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人都知道,要学好英语首先要过单词关。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少人感到英语单词是最难学和最难记的一项内容.觉得“单词学得越多越容易混淆”.时间久了,有的还成为英语学科的差生.有的还甚至放弃对英语的学习。而一些人却觉得“单词学得越多越有兴趣,囚为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小断地发现很多规律。”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学习和巩固英语单词的重要性和采用正确方法记忆单词的重要性,如果方法得当,则会事半功倍,越学越好,成为英语学科的佼佼者.反之,则越学越难.甚至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2.
我们学习日语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而学日语是笑着进来,哭着出去。"这就是说,刚学习日语时觉得容易,但越学越觉得难,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日语中存在着复杂的敬语体系,这些敬语现象体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交单的辨析。  相似文献   

3.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少学生都认为英语是几门学科中最难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会产生一种害怕学习英语的心理,越怕学不好,越觉得英语深不可测,从而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对英语是非常感兴趣的,可是后来越学越费劲,越学越觉得枯燥乏味,学习英语渐渐成了他们心里的一个沉重的包袱. 究其因,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的英语教育体制都十分强调语法的学习,结果语法学得很精,但却说不上几句流利的英语.在说话的时候,脑子里翻来覆去地用各种语法规则来套,看看究竟要怎么说才对.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亦适合英语学习者。农村初中生缺乏目的语环境和训练口语的良好教学条件,而阅读是较容易的。阅读提高了词汇的复现率,巩固了句法和语法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目前,大多数中学生的视线主要集中在有限的课本内容上面,信息量小。英语学习就自然走进越学越枯燥、越学面越窄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诱导活动,才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一些中学生学习英语时,总是觉得摸不到头绪,枯燥乏味,越学越没兴趣。如何才能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通过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7.
少年朋友们,和你们一样,我也是一个英语学习爱好者。只不过你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和老师学,我是在家里自学。从前,我也像你们一样,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有一个短暂而美丽的童年。但是,我8岁那年,残忍的病魔一夜之间无情地夺走了我宝贵的健康,我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瘫痪在床,成了能靠爸爸妈妈背着走路的患儿。一天,我偶然打开收音机听到面正在讲英语,觉得非常有趣,一句一句地跟着学起来,越说越趣,越学越起劲。每天我都准时开收音机,仔细地听,认真地读。这样我喜欢上了英语,并暗下决,一定学好英语,长大当一名英女郎…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小学英语课程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通常向学生提供整版的板书,学生往往越学越没有兴趣。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不利于集中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且容易降低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从而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运用能力。对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开放性思维教学,积极探索合理途径,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郑美娟 《教师》2010,(4):43-44
农村英语教育一直是英语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由于农村学生英语基础不够扎实,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少,所以在语感上有很大的不足,加上课业负担繁重,学生对学习英语易产生排斥感,越学不好越不想学,越不想学越学不好,久而久之便造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该在情感教学上下足功夫,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英语,爱上英语,从而快乐地学习英语,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10.
自实施新教材改革以来,我们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第一批参与学习的学生,英语的5个必修模块业已学完,随之而来的是英语的选修教材。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两本选修本,即上了两个模块。从书本的编写上看,它们基本上沿用了必修教材模块的格式,分单元进行和展开。从内容的难度上看,比必修模块有所提高,个别分项练习的难度提高较大。从课型的设计上看,真正体现了新教材所倡导的“开放式”英语的学习理念,从词汇量上看,平均每单元的词汇量与必修模块基本持平,但是生僻词,陌生的地名、人名不断增多,对学生阅读方面应该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该选修模块的内容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不少学生感到英语学习“难”了,一部分学生似乎感到越学越糊涂,尤其是听力材料的难度增大、题型增多,让部分学生无从下手;也有一部分学生感到“学”起来很容易,但“做”起练习来又觉得有点不知所措;当然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学选修模块时,应该说是如鱼得水,越学进步越快。但这样的学生毕竟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11.
樊友春 《广东教育》2009,(6):101-10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刚开始对英语很感兴趣,后来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产生畏惧与厌学心理:“越学越难学,越学越不想学了。”“我怕学英语。”“我讨厌英语!”“真希望英语老师今天生病!”这种不良的心理造成学生成绩大幅下降,两极分化相当明显,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摘     
老外:中国学生说英语要有勇气过去,中国人觉得学英语并不重要,学生只学些英文单词,不了解句型或语法。可是现在,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开放、灵活的教英语的方法。有的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英语了,越来越多的中学有外籍老师。差不多所有的中国人上中学时都学英语,虽然学了七八年英语,但是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只算“一般”。这个现象跟中国老师教外语的方法有很大关系。首先,老师不考发音,学生会觉得学语法  相似文献   

