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3):4-4
《集邮博览》让我免上当我是《集邮博览》的忠实读者,多年来一直把这本杂志作为集邮的教科书,杂志介绍了很多集邮的知识,让我在集邮中如虎添翼,也让我少走了一些弯路,不久前我在成都古玩市场上,有几个人,看到我对邮票很感兴趣,便很神秘的从箱子里拿出集邮册翻开,指着一枚"梅兰芳"小型张,不停地  相似文献   

2.
《集邮博览》2013,(2):9-11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现在还依然保存吗?1983年开始集邮,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西厢记》,现在依然保存。我妻子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临摹古画工作,我知道她很喜欢临摹著名女画家王叔晖的工笔画。有一天,我在小摊上发现《西厢记》邮票,便兴高采烈地买下送给她,她看了也很喜爱。当初,虽然我月薪只有42元,但还是慷慨解囊地买下有关绘画的邮票赠送妻子。这样,我们既增长了集邮知识,又增添了感情。  相似文献   

3.
艰难地一枚一枚“集”齐一套邮票,与很方便地到集邮营业柜台一次就买齐一套邮票,其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学生的时候, 我所在学校内有一间不大的邮电所。热衷于集邮的我, 经常在午休或晚饭后到那里看看是否有新到的纪特邮票出售。现在插在邮册中一套全新的《金鱼》邮票,就是那时今天一枚,明天一枚用4分钱或8分钱,从这个邮电所里买全的。《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发行时,在这个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集邮文献是集邮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说一枚枚封片是一种动态意义上的集邮,那么作为“记录者”的集邮文献则是一种静态意义上的集邮,集邮文献在各种场合为集邮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集邮活动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我的集邮生涯是从15岁开始的,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个年代里集邮人员不足一两万人,集邮文化知识也较肤浅,认为只要收集几枚邮票或是旧信封,就算是“集邮”。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我收到一封家书,信封上贴着一枚绚丽多彩带有火车头的特种邮票——特5《伟大的祖国一建设(第二组)》第2枚“成渝铁路”迷住了我,从此,也改变了我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集邮珍藏中,有一枚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美术信封,然而它在我的集邮人生中,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1957年9月,我考入福建省龙溪一中上初中。那一年我14岁,对于集邮一点也不懂。我的班主任张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经常拿一些画报图片作为辅助教材给我们上课,有时  相似文献   

7.
读《集邮博览》2011年第5期,刊有山东张景用先生的“一枚封见证我的终身大事”一文,文章以优美的笔调。从一枚纪念封开始述说自己婚恋的情感,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给读者以知识和趣味,可见一枚纪念封的魅力。但读后感到很“别扭”,在集邮知识上存在着一块致命的“硬伤”。愿与作者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集邮爱好者除邮品之外,通常都有兼项收集。而本文作者的集藏兼项则较为特别,在60年的集邮经历中,他以集邮为"媒",意外地收藏了数百枚世界七大洲邮友寄来的圣诞新年贺卡,而这些贺卡,也反过来见证了他60年的集邮经历—一般来说,集邮爱好者除邮品之外,常常还兼项收集钱币、火花、烟标、税票、纪念章等。而我的集藏兼项则较为特别,在60年的集邮经历中,我以集邮为"媒",意外地收藏了数百枚世界七大洲邮友寄来的圣诞新年贺卡。这些贺卡风格迥然不同,然而都饱  相似文献   

9.
集邮动态     
l新邮预告ll“zzi;;;=;;;ii=;;;j;=iz;趔 《南极风光》特种邮票 2002—15发行日期:2002年7月15日3—1南极冰山 80分 (1375万枚)3—2南极极光 80分 (1335万枚)3—3南极格罗夫山 2元 (1290万枚)规格:40x30mm 齿孔:12度整版:17枚 设计:王虎呜版别:胶印 印刷:河南省邮电印刷厂Q001年集邮年刊》面世 在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全国邮政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支持下,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 《集邮博览》增刊《集邮年刊》 (总期号164)已与读者见面。 广大集邮爱好者对于集邮年鉴一类文献的需求是很强烈的,《集邮博览》杂志邀请…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中秋节前夕,江苏省邮政广告有限公司为徐州市集邮协会徐州市原地封研究会发布了两枚"马踏飞燕"加印邮资片,编号分别为13-320302-11-0015-000和13-320302-11-0016-000。徐州市原地封研究会决定将该邮资片作为"2013徐州市集邮协会、徐州市原地封研究会集邮展览"参观券,向本市邮友发售。两枚邮资片规格均为160㎜×78㎜,位于正面右侧约1/4之处有一条竖  相似文献   

