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建华 《大观周刊》2012,(14):214-214
写作,即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的作文能力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作文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刘永芳 《大观周刊》2013,(3):114-115
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作文素材。我在指导作文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素杰 《大观周刊》2012,(52):262-26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立足农村,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根本。我们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村题材与习作知识紧密联系,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使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4.
杨永琴 《大观周刊》2011,(27):201-201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张丽丽 《大观周刊》2012,(25):218-218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只有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头趣。  相似文献   

6.
石权 《大观周刊》2012,(14):203-203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会使用母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田艾英 《大观周刊》2012,(43):329-329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语 文素养、学会使用母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徐琨娥 《大观周刊》2012,(26):185-18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习作教学指导时让他们贴近生活实际,亲近自然,放手习作,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那么,如何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9.
段少龙 《大观周刊》2013,(4):152-152
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南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当然,这“自由地表达”的“自由”,是应当精神的自由,是思想表达的自由,是张扬个性的自南。作为教师,就是要设置美好而自由的情境,使学生真正进入到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文思流畅、语言自然的“自由自在”的作文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王玉凤 《大观周刊》2012,(19):212-212
有机地挖掘课文中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孔隙”,让同学们在想象中邀游,要给“创造未来”的孩子从小插上想象力的翅膀,让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平均得到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立平 《大观周刊》2013,(7):183-183
乐于提问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采取平等开放的态度,使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产生乐于提问的情绪体验。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史续如 《大观周刊》2013,(7):167-167
作文的评改,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特点。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完任务的不良习惯,大大降低了作文的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教师应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评改,在评改过程,对学生自身也是促进,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王宁 《大观周刊》2012,(13):150-150
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我们要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及时开展口语训练,并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交际,善于表达。  相似文献   

14.
李维青 《大观周刊》2012,(21):189-190
农村小学生初学作文感到无从下手,应从以下入手:让他们喜欢上写作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让他们读自己的和别人的作文,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放开手脚写;让孩子领悟写作规律。总之,指导小孩子作文是有方法的。  相似文献   

15.
刘丽艳 《大观周刊》2012,(50):268-268
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写作。降低作文的难度,消除对写作的畏惧,更多一些童真和想象,让学生愉快地作文。创造一个能激发表达欲望的写作话题,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抚摸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冲动。  相似文献   

16.
谭敏 《大观周刊》2012,(28):219-219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我们处理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要让学生多阅读,积累知识,观察体验生活,培养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7.
赵梅 《新闻世界》2012,(4):239-240
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过程,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宋会艳 《大观周刊》2012,(16):189-190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作为教师我们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相似文献   

19.
李丽 《大观周刊》2013,(12):153-153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作文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引导学生乐于说出真心话,讲出真感觉;走向现实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勤于观察,广泛阅读,用心积累等三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让学生彰显个性、抒写真情,改变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现状,创造一种兴趣盎然、不写不快的美好境界。学生作文时就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了。  相似文献   

20.
潘玉婷 《大观周刊》2012,(41):284-28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南的写作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