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足对班主任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班主任更要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用自己对学生无私的、博大的爱,去引发学生的自信与热情,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心理教师运用热情渴望卡牌,对一名小学五年级女生因照顾弟弟引发的不良情绪和认知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卡牌的运用,以找寻家庭之爱为渴望线索,引导来访者获得正确的信念导向,学会从自己的内心渴望出发,重新认识和看待困扰自己的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能量。  相似文献   

3.
高校暴力犯罪多数是由于大学生病态的心理状态引发的。为此,应当采取多项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实施爱的教育与音乐治疗,陶冶并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以预防和减少高校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某学院一名患精神分裂的学生从发病到最后休学一年的整个处理过程,通过这样一起案例引发了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诸多思考,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们只有常抓不懈才会卓有成效,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时,我们保持沉稳与慎重的同时,更要有一套完整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在面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时既要有高度敏锐警觉,又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同时要用心关爱,为他们筑就爱的堡垒。  相似文献   

5.
以两性之爱来构架学作品,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台港现代小说的性爱小说,则把焦点聚集在个性性爱心理的透析上,它不但拓展了小说题材的领域,更引发了小说体的重大变革。因此,探讨其人物主题及审美价值,则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1前言 教师爱学生是顺乎人性,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说顺乎人性,因为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人既想得到别人的爱,又想爱别人,人生下来如果得不到爱,会产生畸形心理,如性格孤僻、情感冷漠、消沉等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引发的不良事件正逐步增多,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广阔资源。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悲情,再理智地上升为理解正视悲情,最终用充满爱和自信的状态冲破阴霾,练就坚定且从容的处世态度,此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通过从恋爱动机、恋爱应对方式及恋爱观念三方面阐述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进而探讨如何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如理解爱的本质、培养爱的能力、掌握爱的艺术等,使女大学生走出恋爱误区,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获得自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往往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各环节的顺利进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讲故事导入 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爱玩爱闹的年龄,特别爱听故事.因此,用故事作为导语,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课文,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发他们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0.
“妈,您少说两句行吗?”近日妇联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可能使不少妈妈感到意外。这份针对千余名青少年的心理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九成以上的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爱唠叨”是大多数母亲的通病。岂不知这种特别的“关心”并不被子女们认可。更有可能是引发母子矛盾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低学历层次引发的自卑感、心理失调引发的人际交往障碍以及就业压力过大引发的心理抑郁是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三种心理困惑。课堂教学、校园网络建设和社会实践是消除学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愉快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动机和要求,而且知道怎样进行这种转化才是最科学的和最有效的。教育中,个体的愉悦感受成了教育培养目标的一部分,引发学生乐学,想学,爱学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在学校读书应享受到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家教指南》2007,(9):33-33
爱的缺失,会影响健康状况。有"爱情博士"之称的美国西北大学临床心理医师黄维仁博十指出,多项最新研究都证实,有爱没爱免疫力相差4倍。而在婚姻关系中,第一危险要素就是从小受到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4.
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部分在校大学女生社会角色出现错位羡慕追求虚荣,盲目崇拜偶像,情与爱困惑难解,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关怀帮助她们,用爱心、恒心、热心去感化疏导她们,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她们的心理训练,矫正其行为缺陷,促使她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陆梦放自杀是徐訏代表作《盲恋》中情节发展的一次高潮,他的自杀固然显示了其为爱而奉献的无私,但也包含了其极度自卑引发的逃避心理及对自身占有欲望的忏悔与超越,是其在自私与无私心理的错综纠缠中作出的合乎人性的抉择。徐訏通过梦放的自杀将人性的"利己"与"利他",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聚焦中国语境中的儿童用品广告语,从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选择两个维度探析其语用特点。语境顺应上,存在两大受众心理:"安全优质"和"个人情感","安全优质"由物理世界的产品安全危机引发,"个人情感"由社交世界中父母爱孩子的社会文化引发。语言结构上,顺应儿童语言特点,叠音词较多,语言简单,同时拉近与家长的距离,有指示词、情感意愿动词较多的感性表达。广告语大多采用间接言语行为,在劝诱的同时又不失风度。  相似文献   

17.
以《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为例,从文化、心理角度论述人们渴望爱、追求理想形象的现实体现以及追求爱受挫时易沉溺于幻想等心理倾向,同时也指出了女性追求爱的出路,以帮助人们来更好地塑造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8.
“逛”新书     
又一轮情感的热身,又一轮友爱的孕育,又一轮信任的开始,起点就在“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堂课,预设应该更加精心。它是全期教学预案实施的开端,更是全期教学预案实施的引领;它是唤回学生进入新学期学科学习兴奋心理的抓手,更是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强化、得以更新体验的推手。“第一课”具有引发新学期学习热潮的作用,更有引领学生高屋建瓴地初次、全面接触新文本的的作用。上好学科第一堂课,学生会更如“死心塌地”地爱这个学科,会更加“死心塌地”地爱这个学期,会更加“死心塌地”地爱上你的课。这是“第一课”区别于其他课的重要心理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张晓 《天津教育》2011,(2):48-49
一、宽严有度,师爱育人 师爱是教师基于学生的身体、心理、意志、品质、学业等方面的发展而付出的理智的思想感情。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亲朋之爱。父母之爱,关心孩子身体、学业的多,关心心理、意志品质的少;亲朋之爱,夸大优点的多,指出缺点的少。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过宽,有的要求过严,这些都是缺少教育理智的。  相似文献   

20.
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部分在校大学女生社会角色出现错位;羡慕追求虚荣,盲目崇拜偶像,情与爱困惑难解,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关怀帮助她们,用爱心、恒心、热心去感化疏导她们,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她们的心理训练,矫正其行为缺陷,促使她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