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87):170-171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是"自我意象",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建立在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简言之,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按照这个标准行事,你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人",有良好习惯的人,有一技之长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无疑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教育实践中,学者发现正确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沐浴在"赏识"阳光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  相似文献   

2.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诗人从感觉向他所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是诗人使人唤醒感官向题材的逼近"。诗人在创作时,要"在万象中,'抛弃着、拣取着、拼凑着',选择与自?..  相似文献   

3.
著名科学家伽俐略说过:“你(教师)不能教给学生知识,而只能帮助学生去发现他自身的才能.”自我意象心理学家普莱斯科特·莱基(PrescottLecky)认为,如果某学生在某一学科学习方面有困难,则主要是因为他自认为不适合学那门学科,即未进入角色。如果教师能改变学生的自我定义,使他进入角色,他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他举出多个事例证明他的这一理论.事实表明,当学生某学科表现不佳时,问题不在于他们迟钝或缺乏基本能力,而在予他们自己缺乏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自我意象.一旦改变了他们的自我意象,激发了他们的学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怎样思考"。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我都懂,但自己做就不会了。"什么原因?是老师没有把"让他自己会做"的方法教给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的?"然后解决,"怎样让学生也想到?"好的教师"想给学生听","想给学生看"。差的教师做给学生看,或"让好学生做给差学生看"。所以,卢梭说"教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方法"。因此,教"怎样思考","怎样才能想到"——是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钟岩 《辽宁教育》2008,(4):16-16
很多老师都会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个孩子假若几次数学考试不及格.他便会认为自己没有学数学的天分.结果。他后来的数学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甚至于可以说比较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由人的自我意象所决定的。自我意象就是我们经常对自己持有的一种自我观念——“我属于哪种人”。它建立在我们的自我信念之上.是左右人的个性和行为的真正关键,是人类个性和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了老师们教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大概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好像是改了,但有点花里胡哨,旁边的人看不懂是怎么一回事,他自己其实也没有懂,所以我说这是雾里看花。还有一种状况干脆是老一套,就是换了一本书,他认为这本书跟以前也差不了多少。所以我说他是依然故我、涛声依旧。一个是"雾里看花",一个是"涛声依旧"。还有的人呢,有人听课了,就给你"雾里看花",没有人听课了,便"涛声依旧"。  相似文献   

8.
猜字谜     
<正>明朝时,广东有位书生叫丘琼山,博览群书,记忆力强,被人称为"丘书柜"。一年他外出,住在一家旅店里。店里有个聪慧的姑娘,知道他的名气,就对他说:"我说个谜语,你来猜一个字。"丘琼山点头答应。于是姑娘吟道:"二人并坐,坐到二更三更,一畏猫来一畏虎。"丘琼山心想,"二人并坐"指两个字合为一个字。这"畏猫"的是"鱼","畏虎"的是"羊",于是说:"我已经猜中了,是个‘鲜’字。"姑娘摇头说:"先生可没有猜对呀!  相似文献   

9.
对于县城及农村的初中生来说,目前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就在于没有"说英语"的环境.尤其是在家里,老师为了让学生动口说英语,有时也留"说"的家庭作业,比如"把课文读两遍","回家跟家人说说今天学的内容","学过的英语在家要经常运用"等.但好多学生父母不懂英语,老师也不易检测,所以这些作业只有少数学生能完成,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0.
1."达人"大家写一次,我在布置《一个敬佩的人》作文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先说说同学中"你最敬佩谁",小组讨论后,集中交流。当有的学生提到敬佩许络时,学生们纷纷表示他学习成绩好,课外书读得多。我问学生:"你们看到过他是怎样学习、怎样读课外书的  相似文献   

11.
张萍 《安徽教育》2011,(4):55-56
【正】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美国访谈专家Marc Pachten的英语报告,他说他只访谈六十岁以上的人,因为他们有个最大的优点:"过来人了",知道"故事的结局","已能反思一生,把一切偶然时间都串起来,编织成  相似文献   

