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实施“二五”普法规划已经四年了,这是一项重大的社会教育工程。江泽民总书记在1990年1月谈到法制宣传的问题时就已经指出:“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入普及法律常识,对全体人民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由此可见,“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因此,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基础,法律观点是法律意识的灵魂,法律观念是人们对法律重视和自觉遵守的程度。这三者构  相似文献   

2.
期刊编辑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编辑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邓晓群人民军医出版社曾星近几年,因有关著作权问题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层出不断,而往往是把编辑出版部门推上被告席。这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同时也反映出编辑出版人员普遍的法律意识较淡漠。下面仅就医学期刊编...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法制节目的法律含量?笔者认为,法律含量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那么,什么是法律意识呢?我们可以把劝告人们学法、懂法、守法的思想认识,叫做法律意识。看完一条电视片以后,如果人们获得了这种较为明确的认识,应当说,这条电视片就具备了法律意识。试举例,在  相似文献   

4.
用来保护和约束企业生产和交易行为的法律,和《出版管理条例》会有抵触吗?政府将如何以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出版社?我们已经看到了国企改革过程中相伴而生的闷题,我们应该如何杜绝呢?  相似文献   

5.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在五年内普及法律常识.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报刊编辑由于其工作之特殊,更有必不容辞的责任.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广义地讲,所有法令、条例、规则、章程、决定、命令等总称法律;狭义地说,系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行为规则.法律是维护人民权利,保障社会秩序,打击犯罪活动,制裁犯罪行为以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和发展国际交往的重要武器。法律和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而法律意识程度是检验一个国家民主与法制是否完善的标志之一.肩负宣传任务的报刊编辑,在增强人民法律意识方面,“传道、授业、解惑”,责无旁贷.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长期以来法  相似文献   

6.
徐超 《大观周刊》2012,(33):83-83
网络的发展对社会法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有如下价值:有助于形成网络社会的自治秋序;有利于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为网络环境下的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条件。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的培养。随着l网络迅速的普及.网络环境下法律意识及其价值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问题。法律意识"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7.
<正>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要和法律打交道。随着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普法环境复杂化、普法对象多元化、普法需求多样化、普法手段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普法读物内容上的针对性和形式上的丰富性就成了摆在各家法律专业出版社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经济社会,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伞和全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寄希望于通过法律诉讼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讨一个公正的说法,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大众化行为.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活跃主体--企业,不论其是否情愿,同样也不可避免地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诉讼中来.而我们都知道,进行诉讼的一个基本法律要求是"谁主张,谁举证".  相似文献   

9.
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已经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同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何况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既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充分认识到新闻媒体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的义务和责任。目前,各地方台开设了…  相似文献   

10.
肩负宣传舆论重任的新闻采编工作者在实现依法治国目标过程中,怎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怎样进一步加强自身法治观念和良好的法律意识培养,以适应党和人民的要求?……本文试就提高采编人员法律意识谈谈看法。而闻系的人员法律意识的层次要求法律意识的作用对新闻采编人员来说,主要体现在依法报道上,即在报道中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方面。一定层次的法律意识是正确运用法律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思想条件,它能为采编人员在采编过程中提供有关信息和价值判断。提高了法律意识,也就提高了对法律的认知,从而影响思维方…  相似文献   

11.
选题是出版社工作的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已全面进入了我们的社会,一个出版社的图书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首先取决于它的选题是否优化,是否有生命力,是否受到社会和读者的欢迎。选题的优劣,关系着出版社的兴衰成败。因此,出版社首要的,基本的任务,就是致力于选题的优化。所谓选题优化,就是要追求选题的最佳结构和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樵 《大观周刊》2011,(2):41-41,19
法律意识作为个体运用自己具有的法律素养、法律头脑和运用法律知识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出版社作为一级市场竞争主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不但要遵循市场规则,按经济规律办事,而且也要正视现代"契约"性社会人们交往的游戏规则,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4.
对于任何一个出版社来说,编辑核心竞争力还是一个专业化程度的问题,对少儿社而言,就是我们出的少儿书是否做到了位,是否能让其他非专业出版社望尘莫及.开卷公司的图书市场调查报告中提到少儿图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原因:其一,这块市场大、回报率高,资本自然向高回报领域流动;其二,少儿图书出版的专业壁垒相对较低,非专业出版社比较容易进入这块领域,不像其他一些高科技类、法律类、财经类、外语类等等出版物,其专业壁垒相对较高,非专业出版社较难进入.但实际上,真正能在少儿图书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的还是那几家名牌大社.  相似文献   

15.
法律意识似乎是理性的、逻辑的、刻板的、不近人情的,与感性的、温柔的、人情纠缠的慈善类节目毫无瓜葛,法律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全体公民共同制定并需要共同遵守的。法律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调整着我们的社会关系。慈善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必须要以严格的现实的法律进行调整。因此,操作慈善类节目,必须将法律意识渗透在节目的日常运营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日益贯穿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新闻报道中涉及法律的内容也日渐丰富和广泛.不但我们报道的新闻无不在相关法律的规范之下,读者从我们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解读中体现出来的法律意识也给予了更多关注.特别是各家媒体都加大了法律层面的报道数量和深度,这就对记者编辑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1档案法律意识制约和决定档案法律行为 档案法律意识对档案法律行为的决定和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从档案法的制定行为的角度讲,档案法律意识是社会需要与档案法创制的中间环节和纽带.  相似文献   

18.
叶路 《编辑学刊》2007,(1):11-15
近几年,随着出版业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版利润率不断下降.从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出版社的利润率向正常水平回归的时候,行业内外对出版社的看法和要求是否应该同时转变?出版社还属于暴利行业吗?对出版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应该有怎样的预期?  相似文献   

19.
1档案法律意识的概念和特征 档案法律意识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现行的档案法律和档案法律现象的认识、评价、情感体验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档案法律现实的特殊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常常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的名声,看到对自己不利的报道,便要走上法庭,与新闻单位对簿公堂。这种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既给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时甚至使我们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新闻官司.变压力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