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学生超前消费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消费支出正逐年有所提高,在一些大学中“超前消费”热潮也在悄然兴起,据笔者了解,一些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俨然已高于普通的上班族,最高消费者每年竟达2万元。为了买手提电脑同时向10多人借钱,到银行借贷不是因为生活难以维持,而是要买最时尚的手机。超前消费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学校中,对我们的教育敲起了警钟。一、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现状超前消费的概念是罗斯方首先提出的,是一种特定的消费行为,即超过今天的收入能力将明天的收入提前到今天支出,通俗的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我们通常所说…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消费文化可以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产生影响.加强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有利于提高消费文化的示范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当前,大学生消费文化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依附于家庭超前消费,消费审美存在认识误区,消费诚信意识令人担忧.在大学生消费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实施策略上,就要贯彻人本理念,多种形式并举,加强消费文化教育;就要重视感恩教育,深化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超前消费观念和滞后消费实力之间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对他们的消费产生很大影响,因此产生一些非理性消费现象。关注大学生就业前非理性消费的状况,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学会理性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不良消费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使得西方超前消费的观念进入国内,直接影响到对新事物的感知最为敏感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参差不齐,离散趋势十分明显,呈两极分化的状态。大学生消费开始转向符号消费并引发不良消费现象。因此,如何化解由于大学生消费水平差异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消费具有享乐主义倾向。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精神消费价值的缺损和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是其主要表现。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的滋生蔓延,腐蚀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专业学习和身心健康,导致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质下降,冲击社会生活。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商品符号象征意义的诱导是享乐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影响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36):191-192
大学生互联网时代,网购日益流行,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越来越多的分期付款消费平台以及网络贷款平台出现。与此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经济独立性整体较差,攀比心理严重,理财能力欠缺,容易出现违约行为和不良信用记录,过度的超前消费在网络分期消费平台和借款平台的刺激下在高校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因此,如何应对解决基于网络平台上的分期消费和借款纠纷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新的课题。本调查主要的研究目标就是要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调查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了解高校大学生基于网络平台上分期消费和借款情况,寻求比较妥当的应对网络平台借贷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高度重视的话题.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群体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月消费高且超前消费,但文化消费比重较低;注重实用性,但缺乏自主性和自我约束力;高年级学生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有着独特的消费特点,但也存在炫耀性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鼓吹享乐和消费至上的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不断向我国渗透,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出现了盲目超前消费、追求符号消费与网络消费成瘾的问题.对大学生网络消费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要从弘扬主旋律、强化主阵地、依托家庭教育、强化自我教育这四个方面着手,引导大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网络消费观...  相似文献   

10.
网络消费的便利迎合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标榜自由的特征,使他们迅速成为网络消费的主体。家长的过分溺爱、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的困惑、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缺乏重视和引导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导致超前消费、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非伦理性消费行为在大学校园里日益盛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加以引导和监管,使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网络消费伦理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消费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调查研究,得出大学生在消费中的社会心态总体是理性平和的。但过度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等价值观以及随机消费和冲动消费等行为也给部分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浮躁、焦虑和不公平等负面社会心态。应把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纳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纳入大学生网络社会生活、拓展"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衔接的教育路径,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是当前社会一个较为独特的群体,兼有女性和知识分子的特征,又和两者有不同之处。当前女大学生在消费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和浪费行为,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媒介、动机等三个方面。要净化社会环境,建构女大学生自身积极健康的价值体系,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变化,然而节俭依然不失为一种美德。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节俭思想在传统节俭思想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为数不少的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现象,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水平在不断上涨,同时表现出令人堪忧的盲目攀比消费、时尚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应该要从消费观、消费道德、消费校园环境等入手,去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消费。  相似文献   

15.
超前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超前消费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从表面上看超前消费有两大好处一是可刺激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是可以使暂不具备经济条件的人提前过上较为舒适的生活.然而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审之,超前消费在深层次上与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调和的潜在矛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首都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包括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理财能力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城乡生源大学生在消费目的、超额消费、月平均花费、某些日常消费项目、看待自我理财能力及超前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大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现象,城市生源大学生则表现得更为明显。高校必须加强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家庭要注重培育孩子正确的消费观,社会要净化大众传媒的消费宣传等。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比较复杂,主要有如下特点:以生活和学习消费为主;消费水平高但个体差异大;消费追求新潮时尚;人际交往消费成为消费的重要途径;从务实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发展;消费水平逐年增高.因受追求时尚、趋同和求异、价高物美、炫耀、攀比、模仿、享乐和发泄等心理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诸如消费盲目和随意、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过高浪费严重、消费脱离实际超前消费等误区,为此,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消费指导,使其做到科学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如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观的分析,探索在大学生中培育科学、健康消费观念的途径,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  相似文献   

19.
《云南教育》2007,(7X):29-30
20世纪70年代大学生 讲述人:夏女士,1978~198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现为大学教授 当时我们的生活费还不是国家给,要自己从家里带,所以大家都挺节省的。我每个月大概花30多元,这包括了吃饭、买衣服、买书,偶尔也买一些小零食和小饰品,说是饰品,其实也就是一条纱巾、一块手绢什么的。平时在学校吃饭特别便宜,一个月下来也就吃十几元吧。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不良消费观念、不成熟消费心理、家庭和学校对理财教育的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呈现异化现象。表现为消费水平过高、炫耀消费和少部分非正当目的的贷款消费和超前消费。高校和家庭应发挥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作用,学生个人.应努力提升对消费的自我价值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