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起地市报记者应该“攻”大报(给大报写稿),许多人会不以为然:“我们有自己的阵地,何必费那个事!”不少同行只写“本报汛”,而不问津上级报纸。我以为这种倾向不利于提高地市报记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利于提高地市报纸的质量。我认为地市报记者经常“攻”大报,至少有以下好处:首先,地市报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基层.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应圈于本报狭小的天地,有责任、有义务“攻’大报。其次,经常给上级报刊写稿,可以养成在写作上从高从严要求自己的习惯。相比较而言,地市报稿件就好上一些,有的地市报采用率高达百分…  相似文献   

2.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面对其他媒体的竞争,专业报记者如何在“抢”新闻上下足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的体会是,抢新闻有“三字诀”:独、寻、挤。  相似文献   

4.
雅俗共赏曲高和众─—期刊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邵焱一、“质刊”和“量刊”之说在新闻学上,有将报纸分类为“质报”和“量报”之说。“质报”指编辑水平高,但发行量不大的报纸;“量报”则指编辑水平就专业标准看来不高,但发行量甚大的报纸。套用到期刊上来说,我以为不...  相似文献   

5.
我以前是机要参谋,1993年有幸担当了军报评报员,承担起了向军报反馈读者信息的义务,1995年被解放军报社评为“读报评报先进个人”,同时被调往报道组改行做了新闻干事。几年来,逐渐由新闻方面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有近60篇评报稿件和百余篇报道见诸报端。实践证明,评报与报道相结合使我受益匪浅。我在实践中总结了结合评报搞报道的三个“招数”:一、瞄准靶心再放箭。几年来,每张军报我都一张不缺地收集,到年底装订在一起。每天认真阅读,对军报的每一个栏目都细细咀嚼其特点,并时刻注意搜集新增栏目。即使到基层采访或工…  相似文献   

6.
一张报纸要办出特色,开辟具有特色的栏目必不可少。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经济日报》的“现场速写”,《工人日报》的“当代工人风采录”等,就非常有特色。我编《铁路建设报惯用多年,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办好副刊,推出符合企业报特点的有特色栏目,同样必不可少。我开的《工程队轶事》栏目,迄今已七个年头,已成为我报的“名牌”栏目。为什么开办这个栏目?起始的想法是使栏目内容能够触到企业最基层,依靠基层群分央办杜日。他们作十、N中人大多数,开办固定的令他们喜闻乐见的栏目,可以这样说.办好了,很大程度上副刊…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报的办报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即企业报新闻标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两个字:“我厂”。我把手头的160余种企业报粗略地翻了翻,头版三到五条标题中出现“我厂”的有40份,一到二条标题中出现“我厂”的就更普遍。而类似这种情况,局办报纸反复出现“我局”;公司报纸反复出现“我公司”;院校报纸反复出现“我院”等等。这种新闻标题制作中出现的现象,可以称得上是企业报头版标题中的通病。象“我厂87年质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我一企业升级总目标”、“我厂综合服务公司七月一日正式挂牌”、“我厂厂长×××被聘为编委”、“我厂十次  相似文献   

8.
一天,孝感广播电视报一位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汉川报社给你寄来了稿费,汇款单在我们编辑部,请你来领取。”我说:“我一直未给汉川报投稿,他们为何给我寄稿酬呢?”这位编辑说:“我们孝感广播电视报在2000年11月28日《社会聚焦》版刊登了你写的文章,12月10日汉川报在《生活时空》版转载了,由于该报不知道你的地址,把汇款单寄给我们,请我们转交给你。”几天后,汉川报又通过孝感市新闻出版局把样报转交给我。我收到稿费和样报后,深受感动。现在报纸、杂志为了增加信息量,从其它报纸、杂志上转载文章的很多,不少报…  相似文献   

9.
办活企业报副刊满足多层次读者需要杜华赋企业报的副刊怎样才能“活”起来,以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企业职工的心爱读物呢?我在办企业报的副刊中,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过程。我们《广旺矿工报》副刊“巴山魂”(原名“山花”)刚开办的时候,颇受读者、尤其是广大文...  相似文献   

10.
最重要的是什么年轻的同行常常问:“作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社会责任感。”我有一个初看起来是“谬论”的说法:记者这一行,是不负责任和负责任相结合的职业。记者难道可以不负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说,恐怕是如此。我曾在人民日报长期搞经济报...  相似文献   

