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辜鸿铭与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辜鸿铭其人辜鸿铭(1856——1928年),名汤生,字鸿铭,号汉滨读易者,福建厦门人。父亲是马来亚的华侨,他出生于马来亚的槟榔屿。十岁,赴英国留学,1877年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后往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获工科文凭。辜鸿铭还到法国、意大利、奥国等地游历考察,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人情风俗有较多的了解。1880年返回槟榔屿,在新加坡殖民政府任职。此后,马建忠往东南亚办外交,结识辜鸿铭,谈及中土文化风情,使辜倾倒,遂弃西装革履,穿长  相似文献   

2.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座落在广州市东北郊的先烈路黄花岗公园内.黄花岗原来叫红花岗,后来因祭奠烈士,俗以黄花为宜,故改红花岗为黄花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在辛亥革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都是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中英勇牺牲的.后被孙中山誉为创建民国的功臣,革命党人的师表.1910年11月,孙中山在海外槟榔屿秘约赵声、黄兴、胡汉民等,商议领导同盟会筹集巨款,积聚  相似文献   

3.
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以它的英勇壮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先导.这次起义,与海外华侨的关系非常密切.逢此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值得我们再次加以回顾.一、“三.二九”广州起义的准备与经过同盟会成立后,多次领导了武装起义,但屡遭失败,损失了大批革命骨干,经济也面临许多困难,致使一些革命党人,情绪低落,对前途失去信心,“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划,莫不噫嘘太息,相视无言”.而另有少数革命党人,如汪精卫、黄复生等在激愤之余,便不顾革命大局之利害,去进行个人冒险的暗杀.在这种复杂的形势面前,孙中山先生充分表现出他的革命坚定性.他常开导同志说:“惟积极始有善恶可言,消极则有恶而无善;余对于革命职责,断不容忧伤憔悴以死,余惟继续奋斗耳”.一九一○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便由三藩市(即旧金山)经檀香山到南洋,在庇能(即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商讨“卷土重来之计划”,并鼓励大家说:“一败何足馁.吾曩之失败,几为举世所弃,比之今日,其困难实百倍.今日吾辈虽穷,而革命  相似文献   

4.
郑洪年(1874年12月8日—1958年2月25日),字韶觉,号橐园,广东番禺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次长等职。他是我国华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曾二次出长当时国内唯一的国立华侨学校——暨南学校,是暨南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也是我国华侨研究的开拓者,对开创和发展我国的华侨教育、华侨研究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郑洪年苦心建设暨南大学,是与他对华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分不开的。他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深感华侨对革命贡献很大;同时,他又感到:华侨“处在殖民政府的管辖之下,一切文化、教育,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他觉得,华侨在海外,不能处于与欧美等国人平等的地位,享受平等的待遇,除受帝国主义压迫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华侨教育不发达,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福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是闽籍华侨的主要侨居地。孙中山将该地区作为开拓与发展革命运动的重要基地。本文以孙中山与闽籍华侨领袖林文庆、黄乃裳、陈楚楠、吴世荣等人建立的革命关系 ,论述闽籍华侨在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团体、发展革命力量等方面 ,对辛亥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华侨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孙中山将华侨誉为“革命之母”,冯自由在《华侨革命开国史》序言中说:“中华民国之肇建,从海外华侨协助之力为最巨。自孙中山先生甲午年首创兴中会于檀香山,以迄革命成功,几无一役不倚赖华侨之资助。近人有警语云,无华侨即无革命,诚确论也。”孙中山的哥哥、檀香山华侨资本家孙眉,为革命捐助资金,以至于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发轫于华侨社会,并始终得到爱国华侨的热情赞助。长期以来,研究孙中山与华侨的关系者多注重日本和美国,而对新加坡却很少专门论述,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漏。本文拟就孙中山在新加坡华侨中活动的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先进。  相似文献   

8.
在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华侨起了很大作用,为辛亥革命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孙中山曾说:“华侨是革命之母。”  相似文献   

