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媒体大众化,是以网络媒体崛起为标志的新传播格局最显著的特征,大众传播不再像以往单向地由职业媒体向受众传播,而是融合传播,公众既可以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发布者。由此,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为大众传播、由大众传播正在形成。这样的新传播格局对新闻评论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说,新闻评论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新传播格局为新闻评论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一、可供评论依托的新闻信息空前增多,评论素材空前丰富。新传播格局中,公众广泛参与大众传播,使任何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都可能被及时发现和传播,大众传播的盲区、盲  相似文献   

2.
第三节大众传播研究的“控制分析”大众传播第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传播者”。大众传播研究将大众传播工具(以下简称新闻工具)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分析它在政治、社会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府与它的关系。因而关于新闻工具的研究,名为“控制分析”。关于控制分析的理论,以下分两层加以叙述:一、新闻工具制度的理论;二,新闻工具的编辑方针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正>一、网络中大众传播的被改造作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网络媒体具有迅速及时、全球传播、自由交换、内容丰富和形态多样等特点,可以说,网络天生就是大众传播的温床。随着网络新闻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网络中的大众传播拥有着一般的大众传播所不具备的鲜明特点。这得益于它与网络的结合,是网络对其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视新闻(包括体育新闻)播报风格的发展已经历了三种模式——播新闻、说新闻、聊新闻。播新闻大一统的局面已被打破,三种风格各有优缺点,不能相互取代,这种多元化只是适应大众传播环境与理念转变的一种必然趋势,对主持人综合素质要求更高。TV8新增《主场》节目以观点化播新闻的形式赢得观众的认可,并与其他两档新闻节目一道,使TV8荧屏形成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5.
李贞芳  李燕 《新闻大学》2005,18(4):56-59
一、前言 Miller和Gandy(1991)[1]发现,1965-1988年《广播与电子媒体》、《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和《传播学杂志》三种大众传播类的期刊上,一共发表了351 篇研究传播的经济层面的论文,表明对传播业的经济学分析已渐成为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分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闻道德建设及其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世界上新闻道德建设最早启步、也最为成熟的国家。但是,新闻道德问题至今仍是美国新闻与传播界的一个难解的戈尔迪绳结。不少新闻传播学者认为,在美国,新闻道德问题是当今大众传播界的两大难题之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如果不检讨新闻道德问题,那么就谈不上深入考察美国大众传播事业。”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建设也正受到重视并向纵深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讨美国的新闻道德建设历程及其理论基础,也许对我们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的趋势是伴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的。媒介融合给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带来了新问题、新变化和新机遇。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学科结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平台作为构成新闻教育的四大基础要素,仍然是决定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是一种以社会作为空间的最大规模的组织对外传播,其基本特点是"点"(大众传媒)单向流动或辐射到"面",提供的是临摹真实环境的"拟态环境"。大众传播的主要功能是面向社会传播信息和监测环境。大众传播产品的生产流程是线性的,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对大众传播的整体造成影响。新闻价值标准运用过度、依赖新闻源等,都会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呼唤中国的大众传播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新闻大学》2001,(1):30-32
大众传播史不同于新闻史和媒介专史 这里所说的“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的不同,在于“大众传播”与“新闻事业”的不同。大众传媒既包括一些新闻活动,又包括一些非新闻活动,而新闻事业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活动。以往的新闻史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体是报纸新闻部分,近年来兼顾到广播电视新闻。虽然或多或少也涉及到  相似文献   

10.
从单一兵种单打独斗到多兵种合同作战,再到多军种联合作战。正像军事作战形式不断发展一样,大众传播媒体在组织新闻策划和新闻会战中,也经历了由单一模式向联合模式的发展。我们暂且不谈宣传部门如何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对重大典型、重大事件进行全方位、全时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0月下旬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江苏省广播电视学会、常州有线电视台联合在江苏常州举办了“ZI世纪大众传播媒介竞争新格局”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院系以及新闻科研机构的近百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就ZI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国际背景、我国媒介竞争新格局、媒介产业化趋势、媒介新技术与未来发展等问题各抒已见,进行了广泛和深人的探讨,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世界传播业发展背景下的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孙旭培,论证了在我国组建电子传播产…  相似文献   

12.
李南 《新闻爱好者》2012,(10):75-76
由于大众传播理论的引入,业界的新闻理念从"传者本位"逐步转变为"受众本位"。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介的逐渐融合,受众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其心理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同时融合新闻生产模式初具形式。面对这一变化,新闻写作要树立融合的理念,并不断创新写作艺术观照受众的心理需求,同时新闻写作更要正确地引导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从对话意识谈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跨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传播的跨文化特性 新闻既是一种传播文化,又是一种文化传播。①从文化学的角度而言,新闻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文化。新闻传播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传播性和大众性,这就要求这种文化在内容选择和传播手段上必须符合一定时代与公众的普遍要求,而且必须主要以新闻形式和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进行文化的创造、传递与积累。  相似文献   

14.
十五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台手摇金属活字印刷机的发明,使大众传播成为现实;而新闻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经过口头传播时代、文字时代和印刷时代,现在走向电子时代的大众传播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科技含量的增加,新闻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通过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具象化。由于执政党的政治作用和新闻工作者的努力,新闻有了丰富的内容,它几乎涵盖了关于整个世界的信息。但是,在物质和精神的世界里,新闻更注重构筑精神的殿堂。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新闻传播为核心的大众传播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传媒影响力的正负二面性特征蕴含着一种鲜明的价值导向.本文认为,在一个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中,公共性与公正性应当成为当代大众传播的核心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16.
董岩 《今传媒》2006,(4):25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话题,发展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面对的理性选择。诞生于世界发展浪潮之中、旨在探讨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变迁和国家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的新闻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已在实践应用的层面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推进了社会进步。新闻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又称发展新闻学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为适应21世纪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而创办的“名记者研究生班”,将由省新闻出版人才武大培训基地和武大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举办.该班将为新闻单位委托培养一批40岁以下、业务优秀、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的在职人员.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的兴起,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带来了冲击,也给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团体上网成为传播者时,传播者成分的多元化是否会动摇专业新闻机构的地位.另一个问题是,在网络时代,专业新闻机构是否还能发挥它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在舆论的形成与引导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传媒随国家发展而发展,大众传媒在某个时期的影响范围、结构组成、价值取向都可以看为特定社会政治变革的证据。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变迁和国家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一直是新闻传播理论关注的热点。孙聚成博士的学术专著《信息力:新闻传播与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用户制作内容"革新了传统的新闻信息采集模式。人人参与的新闻信息采集活动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传播体系的格局。未来,互联网新闻信息采集模式变化将更大,影响力将更广,这都离不开"公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