11.
打造新闻策划 走出同质化迷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都市报间竞争激烈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办报的老总焦灼,看报的读者郁闷。缘何?因为随便搜罗同一城市的几份都市报就会发现,报纸承载的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可谓“千报一面”,“你有我有全都有”。读者的俗话是“内容差不多”,业界的术语是“同质化”。  相似文献   

12.
“零”不惑     
“零”不惑编辑学报1993年第1期第2页登有《“零”之惑》一文,我对该字写法有疑问。其实“○”也是汉字。“零”字产生的很早,最初指“零星小雨”,与数目字没有什么关系。最早表示余数和空位用“单”和“有”,如“一百单八将”,“孔子五十有一”。到了近代逐渐...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2)
谈采访中的几点技巧问题我觉得江泽民同志强调的新闻工作要坚持发扬党的实事求是作风,“报实情,讲真话”才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足之本和立言不朽的保证,是我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我的多年经验教训,我觉得搞好新闻采访,做到“报实情,讲真话”,必须把握这样几个技巧...  相似文献   

14.
总编辑位退笔不退程关森我当了10年鹰潭报总编辑,当时未设社长,确是一报之“总”:大至办报、抓钱,小至吃喝拉撒、住房就业,无一不“包”,无一不“总”,工作显然是忙的。除了总编辑这个行政职务,我未敢忘记自己还是个记者,而且是高级记者,还有带头采访、带头写...  相似文献   

15.
朱尖 《新闻三昧》2005,(9):40-41
企业报是属于企业党政管理下的行业报,在一般读的心目中,这种报纸是“宣传报”,是“件转发报”。《江汉石油报》虽然是江汉油田湖北管理局的机关报,但如果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份地地道道的报纸。近年来,它多次荣获优秀企业报的称号,并得到读的认可。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想关键在于报社在办报的过程中具有新闻的理论意识、新闻的人才意识、新闻的创新意识和新闻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6.
慵慨悲歌《明日报》 《明日报》倒闭了。 2001年2月21日,午时。 “谢谢网友,《明日报》再见!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网络原生报的首页上,赫然出现了如上9个醒目的大字和一篇简短的声明。 同日,《明日报》召开全体员工大会,该报创办人詹宏志宣布《明日报》关闭,并以一种坚定的语气向全体员工认错:“我是以错误的号召,让这么多人才。股东,投入这么一个生不逢时的大试验。”“《明日报》以骄傲开始,就要有尊严的结束。”他认为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对网络环境成熟时机的判断,其次是动用了超过自己可以承受的资源。 “他低着头、脸…  相似文献   

17.
报纸编辑的职责是编好稿、组好版,而编好稿的前提是选好稿件,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企业报当然也不例外。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作为企业报的新闻编辑,要把好选稿关,必须坚持把握“三性”,即舆论的导向性,稿件的“新闻性”,报纸的“取向性”。  相似文献   

18.
来自西方国家同行的信息 上海期货交易所前任老总是新闻记者出身,他在和我交流时说,他接待过日本的经济记者,日本记者说,中国经济记者的权力真大,想报什么就报什么,想怎么报就怎么报,有的报道一看内容就知道记者“超越权限”了;有的报道则很“外行”,话说不到点上:有的轻率地、主观地做判断、下结论,误导受众、影响市场等等。比如,期货是很专业的,市场反应也很敏感,不是什么记者都可以报的,也不是期货领域里的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到媒体上传播的。  相似文献   

19.
地方农民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最适宜?有人认为:地方农民报是给农民看的,在语言上“纯方言”化能给人以亲近感,而且可显得朴实,因而主张愈“土”愈好。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语言大众化才是地方农民报应当努力的方向,只有语言大众化,才能适应复杂庞大的读者群,而“纯方言”化恰恰只是迎合了占很小比例的一些读者。我觉得有的农民报在文章语言使用方面,过分追求“土”,从而使报纸显得有些粗俗了。  相似文献   

20.
看惯也办惯了平平淡淡、激不起眼欲、揪不住读的企业报版面,很多人甚至认为企业报就是这个样子的。企业报版面能不能变变脸?我认为这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去年9月起,新金山报因缺编辑,我“客串”搞起了第三版专版,在版面设计中大胆探索、试验,结果报纸出来后,读的反映很不错。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