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内容生产是县级融媒体的重要业务."媒体+"的理念要求县级融媒体实现从"信息传播式"到"信息服务式"的媒介价值观和实践的升级,在"三农"内容生产上依据"三农"内容宏观、中观、微观的需求特点,构建"三农"内容生产新范式.新范式是由策划定位、选题原则、呈现形态、生产组织、内容分发五个方面构成的运行体系,形成了循环跟进式的信息服务机制,可以为县级融媒体"三农"内容生产提供可靠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22):58-62
Papi酱的爆红以及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实现1200万的融资,让无数自媒体人振奋不已,媒体业界、学术界等众多人士不由自主地齐呼"网红经济"、"内容创业"时代的到来。但自媒体早已存在,为何能红起来成功实现流量变现的是极少数人,数以万计自媒体平台该如何靠岸?在万千平台用户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到底谁才是获益者?文章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出发,试从"商品问题"、"劳工问题"这两个重要的视角对以"内容创业"为口号的自媒体时代进行辩证分析和批判思考。  相似文献   

3.
邱翔 《中国广播》2015,(3):16-18
本文以"媒体场景"理论为切入点,解析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媒介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通过抓住新媒体、拥抱新媒体、融入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来重新构建广播的媒体场景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同时也从本位坚守、强化伴随性和内容产品及平台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广播的传统优势来寻求新价值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当前加强和巩固舆论阵地的首要任务,也是媒体"四力"在基层媒体中"下沉"传导的主要渠道。本文选择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资源整合环节,以内容生产为研究对象,探讨内容生产的核心。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新闻+"运营模式,从"党性"、"用户"、"本土"三个关键词入手,把媒体变为平台、把资讯变为服务、把读者变为用户,探索县级媒体从单一的新闻宣传向综合性的公共服务领域转变的路径,从而为基层用户提供基层党建、实时资讯、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智慧生活、电商平台、品牌服务七个方面的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5.
自添加了"公众号"功能,微信从最初的社交媒体转变成为包括新闻等在内的信息发布和交换的平台。自此,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抢占和挤压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人们对媒体的需求满足都有赖于"内容"。特别是对于媒体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来说,如何打造"有价值的内容",将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2023年,我国媒体内容生产创新呈现新特征。主流媒体通过聚焦Z世代、利用智能媒体拓宽新闻信息源等方式展开前沿实践,并在互联网语境下不断融入新形式、新感官和新主体的综合思维。融合科普成为新闻传播新动向,数据新闻在节约公众认知资源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本文结合2023年传媒内容生产实践,从底层逻辑、技术运用、受众需求和社会角色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媒体内容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凤鸣 《传媒》2021,(8):90-92
媒体公信力是衡量媒体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尺,新媒体时代依然十分重要.为适应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要求,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上发生新变化、出现新问题,为公信力带来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媒体公信力建设应以内容生产为基础,在内容生产上应该转变现有观念,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使用现有生产力,提高优质内容占比.  相似文献   

8.
媒体融合地不断变革发展,影响着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在如今新兴媒体大力发展的今天,如何适应媒体融合背景,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成为我们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从内容上来看,需要我们挖掘具有"实、新、特"的好故事,激发对方听我讲的兴趣;从视角上来看,需要我们压低身姿,以个人魅力折射中国魅力;从渠道上来看,讲好中国故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必须要利用媒体融合所提供的平台,将"好故事"传递出去,激发国际人士参与讲故事的热情。通过利用媒体融合的特征,发挥媒体和信息媒体的资源优势,讲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从"我的"转化为"我们的",才是"一带一路"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3,(23):29-32
随着对媒体作用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媒体专业人员认为媒体"影响力"比"注意力"更适用于全面概括媒体的市场价值。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媒体影响力由媒体所吸引的受众注意以及媒体对受众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两部分构成;提出广告主对媒体的选择不仅只关心媒体所能到达的受众数量,更注意媒体影响和改变受众态度/行为的能力;而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根源在于对媒体内容制作的投入以及对媒体公信力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新传播科技与弹性劳动就业趋势的兴起以及"自媒体"的盛行,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图像正面临剧烈冲击。传统上受雇于媒体机构的"组织人"职业图像,正逐渐往"创业者"的图像进行转向。本文呼应上述职业图像转型的潮流,尝试通过对"过往媒体创业现象"的梳理、"媒体创业者"意涵的讨论,以及"媒体创业者的分类"等内容的论述,协助媒体从业者认识"创业者"之职业图像的意涵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以来,县级融媒体基本整合了两微、两台、一网一报等平台,做到了技术层面的融合。而县级融媒体要更接地气,关键在于内容融合。从信息来源端、生产端、传播端三端入手可以做好县级融媒体的内容融合。在生产端,以连促通实现信息源融合;在生产端,通过融中有特,创作新闻内容;在传播端,通过反馈直达,让受众反馈变得"重要"起来。县级融媒体在内容融合上独具优势,但依然要坚守内容融合的核心:新闻性。  相似文献   