11.
邮票资料     
集邮博览北京生肖会合制纪念封本刊讯2011年是中国农历辛卯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集邮博览杂志社与北京生肖集邮研究会合作印制一枚辛卯兔年春节纪念封。  相似文献   

12.
读编往来     
正古城钟声:2014年的第一期《集邮博览》取回来了,内容丰富的马年专辑,还有一枚精美的雕刻版马封。集邮爱好家胡伟成:今天收到吕兴华社长的甲午年首日封。此封为雕刻版印刷,有吕社长的亲笔签名,实寄品相完美。请@集邮博览杂志社代为转达谢意!快长锤的铙钹是瓶颈:新年第一期《集邮博览》,卷首客座主编张丁老师的《信》一文,很有感触。确实,这年头,能收到别人的亲  相似文献   

13.
去年初,集邮博览杂志社牵头成立了集邮文献爱好者联谊会,集邮文献的收藏研究迈人了新阶段。笔者收集到一枚以f文献﹂命名的邮戳,为文献爱好者助兴增添乐趣。一枚“文献”邮政日戳@原化周!太原~~  相似文献   

14.
杜明明 《集邮博览》2013,(10):44-45
2012年11月6日,笔者收到浙江省集邮协会寄来的“纪念浙江省集邮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封一枚(图1),在欣赏钱塘江六和塔的美景与蝴蝶造型的集邮漫画时,猛然想起我还藏有协会成立时的一枚趣味片(图2)。  相似文献   

15.
读了孟婧雅的信,以及对不集邮的青少年是否有培养兴趣的必要?对已经集邮的青少年如何引导?《集邮博览》杂志提出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我想很有现实的意义。这确实也引起我深深的思索。我也很想对婧雅同学说几句话。第一,集邮是一项业余的爱好,作为学生,学习第一,集邮为次。我很赞同郭润康、张振声等老前辈的观  相似文献   

16.
复刊寄语     
《集邮博览》的复刊是集邮爱好者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邮政一件值得关注的工作。集邮是一项有意义的、高尚的文化和娱乐活动。要把这项活动开展好,就需要有一个平台来传播集邮知识,发布集邮信息,交流集邮爱好者的心得。国内有很多集邮类报刊,《集邮博览》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她的复刊,是集邮爱好者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09,(3):14-14
集邮曾是我们很多人青少年时期一段美好的回忆。但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一提起"青少年集邮"这个话题,有些人却似乎忘了自己儿时集邮的经历,抱着怀疑的态度揣测现在的中小学生:"他们还会集邮吗?"而这些揣测,也令我们打算采访"集邮‘闯’学堂"时充满疑虑:现在的中小学生,选择太多了,他们愿意上集邮课吗?他们能体会到我们当年得到一枚邮票时的心情吗?带着一连串问题,我们来到了福建。  相似文献   

18.
古人很重视立春这个节气,认为这是一年的开始,因此会积极营造喜庆的气氛,用一个好兆头来祈望一年的平安顺意。笔者收藏有一枚迎春封,该封是一枚中式红框实寄封,是武汉市集邮公司于1987年发行的。封中间的红框由双红线组成。红框右外侧书写有"丁卯年迎春封,喜迎新春人寿年丰"红色字样。封右上角,设计者将贴邮票的方框处巧妙地设计成一盏节日的彩灯,并采用了喜庆的红绿两色。传统的中国红烘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集邮,集邮为什么的问题,这是每个集邮者必须回答的问题。什么是集邮,比较容易回答:集邮就是收集与邮政有关的票、封、片、戳的活动。集邮为什么?回答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人而异:有人集邮求知,有人集邮求美,有人集邮怡情,有人集邮延寿,有人集邮求财;我集邮求快乐。最近,龙岩市刻制一枚宣传戳“一人集邮,全家快乐”,把集邮宣传到点子上了,引起许多集邮爱好者  相似文献   

20.
李文 《集邮博览》2012,(7):54-55
近日整理邮刊,看到一枚《集邮博览》杂志的公函封。公函封的正面盖有一枚北京邮资已付戳,日期是1988.2.11.22(2月月份字钉很淡),背面则盖有一枚“湖南1988.2,16湘潭市”的落地戳。信封夹在一本1991年第1期《集邮博览》杂志中,里面有一张编辑部的退稿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