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滕黎 《教育革新》2010,(4):74-74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幼儿喜欢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在涂涂画画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因此,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组织幼儿绘画活动,重视活动过程,科学地辅导幼儿绘画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多数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时。往往忽视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不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不能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客观的评价。为了让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应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把绘画活动融人到幼儿的生活中.以幼儿自评为主、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为辅。合理地组织大班幼儿的绘画活动。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幼儿在还没有学会写字,甚至还没有学会连贯说话时,绘画就成为了他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原始美术创作冲动,并非模仿成人而获得,它源自幼儿对客观世界的感悟。现实生活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可以说,主动的绘画活动是幼儿步入人生的早期精神活动。那么,该如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他们在绘画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呢?  相似文献   

3.
仲建华 《今日教育》2009,(10):45-46
如何让幼儿美术活动中枯燥的操作行为变为具有情趣的绘画创作?这是我们一线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一直在摸索幼儿美术活动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杨桂娟 《成才之路》2013,(27):30-30
作为教师,应立足成才,坚持对幼儿绘画与创造的实践探索,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灵去绘画,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性呢?一、充分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通过多种多佯的途径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这是培养幼儿绘画创造性的前提条件。途径有:(1)欣赏优秀绘画作品。欣赏是鉴识绘画对象的整体,领悟绘画对象的风格特色的一种活动。它能积累丰富的表象,提高审美能力。教师们应该经常收集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5.
钟敏  谢汝莉 《今日教育》2006,(11):21-2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幼儿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抓准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利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绘画活动的魅力,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从想画到喜欢画,从而达到乐画和创造性表现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泡泡在生活中很常见,幼儿对五颜六色的泡泡也非常感兴趣。我们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已经用很多种材料画过泡泡,如水彩笔、油画棒、棉签等,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绘画材料我也想和幼儿一起尝试一下,如用瓶盖拓印泡泡。为什么会选择瓶盖?这是由于瓶盖形状有大有小,且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得,在美工活动中将瓶盖与颜料相结合,幼儿一定非常感兴趣。通过这种活动形式,幼儿不仅可以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是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一)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探究性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答案更重要。但幼儿受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限制,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要探究什么。因此教师在幼儿探究性活动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幼儿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必然会遇到一些想探索或需要解决的问硒。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明确问题。例如:幼儿对车非常感兴趣,但只停留在喜欢的层面上,并不能进一步地探索。这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幼儿从研究轮子开始,引导幼儿思考:轮子是什么样的?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相似文献   

8.
当幼儿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常常会问一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这种随机产生的对科学的好奇现象我认为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信息。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绘画是幼儿表达对外部世界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绘画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绘画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绘画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绘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各种教学活动中,绘画活动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之一。那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对幼儿进行绘画指导呢?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0.
情景化美术是幼儿升入大班这个年龄阶段时具有的特殊绘画能力。在美术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情感需要,导致教师注重了幼儿绘画的结果——像和不像,而抹杀了画中丰富的情景,影响了幼儿对情景化美术创作的乐趣。其实,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设置的情景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依据,教师只有把握幼儿绘画的心理需要,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幼儿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在美术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那么老师是否要提供范例呢?给幼儿怎样的支架启发他们的绘画灵感?怎样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爱?随着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传授、范例模仿法在教学中逐渐被取谛,在教学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陷入了过分注重幼儿自然发展的境地,由于担心被模仿,教师不敢示范或提示范例,  相似文献   

12.
<正>1.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绘画活动1.1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展开"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育的指导要点"讨论之前,先要知道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来说,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得到较快的发展。自我评价会越来越准确。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于小班与中班的幼儿得到明显的提升,自我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在对大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教育指导时,要注意这一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1.2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对幼儿的意义对于大班幼儿的身心的成长来说,绘画  相似文献   

13.
在组织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时.我发现不少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对绘画不感兴趣,他们过分依赖教师帮助,有的不肯自己握笔、有的乱涂乱画。反思这一现象,我感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幼儿绘画过程中的引导、示范、指导,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忽视兴趣的作用、忽视作品评价的积极导向性。因此,我在评价环节中多动脑筋,巧妙鼓励、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相似文献   

14.
反思活动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具各的专业技能。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也不断地进行着反省。现就"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评价"进行初浅的探讨,正确的评价应关注幼儿情绪、经验、兴趣、智慧等诸多方面。首先,评价幼儿是否积极投入?其次,观察其绘画过程是否具有足够的自信?再次,分析幼儿在作品中要表达什么?最后,也不忽视对技巧的评价。但应明确:技巧只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非追求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儿童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好素材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游戏能培养幼儿浓厚的绘画兴趣,儿歌能增强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的肯定赞赏能让幼儿保持绘画的兴趣,多种活动的组织能深化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这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小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诱发幼儿学习绘画的主动性;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画;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这样,才能逐步使幼儿从绘画的涂鸦末期过渡到掌握简单的绘画技能。  相似文献   

17.
田梅 《早期教育》2009,(12):3-3
幼儿绘画作品中几乎如出一辙的房子、太阳、小鸟,让我们这些教育者不得不反思:幼儿的作品为什么成了一张张的复制品?是什么隐藏了儿童独有的个性?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潜力呢?  相似文献   

18.
美术绘画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绘画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一些家长和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一味鼓励幼儿为了“形似”而绘画,其实这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儿童绘画作品是幼儿情感和爱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幼儿内心的真实写照。绘画是幼儿心理、人格、情绪等方面的表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了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儿美术绘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罩要。  相似文献   

19.
在绘画活动中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体验式学习,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对此,我们开展了“体验式绘画活动与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探索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大胆而富有个性地将看到、想到、感觉到的世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绘画真正成为满足幼儿审美需要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20.
自主性绘画是指引导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三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局限于传授绘画技能以及评价作品.而是应该体现在策划、启发和诱导等方面。因此,我们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下面以《画音乐》活动为例,简述教师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