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年加油     
手中有好多封沉甸甸的信,是谈“家教面面观”栏目怎样更贴近读者、贴近实际的。如读者李秀銮、陈元华来信说:“我们关心的是怎样科学搞好家教,使幼儿能健康成长,因此栏目要渗透科学育儿知识,对典型家教实例做些剖析。我们喜欢的文章是短——短小精悍,新——新事新意,活——活泼亲切,平——平等交流。此外,是否还能开展家教知识竞赛,激发读者学刊用刊的兴趣。一句话,真正让读者心里想读,爱不释手。”类似于此的许多中肯宝贵的意见还有很多。在组稿会上,编辑部的同志认真分析,一致觉得,明年的“家教面面观”要在“观”上  相似文献   

2.
《小读者》2003,(7)
前些日子,北京家教专家提出了“协议式教育”的家教新理念。主张父母与子女之间签“合同”,分别承诺自己应尽的责任,以促进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3.
在这期“家教话题”里,我请来了女作家方凌燕,她谈的这个话题,也是很有意思的。家长的自我检点,是沟通孩子心灵的桥梁。现代社会对家长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家长应该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家长朋友们,你们是否有同感呢?  相似文献   

4.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传道受业解惑”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 ,学生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 ,也不再是老师导学生演 ,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所以 ,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适应新形势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学活动中要…  相似文献   

5.
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本刊从这一期开始,推出“亲子对话”栏目,为两代人之间提供一个平等对话、交流思想的平台。“亲子对话”可以聚焦家教热点,也可以捕捉家庭琐事,凡家教遇到疑难、亲子关系不畅,便可邀请三五对亲子,通过对话的形式一起探讨解决办法。从现在开始,“亲子对话”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真心希望您和我们一道,把“亲子对话”栏目打造成增进亲子感情的纽带、解决家教疑难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婷婷: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刊登有关家教知识,和广大读者一起学习掌握家教科学,并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家教知识竞答活动。望读者与我们一起参与。问:教育子女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是教子做人。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主要区别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家教偶得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虎根先生为我们这期《家教话题》写了文章,他通过与子女一次晚餐的交流聊天,得到了许多感悟,即“家教首先要营造一种欢乐家庭”的氛围,也许对我们每个家长都有所启发,愿你们的家庭欢乐、幸福!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通过主体间的对话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发展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师生间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和谐的“共同体”。因此说“,平等对话”将成为新时期学校班级管理的灵魂。一、平等对话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在班级中,为了将管理落实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交流,必须是心灵的平等对话。1.沟通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对话。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可见,教师信任学生是…  相似文献   

9.
行阳 《家教指南》2005,(4):28-31
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本刊从这一期开始,推出“亲子对话”栏目,为两代人之间提供一个平等对话、交流思想的平台。“亲子对话”可以聚集家教热点,也可以捕捉家庭琐事,凡家教遇到疑难,亲子关系不畅,便可邀请三五对亲子,通过对话的形式一起探讨解决办法。从现在开始,“亲子对话”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真心希望您和我们一道,把“亲子对话”栏目打造成增进亲子感情的纽带、解决家教疑难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一建议创办海南现代家教事业系统工程。这里的“海南,当然是指海南省,但也有立足海南,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意思; 这里的“现代”,则包括有批判继承中外家教遗产、特别是吸收当今世界先进民族的现代家教思想、理论与方法,从而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家教之路的意思; “家教事业”,是“家庭教育事业”的简称。“家教”,是家庭以家长为主的长辈们以自觉意识并按现代社会对人材的要求向子女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活动;“家教事业”,则是有关培养家教人材、家教父母、解决有关家教问题,从而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社会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1.
我园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家教咨询站。家教咨询站由园长和有经验、有事业心的优秀教师组成。旨在充分挖掘宝贵的家教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家教咨询站设立“家教咨询箱”,并每周面向社会开通咨询电话一天,每月举办一次公开性的面对面咨询服务活动。活动收到了本园和附近社区广大家长的踊跃参与。家教咨询站在现代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育基本规律,与家长们一起商讨、交流对家教难点、疑点问题的看法,有时还针对普遍性问题展开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一、中小学家庭辅导教学: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所论的中小学家庭辅导教学,主要指“家教”。目前,家教市场如火如荼,而且还有不断升温的趋势。走在大街上,一些专门或兼任的中介机构都有家教业务;翻开报纸的广告版,各种“家教中心”首先映入你的眼帘;高校的海报栏里家教需求信息也特别引人注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家教市场如此火热?我们认为,“家教热”的背后不外乎让人心痛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考试与升学竞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千千万万中国父母亲的心愿,他们期望孩子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能站得牢、走得稳,因此对下一代…  相似文献   

