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太炎从一九○六年七月到一九○八年十月主编《民报》,在《民报》上发表了五十多篇文章,其中绝大多数是政论文章和哲学文章。这些文章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是基本一致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鲁迅曾誉之为章太炎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学术界历来也对之十分注目。但由于这时期章太炎的思想错综复杂,研究者众说纷纭。基本看法是,“章太炎的哲学体系是吸取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唯心论,对中国佛教唯识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加以改造、充实而成。”持肯定态度者认为,这是章太炎“对佛学重新估  相似文献   

2.
朱执信的报刊宣传活动是他革命活动的重要方面,对于推动辛亥革命的发生、中国革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报刊的理论宣传活动与朱执信的一生有着不解之缘,几乎贯穿于他整个革命生涯。参与《民报》的编辑和撰述工作,阐扬革命;撰文于《民国》杂志,驳斥袁世凯逆行;担纲《建设》杂志等,关注新思潮,“鼓展”建设。  相似文献   

3.
钱玄同(1887—1939)原名师黄,字德潜。辛亥革命前曾改名夏,五四运动以前改名玄同。原籍浙江吴兴,幼年随父生长在苏州。清光绪末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师范科。在日本拜见章太炎(炳麟)于《民报》社,章太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同时听章太炎讲文学音韵学。结识的许多章门弟子,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学者。宣统年问归国,任浙江嘉兴中学等校国文教员。辛亥革命后,钱玄同先在杭  相似文献   

4.
辛亥时期,胡汉民不仅主编前五期《民报》,而且还在该刊撰文多篇,成为当时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和宣传家。但史学界对胡汉民与《民报》这个课题至今仍未系统研究,此为初论。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与《时务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报刊编辑家、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期,他主编了《时务报》,为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为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如下贡献:(一)主编《时务报》,推动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二)提出“耳目喉舌”论,揭示报刊的多方面功能;(三)创造“时务文体”,开启一代文风;(四)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全面系统阐述了维新派的变法改革主张,为中国思想宝库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久被袁世凯吞食。以袁世凯为首的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民怨四起,国内“反袁”的呼声此起彼伏。开封报业走到了河南“反袁”队伍的最前列,相继出现的《大中民报》、《自由报》、《开封民立报》等,与袁氏集团的河南反动势力展开了顽强抗争。与此同时,《河声日报》、《时事豫报》等却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为袁氏的专制复辟摇旗呐喊。1913年7月,袁世凯宣布国民党为非法政党,国民党报刊和其它进步报刊均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史称“癸丑报灾”。自此,袁氏集团把持河南数年,开封少有报刊出版。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以及孙中山和革命派的共同努力,在国内外掀起创办革命报刊的热潮。浙江是辛亥革命中心地区之一,所办报刊更如雨后春笋遍及全省各地。现简要介绍这一时期浙江所办报刊的概况: 《杭报》创刊于1894年冬,为浙江省最早创办的日报。  相似文献   

