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这是从梦的生成机理角度的一种追问,但这种生理之梦,只是梦想的一种虚幻实现和替代。人应当追求梦想的真正实现。梦想是什么?梦想是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一种应然诉求,一种奋斗目标。梦想的规格和内涵,决定了它的实现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梦引领、追梦前行、圆梦成真的"追梦三部曲"。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程主题安排与"中国梦"实现的两个发展阶段目标高度契合,即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主题。以"梦想中国"为主线,将《概论》课程教学分为"寻梦中国""追梦中国""筑梦中国""圆梦中国"四个专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宜洋 《成才之路》2022,(10):106-108
"学习筑梦",学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高校应合理设置"学习筑梦"思政选修课的课程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筑梦、寻梦、追梦,并促使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文章提出高校"学习筑梦"思政选修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梦是美好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在有梦、追梦、筑梦、圆梦的进程中前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新时代,正确认识与努力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是每个中华儿女必须尽心竭力而为的大事情。一、伟大梦想由何演变而来伟大思想产生于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催生伟大梦想。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由此在亿万中华儿女心中引起共鸣。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用中国梦来描述中华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以马恩科学理想观与中国传统理想观分别作为根本立论基础和思想文化渊源,二者在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等方面同根同源,逻辑内融并深度沿承,都体现了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追求与向往。中国梦既是马恩科学理想观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与现实表达,又与中国传统理想观一脉相承着共同的问题谱系和话语系统。中国梦是马恩科学理想观与中国传统理想观契合对接的历史自觉和真实映照,是全人类梦想的中国式演绎与延伸,正照进当今中国人民以求真务实之优良作风、基于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生动圆梦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梦理论的指导下,当代大学生也在追逐自己的大学梦。大学生的大学梦是大学生的成才梦、事业梦以及人生梦;大学生实现大学梦的能力包括了大学生的筑梦能力、追梦能力、圆梦能力、梦境营造能力以及自身梦想与其他梦想的关系处理能力;大学生实现大学梦的能力培养是大学生实现大学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鼓励青年"敢于梦想、勇于梦想、勤于圆梦",为广大青少年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深切的关心、鼓励和期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教师要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敢于筑梦,为学生放飞梦想架起天梯,带领学生一起奋斗,实现"育才梦".  相似文献   

8.
正9月10日,聂辰席同志主持召开中国梦主题重点纪录片、动画片项目调度会。聂辰席指出,一要把握中国梦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有机统一。中国梦主题重点作品创作要紧密结合历史、现实和未来,生动展示追梦、筑梦、圆梦历程,注重价值引领,凝聚强大正能量。二要聚焦主体受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中国梦"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他们走中国道路的理想信念;能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能激发大学生敢于筑梦、追梦和圆梦的豪情壮志,凝聚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们可以在"原理"课中重点夯实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根基;在"概论"课中重点阐明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在"纲要"课中重点加深大学生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弘扬中国精神;在"基础"课中重点激发和凝聚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为全国人民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在"圆梦"进程中,在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职工队伍以"80、90后"占主导的新形势下,政工干部如何用"中国梦"引领广大职工,把"民族的梦"和"每个中国人的梦"结合起来,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激励职工实干、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梦不仅具有厚重久远的历史渊源,而且具备广泛坚实的现实基础,是基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梦想。中国梦并不是自今日始,但却只有在今日才有足以圆梦的基础和条件。回眸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为实现中国梦所创建的坚实基础就会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下,我们要汇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夯实中国梦的现实基础,让梦想深深扎根于现实沃  相似文献   

12.
<正>"办家长满意的梦想学堂、育社会需求的友善人才、做学生喜欢的筑梦导师"的办学目标,"人人有梦、个个追梦、处处圆梦"的共同愿景,通过点亮师生的七彩梦想,让每个"万小"人都能获得快乐,得到发展。伴随校园文化的不断深入,学校支部在创建"梦想社团"党建品牌活动中,通过建立教师"梦想团队",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通过追逐"五尚"之梦,增强了教师职业责任感、幸福感,实现了教师自身价值。一、创立"三U社团",点亮教师七彩之梦好的团队是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特点,我们将团队管理与文化相融合,以点亮教师七彩  相似文献   

13.
华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以“爱润童心园梦起航”为办园理念,深入挖掘华安乡土资源“江、山、园、楼、茶、玉、舞”等的教育功能,将乡土资源巧妙运用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开展“园心梦”特色活动,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合力打造幸福乐园,共同逐梦、筑梦、圆梦,不断成就幼儿的幸福童年,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的力量.只要我们坚定信仰、勤奋学习、辛勤劳动、勇于创新、维护团结,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用中华儿女每个人的艰苦努力,一点一滴地汇聚成筑梦圆梦的正能量,中国力量就无比磅礴强大,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将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现实观照的结果,这是“中国梦”产生的内在逻辑。“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的时代和民族使命。作为世界图景存在的“中国梦”,要想转变为客观存在,必须植根于中国人民伟大的实践中。“中国梦”的终极价值追求不仅要改变中国人的存在状态,更要追求人的本真存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喜要 《时代教育》2015,(3):215+217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高职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成效是攸关身在职业教育中的这一群"筑梦人"信念选择、道路选择的重大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此,对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课题,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马卡连柯前景教育理论从近景、中景和远景教育入手,注重个人理想和集体目标的辩证统一,强调通过价值提升的目标实现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要求将理想和现实结合、理想和实践结合,其思想、内容和方式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按照正确释梦、辩证寻梦、科学筑梦、实践追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市第五粮油仓库党支部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创新筑梦劳动圆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为魂,围绕"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奋斗目标,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孕育和谐、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激励斗志,成为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和支持,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以企业文化为魂促进企业经营上新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是民族复兴梦,是人民富裕梦,是个人成功梦,是青春奋斗梦。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亿万中国人的美好心愿和共同追求。这一点,我在魏锋送来的报告文学集《春天里放飞梦想》书稿中领略到了每一位追梦者圆梦的正能量。作者选取的人物,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集体或个人实现梦想的根本力量和动力源泉,通篇作品选材丰富,涉猎面广,语言清新,文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中国筑梦是将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完美结合的艺术呈现,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突出科学发展、坚信人的力量将合作、创新、超越等美好诉求建构梦之塔,让可听可视的艺术活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国筑梦的内涵,发展的中国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世界包含的中国、中国所在的世界更加文明、更加美好、更加诗意的未来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