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航  张冉雨 《东南传播》2016,(10):57-60
奥运会作为全球第一大体育赛事,是重要的媒介事件。奥运会开幕式通过全球媒介,集中向世界传递了主办国的符号元素与国家形象。本文采用DIMT符号体系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1]和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进行"D-言"、"I-象"、"M-意"、"T-道"符号传播层次的梳理,分析各自的历史呈现策略、文化传播策略、人物-国家关系、城市-国家关系、灾难原素以及政治传播等符号表达。通过对比与参照式解读发现国家形象在符号传播中的异同,建议编排策略中应关注逻辑性与受众接近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球知名媒介咨询集团尼尔森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1/3。亚太区的观众对开幕式最感兴趣,其次是欧洲(30%)和北美洲(24%)。就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观众对开幕式最为关注,其次为往届奥运会东道主。据估算,有6500万美国观众观看了这一盛事,对于奥运会开幕式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钟妍 《东南传播》2012,(8):189-191
1992年法国传播学者戴扬和卡兹撰写的《媒介事件》从传播学和人类学的角度首次提出"电视的仪式角色"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09年国庆阅兵盛典、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这些事件经由广播电视大众媒介的直播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仪式行为。媒介仪式传播效果的实现离不开播音员的有声语言创作,本文试通过对以庆典、开幕式解说为代表的媒介仪式有声语言的分析,探讨有声语言在媒介仪式中的作用与要求。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8日晚8点,中华民族期盼和准备已久的奥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无疑,这场把声光色发挥到极致的开幕式,是一场充满了中国符号、中国元素的真正的视觉盛宴和媒介景观.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球知名媒介咨询集团尼尔森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1/3。亚太区的观众对开幕式最感兴趣,其次是欧洲(30%)和北美洲(24%)。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来的中国元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奥运会首次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举办。漫漫长路苦,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作为历次奥运会的重头戏,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人将向世界展现一个什么样的奥运会开幕式?除了亲临奥运赛场的“在场”的观众以外,北京奥运会对全球公民来说都只是一种“再现”的媒介仪式和视觉景观。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场美轮美奂、惊艳世界的开幕式以其匠心独运,大气磅礴,恢宏不失雅致,  相似文献   

7.
黄璐 《青年记者》2016,(26):32-33
里约奥运会今年8月份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现代奥运会的重头戏,开幕式不仅浓缩了举办国的历史、文化与政治,也是彰显人类文明和奥林匹克价值观的大舞台.全球信息社会的到来,让我们通过媒介呈现的人文世界,感受撼动人心的文化盛宴和五彩斑斓的世界风情.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08,(9):13-13
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出奥运会如期在北京隆重开幕。以专业的电视收视和广播收听市场研究著称的CTR市场研究、CSM媒介研究8月9日凌晨就分别给出了权威的调查数据: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直播全媒体受众接触率高达98.1%,开幕式收视创下国内有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9.
向阳 《新闻爱好者》2010,(1):156-157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终于在2008年8月8日盛大落幕。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尤其是点火仪式一直以来都成为全世界观众最大的期待,这次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也同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以其独具特色的创意、容量巨大的中国元素和壮观的画面气势,引起了全世界观众的热烈好评。路透社记者吴健发表分析文章说,创意出众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独有文化.已获得世界媒体狂热的赞赏。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开幕式既是一个媒介事件,也是一个宏大的国族叙事;对外构建国家形象,对内激扬民族主义精神.开幕式作为一场"跨界仪式",调适观众的观赏心理,以帮助观众进入奥运狂欢的视觉狂欢情境. 一、线型叙事结构 国际奥委会固定了奥运会开幕式的总体结构,按照垫场演出、倒计时、开幕、升国旗、会旗、运动员入场、火炬点燃仪式进行.可以由主办国自由发挥的只是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和各个环节视觉呈现形式的创新. 学者丹福思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国家是如何被叙事时认为,往往是从国家的"诞生"开始,继而是"时代的到来",直至"成熟"①.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正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以时间为序列,线型展示了各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总体构架.线型又称故事型,是情节的形式分类,它表明情节发展的轨迹,显示情节的组织关系②.  相似文献   

11.
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如期在北京隆重开幕。以专业的电视收视和广播收听市场研究著称的CTR市场研究、CSM媒介研究8月9日凌晨就分别给出了权威的调查数据: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直播全媒体受众接触率高达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世界》2008,(9):13-13
来北京采访奥运会之前,曾读到一位采访过雅典奥运会的“老记”写的文章:因为奥运会的开幕式门票太抢手,只有极少的注册记者能幸运地亲眼目睹开幕式的盛况。为了“抢”到开幕式门票,唯一的办法就是及早申请。  相似文献   

13.
王磊 《中国广播》2008,(10):83-84
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现场直播是奥运会最重要的两项仪式,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所有媒体新闻报道的重头。对于报纸和通讯社来说,奥运开幕式和闭幕式背后的故事是他们报道的重点,而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直播开幕式、闭幕式是奥运会单场直播时间最长的两场直播活动。  相似文献   

14.
百年期盼奥运梦圆.亿万华夏儿女关注参与,其中就包括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在迎接奥运特别足奥运会举行期间,从中央到地方.从纸媒到电子媒体,一切能够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都行动起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奥运传播和宣传热潮在神州大地上澎湃。中央电视台发挥国家电视台的权威功能.采取了多频道、多形式的报道方式.创造了新中国电视传播史上的收视奇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都在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和第二日凌晨出版了振奋人心的精美号外。北京晚报更有创新.在一天内开幕式前后出版三期号外。地方媒体也不片示弱,利用各种关系到奥运会现场或外围采访到第一手的赛事新闻和赛外花絮.为地方媒体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15.
作为奥运会开幕式焰火总设计师的蔡国强,除了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展示其绚烂的焰火设计外,还通过中国美术馆的个展呈现他的火药美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框架理论作为依据,从报道态度、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对《人民日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2008、2012年奥运会的开幕式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关于‘《纽约时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奥运会开幕式持批判态度”的猜想并未得到验证,但得出了“奥运会主办国的报纸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体裁更丰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8月8日,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激昂的奥林匹克精神对接,进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一个接一个的视觉奇迹吸引了全世界40亿人的目光:在中国,开幕式电视直播的收视份额达到83.62%,超过了历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最高点;在德国和法国,收视率都达到黄金时段的最佳值;在日本和韩国,收视率创下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新纪录;在美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收视人数创造了美国本土以外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8.
寰球传媒     
世界:北京奥运开幕式收视创新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多国收视率也创历史新高。据各国媒体和调查公司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日本的平均收视率为37.7%,瞬间最高收视率约为48%,超过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在西欧各国的收视率都达到了20%左右;在全美收视率达18.6%,创非美国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最高的纪录,被称为"一个不可思议和值得纪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报道中,纽约时报对新闻背景和事件属性的选择性表述,体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本文运用启动效果和属性议程设置理论,以纽约时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报道  相似文献   

20.
人文关怀是媒介最重要的价值构成之一。一年前。运动员王燕在奥运会选拔赛中突发事故,媒体因为对其报道缺乏人文关怀而广受质疑和批评:一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彩排上,舞蹈演员刘岩不幸跌落,同样在媒体上掀起不小的波澜。综观媒体对两人的报道,可以发现,相比王燕,媒体对刘岩少了些侵扰,却多了些娱乐,而娱乐仍是一种间接的伤害,这说明,媒体的人文关怀意识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