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实验预习1.物质从___的过程叫熔解;从___的过程叫凝固。2.物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要___热量,但温度___,晶体溶解时的温度叫做___。3.素是热的___,且容易挥发成气体,因此,不能把萘粉放火烧坏中直接加热。必须把禁粉装入试管里,再把试管放入___,用酒精灯___加热,同时用___萘粉,使其各部分温度均匀。4对芬粉一定要缓慢加热,为达此目的,应控制好烧杯中水与试管中等粉的___(约恒为2℃),这可通过调节酒精灯___或___来达到。二、实验报告【实验自的】1.研究禁吸热熔解时温度变化情况;2.学会给制茶的溶解、…  相似文献   

2.
初中化学第 1 5页《氧气的制法》里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 ,目的是为了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催化剂概念。此三个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实验 1—6 ]将KClO3 放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放出气泡后 ,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 ;[实验1— 7]是将MnO2 放入试管中加热 ,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 ;[实验 1— 8]是把KClO3 放在试管里加热片刻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 ,木条不着火 ,把试管移离火焰迅速撒入少量MnO2 ,再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实验时发现如下不足 :1、[实验 1— 6 ]中KClO3 需加热至较高温度 ,且加热时间较长 ;2、[实验 1— 8]所需时…  相似文献   

3.
常规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试管盛装冰块或海波(硫代硫酸钠)利用水浴法加热,因实验器材较多,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冰块在试管中利用外面的热水加热时,不容易观察到冰何时开始熔化成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探究晶体熔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熔化规律的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4.
常规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试管盛装冰块或海波(硫代硫酸钠)利用水浴法加热,因实验器材较多,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冰块在试管中利用外面的热水加热时,不容易观察到冰何时开始熔化成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探究晶体熔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熔化规律的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5.
1实验室用醋酸钠晶体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分析:因为醋酸钠晶体中含有结晶水,水的存在使甲烷难于生成。试管容易破裂,而且伴随有副反应。产物中有一定量的丙酮,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偏差大。原因是加热温度过高,醋酸钠分子发生双分子分解,生成丙酮。为除去反应中的副产物丙酮,可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水洗瓶,然后再点火燃烧。为了提高甲烷的产率,可按无水醋酸钠,干燥的碱石灰,氢氧化钠质量比为5:3:2的比例混和,药品应疏松地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加热试管时应由管口向后逐渐移动,并缓缓地加热。2乙醇与浓硫酸混和…  相似文献   

6.
高亚儒 《物理教师》2005,26(3):28-2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50页的图4—7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笔者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比较好.如图1所示,在原实验基础上,只在烧杯的水中加一支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试管中的晶体用萘,萘中的温度计测萘的温度,当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时,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同时升高,当温度达到80℃左右时,萘开始熔化,继续加热,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下图.1.蘸乙醛的脱脂棉,2.附着试管内壁的氧化铜,3.石蕊试液二.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研细的硝酸铜晶体,加热使之熔化,轻轻转动试管,使熔化的硝酸铜均匀附着试管内壁上,继续加热,使硝酸铜分解,在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黑色氧化钢.2.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一团浸有乙醛溶液的脱脂棉,并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3.先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1分钟,然后用另一酒精灯小火加热脱脂棉,使乙醛挥发,与氧化钢发生反应,即可得到光亮的铜镜.4.尾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色,说明有乙酸生成.三.反应原理四…  相似文献   

8.
有的学生以为水的温度升高到 10 0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就会沸腾。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是对液体沸腾的条件不清楚。为了纠正这种认识 ,可在讲授“液体的沸腾”这部分教材时 ,补充下面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大号试管内装入约 1/ 3的水 ,小号试管内装入适量的水 ,应图 1使小试管的水面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 ,小试管放入大试管中 ,大试管的水高于小试管的水面。实验时 ,先将小试管拿出 ,用酒精灯对大试管加热。当大试管里水沸腾时 ,用温度计测出水沸腾的温度 ,这个温度就是实际气压下水的沸点。比如 ,实际情况是 1个标准大气压 ,…  相似文献   

