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即将和广大师生见面。现就这册历史教科书编写的若干问题作简要介绍。一新编《中国历史》第三册,从清朝前期讲到北洋军阀统治末期,共32课。其中,前27课供六三制学校讲授;后5课是专门为五  相似文献   

2.
重释《礼宾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第5课《“海内存知己”》讲到唐朝的对外关系时,配有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礼宾图》。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在讲述清朝乾隆后期吏治腐败、贪污盛行的情况时.引谚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以作证明。但教材及《教参》对此谚并没有作任何进一步的诠释,留下了较大空间让历史教师去自己发挥。其实,要准确理解这一民谚并不太容易。作为民谚,首先肯定是在民间口头流行,然后才见诸文字记载的。此谚到底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现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有这样的描述:"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清朝前期,中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国家,中国的版图至此基本奠定……学习这段历史,重点是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同时了解君主专制的弊端,以及清朝中期以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见》一图(见本文图四)在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57页,图右面及下方课文均是介绍1971—1972年中国外交关系尤其是中美外交关系突破性发展的情况,这幅图无疑是为了比较形象、真实地再现当时中美两国领导人会见的场景。那么这幅图到底是不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的历史照片呢?真有这般老态龙钟?二人第一次见面,却双手紧握,如遇故知,是否可以怀疑这有些不可思议?再来看上面两幅图。仔细研读这幅图(图四):毛泽东与尼克松紧紧握手,他们的头发好像有点花白,尼克松表情兴奋,毛泽东则显得有些倦怠,行动有些艰难。当时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六册选入了梁思成先生的一篇科技论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梁先生在讲到绘画处理上的重复性运用时,提到了两幅历史名画,一是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是宋代李公麟的《临韦偃放牧图》(简称《放牧图》)。课本在给《放牧图》作注时是这样写的:“全名《临韦偃放牧图》,是李公麟的摹古之作。全卷画出放牧两千多匹马的浩大场景。”李公麟的这幅摹本《放牧图》到底画了多少匹马?真的有二千多匹马吗?值得一问。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北京东方鼎…  相似文献   

7.
首都“北京”有时竟被标为“京师”(课本第6页《清朝疆域》图、第 5 4页《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第 13 7页《1917至 1918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我们不知如此标法是出于什么考虑 ,难道这是出诸一种严肃认真的考虑而后作出的一种选择吗 ?《中国历史》第三册 首都“北京”可标为“京师”吗?$江苏省灌南县五队中学@苏金荣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第4课《君主专制政治的顶峰》“满洲贵族逐渐腐败”一目中说:“清朝到嘉庆时,政府靠加税卖官来增加收入。官吏大多在政治上无所作为,而搜括百姓大显身手。”不少教师和学生给我们写信,说:“搜括”的“括”,应为“刮”,要求我们“尽快改正错误”。我们非常感谢这些关心和爱护人教版教材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9.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转引自初级中学历史课本(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1课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  相似文献   

10.
缘起:用好教科书这一教学资源人教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一课,在"孔子和早期儒学"一节的叙述中选用了《孔子讲学图》。这幅图传递了怎样的历史信息,与文字表述有什么关联?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都未做介绍,《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上也没有选这幅图。为了用好用足教科书这一重要教学资源,明白这幅图片所传递的历史信息,我到市图书馆查阅美术专著,而馆藏的美术专著上也没有这幅图片。我  相似文献   

11.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第一、二册)与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二、三、四册)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因为编写此套教科书所依据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本)》在2000年做了一些修订和调整,与之相适应,这套教科书也做了相应的修改。修订后的人教版全套初中历史教材(共6本),在2001年已经全部通过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要使用这套修订后的初中历史教材,其中,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中国历史》的第一册;2002年秋季开始使用《中国历史》第三册和《世界历史》第一册。2003年春季开始使用《世界历史》第二册、也就是这套教材的最后一本,下面对这册教材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四册经过修改后,将在1983年春季开始使用.本册课本修改情况,苏寿桐同志在《锲而不舍,继续攀登——谈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四册修订本的一些情况》一文(刊登在《课程·教材·教法》丛刊1982年第4辑;《历史教学》1982年12期)已作了全面的介绍.本文就第四册修改中的几个具体问题,作一点说明.一修改本对原教材的某些内容作了修改,对有些史实作了订正.关于"中山舰"舰长,依据李之龙的材料作了修改.据李之龙在《三·二○反革命政变真相》一文中记载,1926年3月18  相似文献   

13.
《清明上河图》(人教版第十二册第24课)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比较详尽地评介了《清明上河图》这幅古代极其珍贵的绘画作品的内容、特点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7课——《春秋五霸》  相似文献   

15.
[课前简介]《续讲故事》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后的一节口语交际课。其主要内容是根据一幅图画和说明这幅图画内容的一个句子"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插图选入了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这幅手迹最后一句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课文中最后一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科书中这幅手迹与课文有“向”与“到”一字之差。这是为何呢?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所作,1957年1月  相似文献   

17.
《清明上河图》(人教版第十二册)是一篇充满美感并带给人无限想象的说明文。课文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极其珍贵的古代绘画作品的内容、特点以及重要价值。全文结构紧凑,语言生动精炼,应在引领学生品文赏画的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9课——《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9.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是这样写的:“张学良降下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升起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又,人教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四册第5页写道:张学良“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而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2页却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20.
题目 如图1,A是CD上的一点,△ABC、△AD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E=BD.(人教版《几何》第二册复习题三P113第13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