8.
通过报刊宣传动员民众,吸引革命的同盟军,扩大社会基础,是辛亥革命的一大特色。《云南》杂志是辛亥革命前以省命名的革命期刊中存在时间最长、出版期数较多、影响较大、颇具特色的一种。它的创办者和主要撰稿人都是留日学生和革命党人。本文试就《云南》杂志的创办及其革命宣传、特点和影响做一简要论述,为深入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舆论宣传提供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是贯穿孙文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极富民族主义色彩的口号,是中国近代最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革命口号。它最早完整提出是在1905年创刊的《民报》发刊词上,因此,考察《民报》发刊词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孙文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以国学大师著称的章太炎,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风云剧变的时代,对佛学、王学的态度几经变化,究其原因,都与其政治态度的变化有关。 章太炎(1860——1936),名炳麟,字枚叔,以太炎为号,浙江余杭人。少从古文经学家俞樾学经史。后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而流亡海外。1900年鉴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剪辫立志革命。1903年因苏报案在上海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后到日本,主编《民报》,成为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学界对传统学术史的清理,很多是以章太炎为起点的,而章太炎《訄书)(重订本)学术史诸篇几乎可以看成一部简明中国学术史,对它的再认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学术史,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章太炎。在《訄书》(重订本)中,章太炎保持着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同时借清理学术史而批判现实,又有着极强的“经世致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按《民报》学人之意,国民革命分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民权革命的核心是实现政治自由,但是要想实现政治自由,离不开民族革命与民生革命。《民报》学人之所以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清王朝实行的是专制统治,违背了现代的政治自由理念。《民报》学人虽然推动了政治自由在中国的传播,但是他们力主实现的政治自由显然是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章太炎先生(1869—1936)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章太炎先生不仅是文化泰斗和国学大师,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教师。这一点在鲁迅回忆自己的老师章太炎的文章中有精彩描述。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鲁迅称章太炎为"有学问的革命家",表彰老师的革命与学问相济,透露出师尊与青年之间心意和精神承沿的纽带所在,值得后人深思。章太炎率身垂范从事革命和教育的道德与热情,值得后人深思。1906年,流亡东京的章太炎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说:"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时期,随着民族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革命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地创办报刊、借助报刊以启蒙民众,唤起民众支持且投身于革命大潮.随着新兴知识女性群体的出现,女性报刊的创办高潮也终于到来,全国各地涌现出女性报刊共50余种,其中大多数为知识女性所创办或主持.这些女性报刊的主要特征为:宗旨明确;内容丰富,栏目多样;以白话文为主...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学生于1906年在东京创办的革命刊物。它是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与黄兴的直接关怀与支持下创办的。1905年7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年底,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为扩大革命宣传,孙中山、黄兴号召各省留学生筹办地方刊物。在《民报》发刊前后,各省留学生创办的杂志有《浙江潮》、《江苏》、  相似文献   

16.
戊戌政变后排满革命舆论渐成主流.从地理空间上看,其时东京、横滨等地是革命舆论的中心.早期两湖留日学生及革命派人士筹办《游学译编》和《湖北学生界》,利用东京、横滨等地与长沙、武汉等媒介网络广泛建构革命舆论.分析两湖留日学生刊物,可见近代革命在地理空间有重要表现,地缘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地方行省办的报刊以及日本留学生在域外办的中国行省报刊,都印证了这一点,这决定中国近代报刊既有同乡意识,也有全国目光.留日报刊对政治建构及革命话语呈现的媒介镜像,特别是其中传播的政治想象及排满革命等民族主义情绪,其后果波及辛亥革命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著有学术价值巨大的《尚书》研究著作和文章。他的著述大多在当时就被整理出版,并刊载在各期刊上。其中,《太炎先生尚书说》为诸祖耿整理章太炎治《尚书》的文献汇编,《古文尚书拾遗定本》是章太炎探究《尚书》的代表性著作。章太炎《尚书》研究,在论述《尚书序》、解《尚书》和探析《尚书》学术史等方面做出超越前人的贡献。总结和梳理其治《尚书》的成果,既有助于我们寻绎其《尚书》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晚年的经学思想,又能推进中国《尚书》学和对中国经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丛报》学人认为中国人的国民性决定了中国人只能由开明专制到君主立宪,从而实现个人自由,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反对革命派的共和革命。《民报》学人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人的本性,中国人只要发扬内在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本性就可以建立共和,更好地实现个人自由,而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借自由之名行专制之实。双方的争论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中国人实现自由的问题,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思想解放的一部分,但是双方势同水火,往往只见对方之弊而不见对方之利。  相似文献   

19.
1902年11月,在上海泥城桥附近的福源里成立了爱国学社,革命民主主义者蔡元培任学社总理,爱国知识分子章太炎等任教员.爱国学社为辛亥革命的准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研究一下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认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潮.一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发生了空前未有的罢课学潮,这是清末废科举以后,中国近代学生运动史上第一次学潮.这次学潮一开始就受到教员蔡元培的重视和正确引导,表现出反对清王朝和帝国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一束     
正《章太炎全集》历经40年终出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太炎全集》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发。20册的《章太炎全集》出版历时近40年,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里程碑。章太炎是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著述甚丰,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革命元勋,国学泰斗"。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集大成者。上海人民出版社自上世纪70年代末即组织章门弟子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整理《章太炎全集》。经过近40年的接力奋斗,2017年,收录最全、整理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