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一切自然科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在化学科学中的表现尤为丰富、生动。虽然初中生还未接触辩证唯物主义,但是在教学中恰当而有成效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对于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掌握正确的方法论,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培养学生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的观点1.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因此,物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哲学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物质第一性、物质是运动的、人的全面发展、矛盾转化、内因与外因、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路线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对体育的涵义、作用以及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等做了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大部分。可见,辩证唯物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是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总结。毛泽东同志突击地把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认识论各个方面,运用于认识的整个发展过程,十分强调社会实践的观点,坚持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主张客观决定主观,同时又承认主观反作用于客观,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归结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观能动性的理论。本文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教学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广泛吸取中外优秀教育家的思想和经验,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并在他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教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教育工作者启迪颇深。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过程的基础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人的心理、意识是在活动中形成 ,也在活动中表现 ,并随着活动形态(游戏、学习和劳动)的不断发展而向前发展。反过来 ,活动本身又受人的心理、意识的调节。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作文也是一种反映活动。任何反映都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离开实践活动 ,就不会有心理的源泉 ,也不会有思维的源泉。实践性活动对作文训练的意义 ,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激发兴趣 ,提高主体积极性“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文科教材第三版的第一、二章讲的是物质论、意识论。它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和世界观部分。其核心是揭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二章是20世纪哲学发展中争论最多的部分。结合现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讲好这二章,对于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基础作用。一、物质论、意识论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立足于对世界(自然界、社会、思维)本质的唯物主义解释的基础之上。因此,物质论与意识论是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惟的关系问题。从物质中引伸出意识,而不是从意识中引伸出物质,或者把二者等量齐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哲学上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乃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普遍属性,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感觉只是与有机物质联系着,在不具有感觉特性的无机物质中,只能假定有着与感觉相以的特性,即反映的特性。辩证唯物主义还指出,有感觉的物质是由无感觉的、即无机的自然中产生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中出现了人脑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一直在研究如何认识客观世界事物的存在及其产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9世纪40年代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唯物主义“一元论”,认定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和事物的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一生,是调查研究的一生。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文章通过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理论的分析,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根基的,因而它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是我党的宝贵财富。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它,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国兴 《教育科学》2004,20(3):62-64
辩证唯物主义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方面的指导和启迪作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客观刺激事件导致主观心理反应、负性刺激事件导致负性心理反应、良性刺激事件导致良性心理反应;意识本质的原理有助于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复杂性;意识能动性原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任何心理咨询流派都可以由此得以评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唯物辨证法原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育人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的心理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心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2.
<正>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揭示出,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而人所特有的心理的最完善的形式,就是意识。意识是人的心理现象,所以,研究意识的产生与人的心理的产生是基本一致的。为了对意识的产生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1)弄清意识在物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也就是明确它是在什么样的心理前提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弄清人类一般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而这是研究人类意识产生的重要部分所在;(3)弄清楚就个体而言,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如果对这三方面有了基本的了解(尤其是第二点),那么,关于意识是怎样产生的,也就比较清楚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有一个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类智能而言的。人类智能是指人们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 ,用脑力活动表现出来的智力。主要表现为 :感知观察力、记忆力、逻辑判断力和语言表达力等综合性的心理能力 ;而人工智能则是指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模拟和代替人的某些智能 ,也叫“机械智能”或“智能模拟” ,也可以说是人的智能在机器中的再现。人工智能作为对人类智能的模拟 ,它的出现和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它进一步表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属性 ;引起了意识结构的变化 ,扩大了意识论的研究领域考察电脑对人脑某些智能活…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这一论断简洁明快地指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澄清理论是非的重要思想武器。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的原理;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习近平提出的"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这一命题,根据新的实践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生前,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于指导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理论实践,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独具风格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除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富有自己的理论特色。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中写道:“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也就是说在掌握了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后,就能使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飞跃现象得到理解。我们在研究心理学与心身医学的过程也贯穿着这种马列主义的认识论。何谓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一些在起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与心理密切相关,但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的的疾病。它具有三个特点:(一)心理因素引起躯体症状的发生或恶化;(二)躯体症…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于立德树人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形成体现了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其核心内涵体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理念、保障受教育者脑体均衡发展的功能、养成受教育者劳动自觉的意识等三个方面。新时代可以从深化劳动教育价值目标、发挥“五育并举”的协同效应、拓展劳动教育途径等三个方面来践行毛泽东劳动教育观。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为主要依据,提出了以社会统筹发展为基础的整体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人本观、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为动力的协调发展观.深入研究和深刻领会毛泽东的社会发展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同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其阶段性一样,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系统化形成过程也有其阶段性。研究和探讨这一阶段性问题,旨在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规律,更好地掌握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用以指导当前的实际工作。一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化形成过程,从时间上看,大致可定在1925—1937年之前。这是理论发展周期的一个实践环节,也就是毛泽东自己所说的“理论从实践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的研究精力放在探讨中国革命的实践问题上。其主要方面有:一是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中国的农民问题;二是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三是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这一阶段,毛泽东同志的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岗山斗争》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