13.
一 很多人经常发问:“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每天至少上一节语文课,最终却还有很多人写不好字,说不清话。写不顺文章?”所有的学生也似乎没有一个不想把语文学好,可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学习语文会越学越觉得吃力,越学越觉得困难,越学越觉得无趣呢?追问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语文,办法似乎也不少,归纳起来能达成共识的,如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感悟……但究竟读什么,怎样读;写什么,  相似文献   

14.
麻辣小名士     
我叫刘启恒,上小学六年级。我非常喜欢学英语。我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坚持多读、多练、多听、多说。现在我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我是从四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虽然稍晚一点,但我不怕problem,不怕苦, 坚持学。到了五年级,我就感觉越学越简单,越学越轻松了。我是这样学好英语的: 首先,每天坚持读半小时英语,有空时听听磁带,尽量模仿录音带的读法,如果一次未听懂就多听几次。所以老师经常说我的口语比较好,读音也很准确。  相似文献   

15.
刚进中学的农村初一学生感到最新鲜的事莫过于:我们要学English啦,我们就要会说English啦。初学时兴趣盎然,可经过两至三个月后,新鲜感过了,好奇心逐渐冷却下来,一部分学生开始觉得英语枯燥难学。随着教学内容的加深,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会陷入“听不懂就不想学,越不想学就越听不懂”的恶性循环,严重的还会放弃英语学习。的确,农村中学生厌学英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关键之一就是要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16.
在到下面学校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坚持传统的英语教学——根据教材要求、内容和编排,教师精心的教读和讲解,学生拿着课本记、读和机械训练。由于缺少语言环境,慢慢地学生越学越觉得枯燥,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情景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进而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形成积极情感态度的过程。因此情景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了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好学生学英语越学越有趣,后进生学英语越学越畏惧,许多英语老师怀着强烈的责任心,想方设法辅导那些后进生,然而大多数收效甚微。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要使后进生改变落后状态,老师应该象中医诊疗一样,采用“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疗方法。老师应从  相似文献   

18.
都说日语容易学习,当然那是对于零接触的学生来说日语很简单,因为日语通常是入门容易然后是越学习越难的一门语言,它跟英语正好相反,英语是越学越简单,为什么日语就是这样的难学,原因之一是因为在世界上日本被称为说话最礼貌的国家,因此在目语中同一句话对不同的人使用方法就不一样,对于长着、上级、陌生人、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等等都会去使用敬语,所谓敬语就是为什么日语难的原因之一。本文将对日语中尊他语、谦让语、郑重语、美化语进行归类、解析。  相似文献   

19.
许多中学生觉得英语很难学,尤其是教材在不断变化,词汇量明显增加了,新的信息增加了,学生更觉得学英语无所适从。其实,这只是学生心理上的感觉,他们认为新教材难度大,连老师们都感觉新教材很难教,对学生们来说学起来自然也就更吃力  相似文献   

20.
一、"夹生饭"是如何出锅的?   "学英语从娃娃抓起".不错,学习语言年龄越小越容易,因为儿童的母语尚未发展成熟,学习外语时母语干扰比较小.同时,儿童发音器官运动灵活性比较强,容易适应另外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其次,儿童心理单纯,只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可能在外语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