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廖金英 《新闻界》2024,(4):4-15
《新莱茵报》政治纲领的两个要点的确定和贯彻,对于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办刊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1884年纪念马克思和《新莱茵报》时提醒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工作者:“任何一个工人政党每当背离了这个策略纲领的时候,都因此而受到了惩罚。”这里值得注意的字眼是“策略”。《新莱茵报》能够留下丰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遗产,不仅在于其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刊物,更重要的是,唯物史观就在新闻实践中被展开,“策略纲领”就是症候和产物。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采取的策略包括:接受运动的实际起点、坚持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德国统一方案、以全欧洲大陆为视野确定报纸纲领、克制而有立场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审理《新莱茵报》诉讼案的陪审法庭的发言(以"《新莱茵报》审判案"为标题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进行考证。在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同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一贯性进行了论述,以原著为依据解释了自由报刊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表达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举起《新莱茵报》旗帜的革命意志,精炼地总结了世界上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新莱茵报》的经验:它的革命立场、它与人民每天的积极互动、超常的新闻时效和成功的传播效果。同时,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主要内容。目前该著的中译文存在较多问题,关键的论证翻译不够准确,影响中文读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作者认为,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直译是原则,要做到恩格斯所说:设法更接近原文,尽量更准确地表达原文。为深刻理解和领悟革命导师的新闻思想,最好直接阅读他们的原著文本。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开创者,他们主办的《新莱茵报》是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这是他们新闻观的第一次完整实践,这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光荣传统的起点.然而,2019年以前中国马新观研究中关于《新莱茵报》研究文章[1]的作者,没有一位是通过阅读、研究《新莱茵报》本身写出文章的,都是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是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革命实践传统的起点,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指导德国革命而创办的一份大型日报。近一年的时间里,《新莱茵报》面对变幻莫测的革命形势,能够尊重报刊内在规律,通过娴熟的报道技巧和创新的经营策略,甚至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较短时间取得“大报”规模的发行量,赢得良好的声誉,为无产阶级报刊留下了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1848年6月1日,由马克思任总编辑的《新莱茵报》,在德国科伦正式创刊。在编辑部成员中,有一位年青的德国诗人格奥尔格·维尔特。维尔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忠实朋友和亲  相似文献   

7.
李斌  季为民 《新闻大学》2023,(1):1-15+118
主持《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唯一一次完全掌握了报纸编辑权和经营权的新闻实践,在1848年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莱茵报》一直面临着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压力,如果只强调政治环境的影响,则不能完整理解该报的处境和立场。文章从报刊经营的角度去考证解读,以此作为研究《新莱茵报》的有益补充。面对资金短缺、激烈竞争、盈利压力等市场问题,马克思以市场规律制定经营策略,并得到市场认可。这是报刊在政治上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1849年2月7日和8日,德国普鲁士莱茵省科隆市陪审法庭审理关于《新莱茵报》的两桩指控,一桩是普鲁士前检察长茨魏费尔的指控,一桩是六个被报道宪兵的指控。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在法庭上为报纸进行了有力的辩护,最后陪审团宣布《新莱茵报》无罪。他们在法庭上为报纸所做的辩护,全文发表于《新莱茵报》,并随后出版了合集小册子《两个政治审判案》,得以留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法治思想的一份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产生于1848年创办和编辑《新莱茵报》前后,该报是国际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由于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转入低谷,直至第一国际成立,所以马、恩党报思想的全面形成时期,是1864年至1895年30年间。党报思想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马、恩党报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党报的性质:党的武器和党的阵地。  相似文献   

