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刊讯(记者涂兴佩)3月16日,"宋健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中国工程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上,国际编号为"210210"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宋健星"。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何梁何利基金会信托委员会主席朱丽兰,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健等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2.
国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获小行星命名 5月3日下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 据悉,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已评选出18位获奖者,在科技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和谷超豪已获得过小行星命名。以后还将分批以最高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  相似文献   

3.
资讯快递     
《教育》2006,(21)
太阳系一小行星被命名为“瑞安中学星”●10月5日,浙江省瑞安中学举行了“瑞安中学星”命名仪式。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981年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4073号小行星,已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为“瑞安中学星”。这是首颗以中国中学校名命名的小行星。瑞安中学为我国近代教育家孙诒让所创办,建校11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包括著名史学家周予同,中科院院士孙义燧、伍荣生,天文学家彭元楼等大批卓有建树的人才。国际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国际荣誉。截至目前,以我国高等学校名称命名的小行星有四颗,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国内     
正"马永生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7月27日,由何梁何利基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马永生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029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马永生星"。马永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沉积学家、石油地质学家、海相碳酸盐岩油气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孙秋霞)1月4日下午,五位科学家的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由于在科学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获得国际永久性小行星命名。从此,他们的名字被写上了浩渺星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  相似文献   

6.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0年度国家最高奖获得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王振义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师昌绪院士。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同志向他们颁奖。  相似文献   

8.
以巴金、陈景润、袁隆平和光彩事业为四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仪式近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表达了全社会对荣获小行星命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和投身“光彩事业”人士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创造性劳动的崇高敬意。 巴金、陈景润、袁隆平分别作为文学家和科学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小行  相似文献   

9.
国内     
正"叶培建星"命名仪式举行5月8日,"叶培建星"命名仪式暨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举行。为表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为推动我国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11,(5):6-6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  相似文献   

11.
科技博览     
《现代语文》2005,(5):20-20
3月16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外天文学家分别发现的两颗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神舟星”和“杨利伟星”。命名仪式16日在北京航天城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我洋葱头最喜欢搜集天下的新鲜事,有趣事啦!现在公开我的部分私房日记,让你开开眼界吧!最高的奖励师昌绪、王振义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相似文献   

13.
时空的隧道里,无数前人曾留下足迹。2011年1月,又有两位杰出的科学家站在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在中国科技的历史中,师昌绪、王振义两位科学家也刻下了自己的光辉印迹回首两位科学家的人生历程,虽然他们分属于不同的科研领域,但人生经历与理念却有着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师昌绪扎根材  相似文献   

14.
时讯快递     
《陕西教育》2011,(1):5-6
胡锦涛向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颁奖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右)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左)颁奖。  相似文献   

15.
时空的隧道里,无数前人曾留下足迹2011年1月,又有两位杰出的科学家站在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在中国科技的历史中,师昌绪、王振义两位科学家也刻下了自己的光辉印迹.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并提出命名申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该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04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高士其星",以表彰中国科学家和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对中国科普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据悉,"高士其星"命名仪式将于12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7.
高端     
我们一方面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碳排放降下来,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气候变化的国际咨询和科研机构,全社会都要努力营造发展科技事业的良好氛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叶笃正、师昌绪和王忠诚时说。  相似文献   

18.
月度扫描     
《留学生》2011,(2):4-5
师昌绪、王振义两院士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我国重点引进六类海外人才;“海归”创业有“导师”了;北京政府奖励引过拧每外高层次人才企业;“外籍人才眼中最其吸引力的十大中国城市”揭晓  相似文献   

19.
师昌绪和王振义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的产生经历了层层评选。最高的荣誉必然伴随着最严格的遴选,崇高总因难得才显得更加珍贵。为解读国家最高荣誉的诞生,本刊记者通过E—mail,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钟掘取得了联系,并作了简要采访。  相似文献   

20.
袁凤芳 《大学生》2013,(15):85-87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