13.
杨传铰 《学子》2003,(2):33-33
形形色色的勤工俭学广告吸引着校园的“打工族”们,广告商们抓住了某些同学急于找工作赚钱的心理,布下了层层“陷阱”,诱使同学们“误入歧途”。“本工作室现有大量的家教信息,急需各科各年级家教老师,有经验者优先聘用”。这是其中一则比较典型的广告。笔者按广告上的电话,与该家教中心取得了联系,为揭开这些家教中介的面纱而“单刀赴会”。做家教中介接待工作的大多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女性,她会给我们一种信任感,而这恰恰是为我们设置的第一个陷阱。女接待拿出一份合同微笑地说道: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初步确定应该怎样找家教之后,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我们应该去哪里找我们需要的家教呢?一般来说,家长与家庭教师之间是很少有直接的联系的。除了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获得少数在职或是退休教师的家教信息外,绝大多数的家教信息的来源都是各种家教中介。因此,家教市场的升温就必然将中国的家教中介市场造就成一块诱人的蛋糕。家教中介市场现状蛋糕是诱人的,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完整系统的蛋糕分配规则,于是乎国内的家教中介市场呈现着一片混乱的局面。现在社会上常见的家教中介有以下几种:1.大学勤工俭学家教中介:一般属于学校团委管理,…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曾经有一个调查,问在城市上学的农民工的孩子,你是城里人,还是外地人?有个孩子回答:“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孩子的回答没错;然而孩子的回答又充满疑问和心酸,为什么同是中国人,我们却处在城市和教育的边缘!为什么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却享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其实,这些孩子的愿望与每个城里的孩子一样单纯和普通,正如一首被广为传唱的《打工子弟之歌》所表达出的质朴心声:“我们彼此都来自四方,我们怀着同样的渴望,我们渴望知识的海洋,还有明媚的阳光……”面对孩子们渴望读书的心声,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1998年3月,教育部…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家庭教育》2007,(7X):29-29
——不用出门被“烤”,在家里拉上网线,戴上耳麦就可以做家教。 为避免高温,网上家教正在中国许多城市流行。专家表示,“网上家教”确实方便,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仍没有当面做家教好。可以将网上家教与上门家教结合起来:一周上门一次,而在其他时间,可通过网络随时交流,这样就能发挥两种家教形式的所长。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孩子成熟早,总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办事,大人习惯写条子,孩子们也学到了写条子,传条子,用纸条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交朋结友。渐渐地,纸条成了他们交流信息的工具之一。抓住这一时尚爱好,把传纸条这一游戏形式运用到家教上来,颇能引导孩子受教的兴趣和新鲜感。因此,可以结合实际适当开展“纸上谈兵”式的家教活动。纸上谈兵式家教之一:家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感谢您能抽空填写此表,我们期待您的参与,渴望听到您真诚的声音。请仔细阅读以下问题,并在您所选择的答案上划√,(可以选择一项或多项)。1.您通过什么渠道得知《家庭与家教》杂志: □报刊及其他媒体□朋友推荐□报刊亭及书店□家长学校推荐2.您决定购买或订阅《家庭与家教》的最主要因素是:8.您希望看哪一类文章: □专家指导类□家长教子个案类□成功教子故事类□教育求学资讯类9.您最想通过《家庭与家教》了解哪些内容: □家教新理念□家教热点动态□专家权威观点□教子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后进生”,尊重“后进生”,平等宽容地对待“后进生”,激活“后进生”的生命潜力。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后进生”,尊重“后进生”,平等宽容地对待“后进生”,激活“后进生”的生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