10.
张月 《传媒观察》2023,(6):65-71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第一家无产阶级日报,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的源头。翻译《新莱茵报》通常采用直译的方式,以准确地反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使用“编译”来说明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编辑+翻译”,而是依靠编译者的知识积累和大量复杂查询、考证,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原文做出解释、校正文字、说明背景,有时甚至注释文字篇幅超过原文。因而这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通过对报纸的翻译、审读、编辑和注释,全面、真实地还原《新莱茵报》版面的本来面貌,为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与实践提供原始材料,这是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赵永华  李璐 《新闻前哨》2013,(8):115-116
1850年出版的《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办的德文杂志,面向德语区发行,出版地汉堡,而编辑地点则是英国。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流亡在英国,英国工人宪章派月刊《民主评论》(全称"不列颠和外国政治、历史、文学民主评论",Thedemocratic review of British and foreignpolitics,history,and literature)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下,相当程度上成为《新莱茵报评论》的简易英文版。《民主评论》1849年6月至1850年9月在伦敦共出版了16期,主编为乔治·哈尼(George Julian Harney,1817-1897)。他是英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宪章派左翼领导人,1842年末起担任宪章派主要机关刊物《北极星报》的编辑,恩格斯是该报的撰稿人。两人在1843年结识,此后哈尼的活动深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生前先后是《莱茵报》、《德法年鉴》、《新莱茵报》和《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的主编(相当于目前我国的总编辑),他和曾经作过编辑的恩格斯指导过数十家报刊主编的工作。他们对总编角色的天才论述和在此岗位上的经纶鉴戒,足可深化和拓宽令人对这一社会角色的思虑和体验。本文企求对这两位先驱心目中的“总编角色”作一大略的勾勒和评介,不当之处,恳请识者教正。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怍中,提到的报纸和杂志多达1500种。除了他们创办的《新莱茵报》及一些有直接工作关系的报刊外,所提及、引证、评论某家报刊的次数,与这家报刊在社会交往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大体相当。因此,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我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世界近代史、新闻学史等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特将他们珍藏的全套“新莱茵报”(德文版)和“火星报”(俄文版)影印出版。“新莱茵报”影印本已在今年8月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创办的《新莱茵报》在世界无产阶级党报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它为马克思的战斗一生树起了历史丰碑;为无产阶级政党创办政治性机关报提供了办报经验;为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最初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战斗友谊书写了精彩篇章;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发展开拓了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马克思《普鲁士出版法案》的撰写背景,认为此文是其出版自由观演进之一环。1848年革命后德国废除书报检查,马克思利用法治环境积极倡言,《普鲁士出版法案》一文便是其中代表。新闻人是马克思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社会职业,莱茵省的自由风气与师长朋友的引介邀约都促成他拿起笔杆。主编《莱茵报》、《新莱茵报》的马克思务实稳健,明显有别于街头的革命者,这也保证报纸能够赢得市场。《新莱茵报》后马克思仅偶然短时主持过几家工人报刊,究其原因或许是精力转移、流亡身份所限,但绝非办报失败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一百年前的3月17日,星期六,肃穆的马克思的葬仪在伦敦海格特墓场举行.他的灵柩前仅安放着两只系有红色授带的花圈,一只是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敬献的,另一只署名: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和发行部.正如恩格斯在葬仪上所说,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但他的斗争却和一系列的报刊相联系着:"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  相似文献   

18.
曾鋆 《新闻世界》2011,(10):146-147
马克思、恩格斯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很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革命民主报刊时期(《莱茵报》)、工人报刊时期(《工人报》)、党报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报》,简称《社》)。应该说,马、恩的党报思想就是随着《社》的形成发展中而孕育成型的。马克思恩格斯党报思想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它是报刊活动和建党思想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8年席卷全欧的革命风暴中,创办了“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①——《新莱茵报》。《新莱茵报》的全称是《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虽然举的是民主派的旗帜,但“它到处,在各个具体场合,都强调了自己的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②随着革命与反革命决战的临近,报纸的语调变得叵猛烈和热情。最初不能一下子写在自己旗帜上的无产阶级性质,在决战时鲜明地写下了。在革命年代,《新莱茵报》是德国最有威力、最有影响、最善于鼓舞无产阶级群众的报  相似文献   

20.
1818年 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 1820年 11月28日恩格斯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 1842年 10月15日马克思受聘担任《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以下简称《莱茵报》)主编。在马克思的主持下,该报体现出了强烈的革命民主主义性质。 11月下半月恩格斯访问科伦的《莱茵报》编辑部,与马克思初次会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