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石灰、磷石膏为主要激发剂,采用化学激发、水热激发、机械磨细三位一体的粉煤灰活化处理方法能显提高低等级粉煤灰的早期及28天活性.在这种方法处理的粉煤灰中加入少量的减水剂可制备高品质、高掺量、低成本水泥混合材,掺量为40%、50%、60%时,可分别配制52.5、42.5、32.5级粉煤灰水泥,并能增加水泥石的致密度,降低孔径和孔隙率.也是优质的混凝土掺合料。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烧结砖原料处理与烧结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性造纸黑液与新型激发材料活化粉煤灰,生产超大量粉煤灰烧结砖,实验室与工厂实验证明可行,本文重点分析了其活化机理与烧结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经不同的温度(500 ~1 000℃)热活化后,其辅助胶凝性能相差很大.为了研究双掺活化煤矸石与粉煤灰对水泥强度性能的影响,运用单纯形中心设计方法,并确立各组分的上下限,通过7组砂浆实验,得出活化煤矸石粉、粉煤灰多元复合水泥不同龄期强度数学模型,并利用5组砂浆实验,对强度预测方程的精确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相差很小,误差范围在3%以下.为配制多种混合材的复合水泥最优配比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赤泥、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通过正交实验找出了赤泥、矿渣和粉煤灰的最佳配比.当赤泥与粉煤灰比例为3∶1、矿渣的掺量为40%、12%硅酸钠促硬剂为0.12A、减水剂为0.7%时,所制备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力学性能较好.用蒸压养护制度可得出性能最优的碱激发胶凝材料.赤泥-粉煤灰-矿渣碱激发胶凝材料具有一定的耐酸碱盐腐蚀性、耐高温性能和良好的抗冻性能;吸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水泥、净浆试体、胶砂试体Ⅰ (灰砂比为2∶1)、胶砂试体Ⅱ(灰砂比为1∶1).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碱激发胶凝材料中生成了大量的铝硅酸盐和钙硅酸盐的复合反应产物,如:莫来石(K2O·NaO·H2O、Al6Si2O13)、托勃莫来石和C-S-H、C2-S-H凝胶产物等.该类材料不仅具有类似有机聚合物的完整岛状结构及链状结构,还能与矿物颗粒表面的[SiO4]4-和[AlO4]4-四面体通过脱烃基作用形成化学键;来源于原料中Ca(OH)2的C-S-H凝胶多生成于水泥水化的C-S-H凝胶孔隙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结构密实度,是其获得高强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修补混凝土自密实的要求,利用高效复合减水剂增塑和超细复合粉煤灰改善胶凝材料级配等有效措施,尽可能降低新拌混凝土屈服剪应力,使混凝土拌合物达到自密实所需要的流动性,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参数.针对超早强的性能要求,通过胶砂试验,在多种化学外加剂中,选取早强剂A作为超早强水泥混凝土的外加剂,并确定其合理的掺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自密实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高效减水剂、早强剂A、普通硅酸盐水泥可配制出1d的抗折强度达3.0 MPa以上,2d抗折强度达4.0MPa以上,自密实性能好,30min后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小的自密实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快速修补、无需振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掺粉煤灰、低钙石与沸石复合微细集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方法,并从实验结果分析与探讨了混凝土强度提高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用经过预激活处理的活化湿排粉煤灰作水泥混合材,并掺入高效减水剂、石灰石粉及添加剂等复合外渗材料,通过正交试验配制出625R高强粉煤灰水泥。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活化及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粉煤灰的活化改性条件:焙烧温度为300℃,Na2CO3加入量为20g,硫酸浓度为70%。将此条件下活化的粉煤灰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在温度为20--25℃,pH值近中性,慢速搅拌时间10min,活化粉煤灰投加量为50g/500mL,含油废水中的COD去除率可达到68.59%,去除效果与活性炭相当,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不同掺量的水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作为碱激发剂,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30%-40%的水泥、2.5%的Ca(OH)2和2.0%Na2SO4复掺后,粉煤灰试块28d的抗折,抗压强度均能达到全掺水泥基准砂浆的相同龄期强度.本研究应用于工程,可减少水泥熟料的掺入,降低混凝土的配制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矿渣和粉煤灰硅酸盐固体废弃物为原料,以氢氧化钠调节不同模数的工业水玻璃为激发剂,制备高效、廉价、环保的地质聚合物路面修补材料来代替水泥路面修补材料.采用维卡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激发剂模数、激发剂掺量、水固比以及掺合料对固废地质聚合物路面修补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  相似文献   

11.
由于粉煤灰内含有活性较高的玻璃体矿物,能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具有一定的活性.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掺入混凝土中不仅能改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同时又是一种较好的微粒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强度贡献与W/C的大小密切相关。在中高W/C下,粉煤灰28天内对强度的贡献是有限的,W/C愈大,贡献程度愈小;到90天以后,随着龄期的增长和粉煤灰活性的发挥,其对强度的贡献逐渐增大,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将会逐渐赶上或超过基准混凝土。在低W/C下,粉煤灰掺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不会明显引起混凝土早期强度下降,W/C愈小,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贡献愈大,建议粉煤灰应作为混凝土中一个独立组分参与配合比设计,才能最充分利用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纯水泥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掺有矿渣或粉煤灰的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系列试验,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纯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768;矿渣混凝土及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之间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5和0.8419;而所有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之间的相关性更差,相关系数仅为0.6568。可见,除非用于纯水泥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比较,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通常不能反映其渗透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福建当地材料,配置C50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不同矿物质及掺量对拌合物工作性、劈裂强度及耐久性等影响。试验得到粉煤灰、矿粉在改善拌合物工作性、抗渗性及劈裂强度等指标的较优掺量及影响规律。双掺性能更优,体现了其在粒形级配改善,工作性提高及火山灰效应的复合优势。提出可综合考虑质量变化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及强度等的混凝土损伤程度指标,对混凝土在快速冻融、盐水腐蚀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损伤情况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素混凝土损伤程度最大,而矿粉掺量20%和粉煤灰掺量15%的损伤指标明显降低,表明该掺量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杨宇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3):96-101
研究了三种外掺料对路面混凝土早期开裂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 将水泥路面的早期开裂机理归结为混凝土具有塑性收缩、自收缩和干缩等早期收缩性能; 采用室内试验分别研究了聚丙烯纤维、钢纤维和粉煤灰对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聚丙烯纤维和粉煤灰能够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值, 钢纤维的改性作用则不明显。建议为全面评价不同混凝土的长期开裂性能, 应增加开裂后的疲劳和冲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developing west zone of China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tunnel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l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China. As is known, concrete is the main building material used in civil engineering, which is always affected and eroded by various ions in underground water, so the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which is the main part of tunnels and underground projects, has been a hot subject for investigation in civil engi…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自生收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高性能混凝土的自生收缩随之减少.根据试验结果回归出的自生收缩应变函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按照河南省西南部的水系分布,依据JGJ52-2006,对河砂资源丰富地区的混凝土用砂进行采样,采用快速碱活性试验和砂浆长度法相结合的检验方法对样品砂进行碱活性测试.指出了该地区不同区域河砂的碱活性状况:大部分河砂碱活性测试合格,少数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碱活性.采用掺加粉煤灰的方法对对存在潜在碱活性的砂进行集料的活性抑制试验.指出了粉煤灰不同掺量对砂的碱活性抑制作用,并提出了工程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