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消息     
<正> ▲搞经济不过问教育,搞教育不主动为经济服务,是农村教育多年存在的一个弊端。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正在试行“村校一体”的体制,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路。前元庄党支部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首先理顺村办教育的内外关系,建立“村校一体”的体制。他们设立村教育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学校校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吸收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参加。村干部“一身而二任”,既管经济,也抓教育;学校领导也身兼两职,既搞教学,也管农村经济。学校的20名教师被聘为村委“智囊团”成员,既考虑育  相似文献   

2.
<正> 位于五大连池市郊区的青泉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十分落后,全村人均收入只有150元。党支部和村委会决心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1984年建起了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村长亲自担任正副校长,校委会成员由共青团、妇联、民兵、村小学负责人组成,兽医、农艺师、农机师、农经师成了学校专兼职教师。几年来,学校大力开展扫盲和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代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为全村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1年,青泉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进入全国农村先进村成人学校行列,村民无不竖指称赞:村校为我们架起了道向致富的“金桥”。青泉村——黑河地区第一个无盲村青泉农校建校一开始,就担负起了扫除本村52名文盲的任务。村委会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校长亲自讲话,全村张贴标语100多张,积极发动文盲参加扫盲学习。村校配备了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专职民师集中文盲上课,此外还挑选了村小学52名高年级学生做小先生,深入到文盲家里进行辅导。为调动积极性,村校和民  相似文献   

3.
前元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元在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基本简况 山西省柳林县庄上乡前元庄村是吕梁山的一个偏僻山村,全村195户,789人,历史上这里“丰年吃糠、灾年逃荒”,穷得出名。过去学校办在破庙里,教育落后,农民世代吃尽愚昧贫穷的苦头。1987年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吕梁地区教育局长刘辉汉来村搞农村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得到村党支部的认同和支持,他们决心学习陶行知“办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精神,来进行改革试验。村党支部组织一班人与村校老师共同学习邓小平理论,并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育与农业携手”、“教育与科学机关充分联络”等思想,大胆改革,逐步摸索出一条在经济欠发达  相似文献   

4.
北郭村村民学校是一所村校一体的学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2012年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北郭村视察文化阵地建设,同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走进北郭村视察人口文化工作,他们对北郭村村民学校建设、学习培训等工作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5.
村校主任教师不是学校"官"级人物,但相对村校来说,村校主任教师既是村校的校长,也是村校的教导主任,更是村校一线教师。在多重角色中,村校主任教师需要扮演好四种角色。一、本职角色:认真教学村校主任教师是一线教师,一线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好教育教学。所以,村校主任教师要以学校的整体利益为重。一是带头执行学校的意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6.
同心县下马关乡刘家滩村,舍得在开发智力上花钱,在办教育上出力。 刘家滩村有一所完小,二所初小。过去由于生活贫困,许多学生读不起书,有的中途辍学。党的三中全会后,这个村的农民靠勤劳致富,村党支部想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改善办学条件。今年三月份以来,村上为学校办了十件事:一、投资五百三十元美化校园,砌了花园、花池。二、给学校划出勤工俭学基地四十亩,学校  相似文献   

7.
唐勇高 《教育》2015,(2):64
教育均衡是学校管理者应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它应该是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当前,对广大中小学而言,中心校和村校发展基本是不均衡的,有的把村校当成中心校的附属品,在人财物方面不能有效保障,制约了村校的发展。学校为了破解村校均衡发展的难题,制定了中心校和村校同步发展目标,落实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注重政策引领,落实教育均衡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  相似文献   

8.
开县书香小学,是一所辖7所村校的农村小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校将实施村校课程改革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拉通使用教师,结对子帮助村校,领导进驻村校,送课到村校等办法,推进了村校的课程改革,促进了村校、中心校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村校教师扎根在村校,望着外面的世界,有过期盼,同时也对各种相关的问题充满着困惑。一、职称评聘———村校教师的奢盼每年职称评聘,村校教师满怀希望,参加各种培训,发表文章,想尽一切办法,但机会总是与村校教师擦肩而过。村校教师中评上小学中级职称的太少。深入村校教师,他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推行捉村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不仅是广大捉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诉求,还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与全局发展。江西省自2003年全面启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研究以来,各级教育行政与专业研究机构,从区域经济、社会状况和学校实际出发,在普及“以校为本”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捉村学校、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捉村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作为课程改革实现战略“突围”的重要举措,从捉村教研现状调研入手,组织规划制度建设的愿景、旦标与措施,在“完善教研制度,创新教研机制,县域整体推进”等方面做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使江西全省捉村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村校教师紧缺仍然是制约村校发展的瓶颈。目前,许多学校解决的方法是采取轮岗,其具体做法是按照学校既定的教师考核意见,对教师考核成绩排名后几名的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这样一来,凭借一次学生考试成绩或教师一次上课情况,就让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教师认为不科学,也不愿去。而村校所在地的干部和群众则认为本来村校  相似文献   