9.
冯镜如早年因父亲参与太平天国的红巾军起义而东逃日本,在横滨山下町经营印刷用品的文经商店,专营外国文具及印刷事业。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东渡日本来到横滨,受到冯镜如的热情接待,不久,便在文经商店二楼成立了兴中会,冯氏被推举为首任兴中会横滨分会会长。以后他经常赞助孙中山在日本的革命活动。1898年冯氏积极倡议创办日本第一所华侨学校——大同学校,1901年文经商店遭火灾,同年他出任上海广智书局的名义总经理,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推进了新出版的发展。在清末政治与文化旋涡中冯镜如参与文化教育活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逃避清政府的压迫以及掠卖华工等原因,华侨人数猛增。华侨素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如建立革命组织,积极发展革命力量;创办各种进步报刊,大力宣传革命思想;踊跃捐资筹款,为革命提供经济援助等。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与越南华侨刘卫萍在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把华侨作为依靠的力量。他以巨大的革命热情,积极在华侨社会中宣传革命思想,创建革命组织,发动并领导广大爱国19侨投身于祖国的民主革命。广大的爱国华侨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在祖国的革命事业中亦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12.
1900年初至1901年末,逃身海外的康有为寄寓新加坡及马来西亚槟榔屿一带。其时国内政局风云变幻,顽固派势力日张,维新变法的政令、措施尽遭废弃,而义和团运动及随之而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危难之中。康有为坐困愁城,徒呼负负,其间创作了诗歌147首,后以其居于槟榔屿时的寓所"大庇阁"为名结集,是为《大庇阁诗集》。通过这些诗文,可以分析当时康氏忧愤时局、怀念旧友的内心思想及其情感。  相似文献   

13.
辛亥前华侨积极孙中山创立和发展革命组织,兴中会和同盟的大部分党务部都在海外华侨中进行,华侨还大量创办报纸、印行图书,宣传革命理论,并合力筹款,参加孙中山发运的历史反清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4.
1910年1月,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向广大华侨宣传革命,筹款起义。当时孙中山经济很困难,适逢寒冬,加上居无定所,生活非常艰苦。一次,孙中山与中国留学生徐崇庆等人交谈,留学生发现孙中山寒衣不多,交谈之后,他们便凑钱为孙中山购买了一件大衣,可孙中山却谢而不纳,并说:“本来是我应该  相似文献   

15.
从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开始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就一直将海外华侨作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不仅全力发展海外革命组织,创办革命报刊,而且以华侨为其革命事业的主要财政支持。事实上,正是主要在华侨的财政支持下,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但是华侨的力量毕竟有限,孙中山长期忽视国内的革命力量,给革命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财政困难直接导致了辛亥前10次武装起义的旋起旋灭,更导致了同盟会内部的分裂,之所以视华侨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孙中山的华侨出身使他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使他认识到华侨的革命要求,却认识不到国内人民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活动包括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募捐革命经费、策划指挥国内革命运动、组织华侨参加国内武装起义等。由于孙中山及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使南洋曾一度成为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和补给基地;在财力和人力方面南洋华侨给辛亥革命以巨大的支持;辛亥革命对南洋华社在思想、文化和政治上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从1895年登上日本国土起,到1924年转道日本去北京这卅年中,先后到过日本15次,累计居住时间几近10年之久,占他的革命生涯1/4还多。孙中山在日本华侨社会中的活动,主要是在1911年以前。这段时间大致可以1905年为界划分两个阶段。1905年以前,孙中山的活动地区局限于横滨,在华侨和留学生中进行思想宣传;1905年以后便以东京为中心,建立革命政党,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期间,南洋华侨资产阶级激发爱国热情,积极支持孙中山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南洋华侨的阶级构成中,工农群众是主体,但也有中小资本家和少数殷实巨富。他们经过长期惨淡经营,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华侨资产阶级毕竟寄人篱下,在政治和经济上遭到殖民主义者的歧视和压抑,国内历届政府又漠不关心,正当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特殊环境所决定,一般说来,南洋华侨资本家与国内封建势力联系较少,其中有一部分的前身是“苦力”,加上在海外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他们中不少人追随孙中山,在海内外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广州起义;章炳麟,邵容、陈天华的代表著作及主张;中国同盟会成立经过;政治纲领;《民报》及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这个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推翻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皇朝的伟大创举。孙中山先生自一八八五年到一九一二年,从立志革命到辛亥革命胜利的年代,十分之九左右的时间他都是在海外华侨社会中渡过的。从革命历程中,他得出一句名言:“华侨是革命之母”。在这里,我不想探讨这句话的全部意义,使我十分赞赏的是孙先生的另一句话:“华侨有功于革命”。事实的确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