12.
不重要的人一个老师将做作业的学生分组,十二个人一组,一个学生请求老师让他换组,老师问为什么,这学生说:"因为我很讨厌其中的一个人。"老师就让他换了,并且问他:"其他的组员你也讨厌吗?"学生说:"没有,其他组员我都很喜欢。"老师问:"那你讨厌的这个人在你生命中重不重要?"那个学生答:"一点都不重要。"老师说:"十个好朋友都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不重要呢?"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在实践过程中,有的老师虽然知道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外,还应该关注"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为什么写","我是怎样读懂的"等问题,可是,没有很好的方法把以上各个方面整合起来,以致课堂看起来"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上述现象,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只有巧设教学主线,才能让课堂明晰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结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个故事,一个老人坐在镇外,一个陌生人向他打听:"镇里住的是怎样的人?""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老人问。"非常可爱,我在那里开心极了。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这个镇上的人也差不多。"老人说。另外一个人走到老人跟前问他:"这个镇里住的是怎样的人?""你刚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样?"老人问。"那是个可怕的地方。他们自私,刻薄,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别人。""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老人说。  相似文献   

15.
正我校地处西部偏远县城,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班级里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农村学生有一半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接触过英语,对学英语有恐惧心理,加之,初中时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容易害羞,叛逆性强,学习英语时有抵触情绪。在一次英语考试之后,我问一个中间水平的学生考得怎么样,他说:"我本来就不行。"不用再问下去,结果可想而知。这次考试题目确实有点偏,但让我吃惊的是他考试所抱的心态,一句"我不行",就  相似文献   

16.
对教学文化"呵壁问天",不难发现传话式课堂是一种"没有人的教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应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学习的基础则在于倾听。黑柳彻子笔下《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直观、弥散而又渗透的教学,作为"倾听教学"最具体、最形象的描述,揭示了"教学要从倾听开始",而问题之肯綮在于,教学何以从倾听开始?——应"氤之以爱、氲之以心","屈己之先、尊人之见","洞以机敏、察以智变"。  相似文献   

17.
<正>同学们好:我接到一封学生来信,他自称"可怜的农村屌丝",讨论的问题很大:知识能改变命运吗?说自己"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控制感",怀疑读书学习"这条路真的可以兑现出什么吗"?我在给他的回信中说,我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因为大,就显得笼统甚至空洞。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莫如说"知识改变我们对命运的态度"。比如你说"怀疑读书上学的意义",这种怀疑的态度,恰恰是读书上学后获取的。读书与思  相似文献   

18.
有个学生跟我讨论如何才能学好英语的问题,并认为“精读才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我说,精读本身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你对精读这种方法的评价和认识,则是一种学习策略。学好英语既要有讲求学习策略的自我意识,又要有掌握学习方法的独立摸索过程。从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是要有些套路的。比如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我注重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和监控:这个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这么做有何依据、效果如何?我有些什么经验教训?拟采取怎样的措施?等等。但不是说,每完成一个学习活动学生就必须进行反思,而是根据情况分阶…  相似文献   

19.
永运的森林     
杨朔是散文大家,他所写的散文都是精典之作。《荔枝蜜》一文被选入中学生课本,更是堪称典范之作,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当我正在说这篇散文怎样美的时候,一个学生私下里说:“这不是没有缺点”我于是停下来问他有什么缺点?他说:“文中‘我’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就写得很呆板.你说,我说,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一想,这  相似文献   

20.
<正>跟"哑巴英语"一样,很多学生学习物理也是"哑巴物理",听得懂但说不出,导致写不全,也写不对。"哑巴物理"常与教师的课堂包办、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让学生语言表达上有关,于是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是在"听物理"。而研究每个班的学优生,就会发现他们都具有以下特点:①课堂上总是不停地"说",与教师相呼应;②课堂上经常与同学"交流"教师的问题;③课后常与教师、同学"讨论"问题。这三个特征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动口在"说","说物理"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由听懂到真会的"法宝"。那么如何转变学生以"听"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