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相似文献   

2.
可能在同学们的印象中,芬兰是个遥远而陌生的同度。但实际上,它比想象中近得多,它与中国之问只隔着俄罗斯,再加上直达航班的开通,芬兰对我们而言不再只是—个美丽的梦了。对芬兰的美好感觉来源于美丽仙境和圣诞老人所构成的童话般的浪漫想象,还有着可遇不可求的神奇极光。正如诗人郭沫若眼中迷人的风光——“信是千湖国,港湾分外多,森林峰岭立,岛屿似惺罗。”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阅报刊资料和相关的原始档案,重构上海百乐门在不同历史时期真实的演进过程.虽然百乐门成功地赢得了“舞厅之王”这一文化品牌,但就企业经营本身而言,由于受制于内外各种因素,它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想象的百乐门和真实的百乐门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落差.  相似文献   

4.
一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表明,90%以上的孩子都喜欢读小说。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小说里有着有趣感人的故事,它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们,让我们爱不释手,为它废寝忘食;其次,小说中有着我们着迷的人物,读着他们,我们仿佛在书中找到了自己。当然在小说中还有其他吸引我们的因素:譬如丰富的想象,譬如优美的语言等等,因此可以这样说,一部优秀的小说就是一个动人“的神话”,因为许多的梦想都可以在小说中实现。就让我们走进小说,展开想象的翅膀,和书中的人物结为朋友,一起实现自己美丽的梦想,一起抒写新的故事吧!一“、续”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相似文献   

6.
《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二年第二期曾发表拙文——《神与物游,贵在神思——试论文艺创作中的想象的作用》,谈了笔者对文艺创作中的想象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这里笔者试就此问题再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同志们。马克思说,想象既可以“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又可以“真实地想象某种东西。”①笔者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是:前一句  相似文献   

7.
读书要缘分     
其实万事都是要缘分的。譬如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第一感就有“顺眼”、“不顺眼”之分。但原先一丁点儿恩怨也没有。佛家讲就是“阿赖耶识”在起作用。譬如踏破铁鞋无觅处,费尽千辛万苦找不到。突然一个极偶然的机会。碰到了,或是找到了——得来全不费功夫。譬如一项化学实验,绞尽脑汁就是不能成功,偶然发现一种催化剂,它就……譬如……我说的读书只是譬如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为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譬如罢,洋服青年拜佛,现在是平常事,道学先生发怒,更是平常事,只消几分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为什么要抓散文系列训练呢?首先,从散文本身说,散文是最富于综合性的文体,有人称它为“边缘文学”,因为它受到了众多学科的青睐:历史——传记、回忆录;地理——游记;新闻——通讯、特写;哲学、社会科学——文艺性论说文、杂文:自然科学也不放过它——科学小品。这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走进去的人,大多得益.其次,从学生的现状来看,在人生想象发  相似文献   

10.
谭咏 《广东教育》2006,(11):31-31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也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不仅文学需要想象,科学也需要想象,“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李政道语)。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时,就是借助想象中的理想实验——“追光试验”来完成的。然而我们陈旧的教育观念却一直是重知识轻想象,重承传轻创新,重求同轻多样,重结论轻方法,...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中国的教育多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强调对前人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培养的是记忆力,很少看到对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启发。譬如中央电视台·少儿…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先人,何时萌发一种自觉的创造意识,即自觉自为地进行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意识?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这种自觉的创造意识,要在人们摆脱“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之后,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前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与此同时,社会分工也发展起来,这种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当分工发展到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就“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真实地这样想象:它是某种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而能够真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①这就是自觉自为的物质和精神创造意识。在中国远古、上古时代,有一个字(也是一个观念),可以作为先人物质、精神的创造意识萌发的标志,这就是“道”;有一部书,完整地反映了先人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先知.没法反映普遍的规律,我描述的只是我感受到的真实,可能它和实际存在的真实有一点出入,但我的确是这样感受的。我既不是在写纪实文学,也不是在做通讯报告。如果有人想通过我的文字来寻找表面的相同,他可能会失望;如果只是隔着表层就断定我说假话,甚至认为我是主观放大,把真相扭曲、极端化,那就只能令人遗憾了。  相似文献   

13.
一、课堂教学中移情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移情移情,它的通俗内涵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感他人之所感,并且同时能知他人之所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情感共鸣反应,也就是教师想象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并理解学生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2.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移情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见的移情体验有:①熟悉感——了解学生,心中有学生的形象在活动;②和睦感——感到学生尊重自己,自己受到学生爱戴,学生对自己敬慕和亲近,愿意与自己接近,产生“学生在跟着我走”的感觉;③理解感——完全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14.
合适的想象不会给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造成伤害.报告文学叙事的眼光明显不同于新闻叙事和历史叙事,主要表现为:一,对人物性格的关注;二,对场景、细节及人物话语的兴趣.报告文学的真实不同于自然的真实,它离不开人的理解,离不开主观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要跟你谈一个很特殊的记忆方法——想象法。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西藏密宗有所谓“观想”,他们做出特别的“手印”(手势),然后运用想象的力量,使心想的事能成,或见到千里外的事物。中国人也常祝人“心想事成”。还有很多人相信,如果集众人之力,譬如全国举行祈祷会,能产生很大的能量,使祈盼的事情实现。  相似文献   

16.
心灵之语:凭着对生活的认真体验,凭着对人生的不懈追求,我们奏响了年少人生最绚丽的乐章——调整心态,战胜自己;锲而不舍,事情有成。  相似文献   

17.
雪 妈妈 我     
情感美——有一位文学家曾说过: “无翅而飞,声也;无根而固,情也。”儿童诗常常是以真挚的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母爱,是它讴歌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四重奏     
音乐在数个世纪里.都是一门以音响的方式表现艺术家的心灵,而不是复制自然现象的艺术。本文描写了一家三口对音乐“四重奏”不同的审美判断,这涉及到了对现代音乐艺术欣赏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我们不能因听不懂就轻易地否定它,譬如一开始人们不因看不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就否定它;另一方面,现代音乐如何真正走进广大听众的心灵.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的直觉审视理应重视.而欣赏者如何造就一双具有现代艺术品格的耳朵也是题中之义。习作的动人之处在于揭示了生活的真实,对理解音乐的质询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正> 想象,在诗歌创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雨果说:“诗人是哲学家,因为他想象”(《莎士比亚的天才》)。培根说,“诗是真实地由于不为物质法则所局限的想象而产生的”(《学术的进展》)。人类的诗歌发展史证实:独特的艺术想象,是构成诗歌创作个性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有些词,由于说得太多用得太多,反而弄不清它的真正含义。譬如“爱”,譬如“关心”。当我读到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的目录时,眼睛一亮:用一本书来阐述“关心”,想必一定能充分地阐明这个被岁月尘垢所蒙蔽的词语的本来面目吧?诺丁斯是美国的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她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关心是对生命的同情,是一瞬间的怜悯,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但诺丁斯更强调:关心,意味着一种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