12.
三网融合下的广电媒体内容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网融合"进程中,广电媒体的内容生产内外环境将发生很大变化,为应对这种变化,广电媒体在内容生产上须加大自有版权视频内容生产,以互动性、体验性为内容特色,还必须增强广电内容生产的"三种能力"(内容获取能力、内容整合能力、信息解读能力).在"三网融合"进程中,实现内容生产突破,既是广电传媒迎接新变局的重中之重,又是提升竞争力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3.
平衡不仅是一种新闻报道手段,也是新闻报道中应该遵守的操作守则。新媒体环境下,要注意内容平衡、观点平衡、载体平衡,以体现媒体公正客观的立场,更好地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内容的竞争。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产品上。受众对报纸内容的期待,也许更甚于其他方面。内容是报纸之本。①也就是说,报媒能否赢得读者、赢得市场,终归要靠内容说话,内容生产是报媒的核心竞争力。而打造和提升报媒核心竞争力,需要“实战”操练:要主动迎战新加入媒体阵营的媒体,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4):66-69
广告作为媒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广告商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和媒体的妥协造成媒体内容呈现的变形与扭曲,其主要体现在媒体内容扩张多为广告和广告导向的内容,大广告客户常常凭借金钱达到操控媒体报道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碎片化的背景下,信息传播逐渐变得泡沫化,信息过载成为当下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此时,知识付费应运而生,其目的是尝试将有价值的内容从过载的信息中甄别出来,满足受众更高的需求。由此,将体育媒体逐步推向在内容生产和分发的变革中催生出新的平台,并形成体育受众为优质资讯和知识产权付费的生态闭环的新局势,让信息碎片化时代体育媒体"知识付费"之路由崛起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融媒体产品应运而生,它们不仅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而且改进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创新是融媒体产品与生俱来的标签,如何加强融媒体产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达到"刷屏"的传播效果,成为主流媒体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实践出发,提出了融媒体产品内容创新的着力点和形式创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14):21-27
目前,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毫无还手之力,考察媒体变迁的政策、市场和技术驱动模式,看清媒体变迁过程中信息中介、活动平台以及自我沉醉等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认识到媒体异化问题、内容渠道化现象、编辑功能突出现象和"内容+"的制作模式,将能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新老媒体的优劣与发展路径。据此,传统媒体在内容上应强化批判和渠道化内容的建设;在组织架构上应强化组织化内容制作优势,改变传统对员工的激励方式;在社会管理上,政府和媒体应能有效控制技术异化、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甚至以后一阶段内媒体内容混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技术和内容在媒体未来发展中是什么样的关系媒体融合有技术和内容两个方面的变化。技术融合决定了新的媒体内容,媒体服务方式也随之变化。例如互联网技术催生了自媒体内容的产生,读者从内容的客体变成了主体。顺应这种变化,媒体服务就要从单向服务向互动服务以及自服务的方向改变。反过来说,内容对技术也具有反作用。例如"新新一代"追求感性、时尚,这种内容上的需求,让那些更加诉诸感官的多媒体技术、可穿戴技术得到了更强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李霞飞 《东南传播》2018,(3):107-109
在互联网倡导自我表达的语境中,自媒体人通过内容聚集了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不仅仅是自媒体内容的受众,更是自媒体的"商品"、自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自媒体书写的话语体系中,他们成为互联网资本的"免费劳工",进行着数字生产。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咪蒙"为例,分析其内容生产方面存在的"元"逻辑,及其粉丝的生产、消费活动,以此来揭示自媒体粉丝"产消合一"的"劳动"行为及其商品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