9.
王永民 《考试周刊》2015,(16):141-142
探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重点之一,正逐步得到提倡与推广。物理实验是学生感受物理思想、领悟物理科学精髓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晶体熔化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的重点,更是难点,要通过这个实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晶体的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吸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晶体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这一物理规律。而多年来传统晶体熔化实验很难成功,作者通过实验研究的创新:用冰替代五水硫代硫酸钠;用块状晶体替代粉麽状或颗粒状晶体;用气球替代试管;用体温加热替代酒精灯加热,从而实现简约的装置取得显著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级中学科教书《化学》第二册第12页铵盐受热分解演示实验的要点是: 1.实验操作: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加热. 2.实验现象:加热后不久,在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  相似文献   

11.
当把一块足够大的晶体放入溶剂中时,由于晶体内的微粒(分子或离子)的无序度较小,当它们溶解在溶剂中时,变为水合的自由分子或水合的自由离子,从而使微粒的无序度增大,而使体系的能量减小,故不论吸热或放热的溶解过程都可自发地进行。当温度一定时,溶解到一定程度,晶体便不再减小,说明溶液已经饱和了,溶解过程似乎停止了,是否真正停止了呢?做个小实验看看。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放入一块晶形不规则的晶体,如饱和的KNO_3溶液中放  相似文献   

12.
将盛2-3mL蒸馏水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到沸腾,然后离开火焰,持停止沸腾后,向试管中滴入2-3满浓硫酸,此时试管内的水又沸腾起来.实验证明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热量.把盛2-3mL蒸馏水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到沸腾,试管不离开火焰,向沸水中加入少许硝酸按晶体,看到水停止沸腾,实验证明硝酸按溶于水要吸收热量.以上两实验药品用量少,现象明显,安全可行且有一定趣味性.溶解热的趣味实验@陈国爱$甘肃山丹兰后马管局中学!734104  相似文献   

13.
在上"化学反应速率"时,我做了一个"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课本上关于这一实验的内容如下:"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4%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演示实验,在加热试管时我用了酒精灯,而不是用水浴。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一、从直观教学手段中形成化学概念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发现很多基本概念特别是微观世界,摸不到,看不见,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尽量做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看得真切,印象深刻,易于记忆.比如在教学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时,教师演示实验:(1)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2)在研钵中研磨硫酸铜晶体;(3)在试管中加热硫酸铜晶体;(4)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  相似文献   

15.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杨小梅重庆八中实习教师1、试管(1)用途:可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①加热前应擦干外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时不能骤冷;②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的试管中上部;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部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固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管口应与桌面成45°,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旁人。  相似文献   

16.
编辑手记     
在上“化学反应速率”时,我做了一个“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课本上关于这一实验的内容如下:“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演示实验,在加热试管时我用了酒精灯,而不是用水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应掌握其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和收集方法。中考中有三类主要题型:一、考查反应原理型例1(92年福建省)实验室里加热氨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可用法和法收集氧气。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实验室里恰好没有二氧化锰,可在装有氨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代替,其理由是解析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加热氨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说明,如果单独加热氨酸钾,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氨酸钾熔化沸腾时才能缓慢…  相似文献   

18.
1.用烧瓶加热液体时,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烧瓶容积的1/3—2/3。 2.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装入液体的体积应小于试管容积的1/3。 3.加热试管时要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持在距试管口1/3处。  相似文献   

19.
探究实验一: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对比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试验时,认为按教材实验设计分别加热装有Na2CO3、NaHCO3的试管,加热温度不易控制,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为此,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请仔细观察,分析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20.
张之麒 《物理教师》2002,23(2):29-29
由于用冰做晶体熔化和凝固实验具有取材方便、熔点 (凝固点 )明显、成功率高、易于控制等优点 ,因而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并提出了各种实验方案[1] [2 ] .但这些方案仍存在缺陷 :①冰块受热不均匀 ,致使测温泡处温度尚未达到熔点 ,管壁处已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尚未完全结束 ,温度计的读数已超过熔点 .②在熔化过程中 ,用手握住试管底部加热[2 ] ,挡住了学生视线 ,不便于观察物质状态 ;用 5 0℃左右的温水加热[1] ,试管内外温差太大 ,不但增加了温度不均匀程度 ,且使液体升温过快 .为了使这些方案更加完美 ,使实验结果能正确反映晶体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