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苑英华》是词体成熟之后出现的第一部"分体编录"型文学总集,但是它未录词体,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分体编录"型的文学总集都继承了《文苑英华》不录词体这一特征。《文苑英华》不录词体与北宋初期的上层文化特征、文化矛盾心理以及文体发展有关,从中可看出词体长期未能进入这类总集的初始原因。  相似文献   

2.
唐初统治者注意吸收前朝兴亡的经验和教训,甚为重视对前朝历史的修撰,<隋书>的修撰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近读<文苑英华>史论部分,深感其收录的<隋书·儒林传序>是一篇颇具学术价值的文章.本文略作探讨,敬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文苑英华>录文上限问题上有"南北朝"之说和"梁""梁末"之说这两种说法,近年又有"建安"之说.这几种说法看似不一,但实际上是各家依据标准不同所致."南北朝"之说和"建安"之说主要是从文献出发,以文本实录为依据."梁""梁末"之说则侧重编纂者的编纂预设.文学总集编纂的观念预设与实际操作往往有出入,以此带来的文献真实与编纂者的编纂意识真实的接受及矛盾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版百科全书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就有<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书.少儿类百科全书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就不下40个品种.开展和加强百科全书的市场推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吴娟 《图书馆》1999,(1):78
北京图书馆目前有善本书27万册(件),普通古籍164万册,殷墟甲骨35000片,典藏中文图书量居世界之首.馆藏的举世瞩目的金刻本<赵城金藏>,北魏太安四年的敦煌写本<戒缘>,北魏延昌二年敦煌写本<华严经>,宋刻本<荀子>,北宋拓唐<神策军纪圣德碑>,盖有南宁缉熙殿藏印的宋刻本<文苑英华>,明永乐年编嘉靖年抄的<永乐大典>,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等,都堪称稀世珍品.  相似文献   

6.
今人理解的"目录",是指对图书或篇章进行著录,而后依次加以编排,便人查检的书目.这是"目录"演化到今天给人们留下的概念.初始的所谓"目录","目"与"录"则各有所指.所谓"目",系指篇目;所谓"录",系指叙录.两者相叠当合称为"篇目叙录",但古人也单称为"录",因此"录"可以涵盖"目".<汉书·艺文志·总序>谓:"刘向校书,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7.
以<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为讨论范围,通过比较对照<中国丛书综录>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分类,指出3个书目在处理"别史类"方面存在的异同之处,分析其产生异同之原因,旨在为当前正在编纂的<中华古籍总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上海图书馆藏稿钞本叶英华<莲裳公词稿>,其审订者意见与所录词作题序、自注和本文等,具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有益于考求叶英华世系,有助于详考叶英华参与过的词社,某些作品的自注可以作为词体研究史料使用,于整理叶英华词全集有难得的校勘价值,为近代广东词学家族与家族词学研究提供新的文本支持.  相似文献   

9.
"离其疏远,合其近密"这句话,出自<隋书·经籍志·总序>.<隋书·经籍志·总序>在谈完书籍产生、发展、各家著录及考察现存、公布收录总数之后,说"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录>,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各列本要之下,以备经籍志.  相似文献   

10.
何水英 《出版科学》2016,24(4):122-126
总集的序跋中常隐藏着文学史权力,序跋通过文学史权力的运作改变总集文学史地位的现象也常见。《文苑英华》《唐文粹》两者联系本不大,周必大在《〈文苑英华〉序》中提出“《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说,有意密切了两者关系,使《文苑英华》成为《唐文粹》母本。这种文学权力的运用属有意而为,明显提高了《文苑英华》的价值,也改变了两总集的文学史地位。“铨择说”多为后人沿用,形成习惯看法,可见其文学史权力影响的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