12.
教育短波     
教育短波一片果树林木一个希望工程1992年,延寿县百合村村委会决定,发动全村力量帮助村小学办学。他们为学校开辟了6公顷多的果园和70公顷的林地,又把70公顷的荒山承包给了学校。村委会为学校购进了延寿桃、大秋果等果木7000余株,一到闲暇时间,就组织村...  相似文献   

13.
品味宁静     
村前有座小丘岭,沙多土少。沙是黑烂沙,丘顶是平的,三五亩地大。前几年搞荒山开发,承包给了秋生家。整座丘岭,秋生全栽上了桃树。小村也有热闹去处,可我生性好幽喜静,便常来这里。通丘顶有一条小路,仅一条,曲折而坎坷。大步走九十  相似文献   

14.
我校是一所比较偏僻,条件较差的村办小学,有学生77人。1992年,我们根据自然课教学和我县要在三年内消灭宜林荒山的需要,办起了小苗圃,面积1.05亩。 我们带领学生育优质马尾松树苗,在连续干旱五个月(8~11月)总降雨量270毫米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加上勤管理,战胜高温干旱,保护树苗茁壮成长,达到了国家标  相似文献   

15.
向守万 《中国教师》2011,(20):38-39
<正>村校教师紧缺仍然是制约村校发展的瓶颈。目前,许多学校解决的方法是采取轮岗,其具体做法是按照学校既定的教师考核意见,对教师考核成绩排在后面的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这样一来,凭一次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教师一次上课情况不够好,就让教师轮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的村校,班级学生数普遍较少,这是最近我们调查了本县二十个乡中心校与村校一年级班级的学生数而得出的结论.为了说明问题,我们把村校与乡中心校对照着比较一下,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兴隆县三道河乡、村两级成人学校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经济特点,积极开展产业化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小尾寒羊发展近千只;板栗幼树逐年增加,每年嫁接上万株;新建锦丰梨园一个,面积达50亩,植树三千株;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种养业效益显著;特别是香菇栽培发展迅速,已形成支柱产业。1997年全乡栽培香菇二十四万棒,获纯收入五十万元。1998年栽培香菇8()万律,获纯收入g6万元。花水村成人学校就是产业化培训中涌现出的一个为民致富典型。花水村地处公路沿线,全村对广,264日人,人均不足一亩耕地,荒山无土,没有开发前景,板栗人均不…  相似文献   

18.
青云中心小学下辖14所村校(辅导校2所、村小12所),村校就读学生占全乡学生总数的60%以上。近年来,该校在村校管理课题上作出了新的探索。他们坚持对村校分类要求、分层指导、分别考核,科学的管理使所所村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综合青云中心小学村校管理的经验,概括起来是这样三条: 一、分类要求,不搞一刀切在办学总目标下,他们根据村校现状和发展趋向,把14所下属小学分为三类:辅导小学、一般完小、村小、然后就每类学校的最近发展势头再提出相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笔者在本镇大湾村校任校长。为了解决教师的住宿难题,在新校舍盖好后.学校把未拆的一间老教室改造成了教师住宅。但由于条件差.有的教师仍然回到距离学校八九公里的家中居住。有两位教师宁愿自己出钱在距离学校4公里的镇上租房住.也不愿意住在学校。2004年.笔者调至本镇西就村校任校长,该校校舍情况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20.
“华北电力”出资助村校日前,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向密云县西田各在镇黄坨子村成人学校捐赠了价值13000元彩电。录相机等电化教育设备,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创造了条件。密云县乡镇成人学校成为绿色证书培训主课堂,10所乡(镇)成人学校结合农业基地建设,开展以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