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课题,本文提倡从生涯规划的角度深化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在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中引入生涯发展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圆满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生涯适应力量表对2934名高职新生进行调查,探究高职新生生涯适应力特点及心理资本在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涯适应力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高职新生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生涯适应力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类专业学生生涯适应力显著高于人文类专业学生,城市生源学生在生涯控制和生涯自信维度上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学生;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生涯适应力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是通过心理资本产生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心理资本为抓手,全方位培育高职新生的希望、乐观、自信和韧性特质,从而促进其生涯适应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王海荣 《文教资料》2010,(30):215-216
大学是构建与实现生涯发展目标的关键阶段。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进行生涯发展教育,对于大学新生寻找合适的生涯定位、适应大学环境、丰富生涯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涯发展教育应在生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向上适合大学新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每位大学新生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包括生活适应、心理适应、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等方面。从自教自律的特点、作用、方法可以分别看出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自我角度出发,大学新生自教自律可以通过认识自我、转变自我、实现自我来应对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教育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开始,也是学生全程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新生教育同样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起点,并且是优良学风初步形成的最佳时机,所以新生教育应该以学生品德守纪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生涯规模教育,适应性教育为主导,为学风建设形成好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进校以后,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会表现出各方面的不适应。根据笔者多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发现不同生源地新生在适应性上存在着一定差异,如果在实际工作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融入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的主题学术生涯教育,不仅拓展了专业发展领域职业生涯辅导的空间,而且彰显了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的学术生涯教育功能。作为质性学术生涯评估工具的学习自传,在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进程中扮演着主题学术生涯教育的角色,进而引导着本科生,在本科新生体验计划、跨学科学习情境、本科课程纵向结构、难以预知的学术生涯发展历程等复杂环境中,成长为学术生涯的自主管理者。学术生涯自主管理能力、可迁移能力、学术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适应力、使命感、职业生涯决策模棱两可容忍度的共同提升,对本科生的学术生涯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职工教育》2014,(16):101-102
大学新生在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适应性问题。本文以"北斗领航"朋辈辅导活动为例,通过对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介绍了"北斗领航"朋辈辅导活动的实施过程以及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的活动模式,阐述了其在新生适应性问题介入探究中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北斗领航"朋辈辅导活动的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9.
蔡婧 《文教资料》2010,(12):200-202
为了探讨大学新生的适应性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文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①大学生新生的总体适应性状况良好;②专业兴趣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③大学新生的适应性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依赖、抑郁、躯体化对适应性具有消极的影响。这表明大学新生的适应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依赖、抑郁、躯体化对适应性具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职新生学校适应性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测量统计法,进行数据采集与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学校适应性水平较一般本科院校新生相对较低;高职新生中,理科学生在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身心症状表现方面适应性水平高于文科学生;男生适应性水平高于女生。所以,要提高高职新生学校适应性,就要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加强新生学校适应性教育;丰富学习、生活,提高高职女生的身心健康;明确学生专业特点,注重高职学生的专业化培养。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在入学这段时间中经常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来源于很多因素,并且会影响学生在大学环境中的生活和学习。学生在刚入学期间最熟悉的人应该就是班级辅导员了,辅导员在学生入学的这段时间要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环境,本文主要就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性的作用进行简要的探讨,提出相应的措施提升大学新生的适应性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自编高校硕士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问卷,对辽宁省大连市三所高校557名硕士新生的学习适应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硕士新生总体学习适应性水平处于中等稍偏上状态,主观学习适应性的水平优于客观学习适应性水平。在差异性比较方面,硕士新生在录取志愿、是否跨专业、是否为重点院校这三方面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硕士新生在性别、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这三方面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新生适应性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生能否良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量化分析和定性访谈结合的角度,深入分析某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施路径。对新生适应性教育评价量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变量分析、文本情感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对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具有显著效果。结合访谈数据分析,整合优化后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包含10个主维度和21个细分维度,不同内容的实施路径可由学生工作相关人员分类开展。  相似文献   

14.
新生适应的"集体塑造"生涯辅导模式以生涯辅导理论为指导,从班级整体团队建设入手,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单元,帮助新生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激励新生融入班级"集体塑造"团体行动,从而实现新生在大学的快速适应和成长成才,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核心就业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普遍面临着学习适应性问题。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普遍现状,提出改进独立学院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教育对策,以便帮助大学新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编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H大学2013级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水平最好,学习适应水平、人际关系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在"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新生在"生活适应性"和"人际关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对比分析飞行专业与其他专业大学新生的适应性与生命意义感,并对飞行专业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建议,对320名大学新生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生活目的测试》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独生子女、城市生源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更好,飞行专业大学新生的适应性、生命意义感显著好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对适应性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学习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角色与环境适应性、生活与身心适应性四个方面对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性调研。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阐述大学新生的适应性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入学教育的重点在于提升新生的自主能力;设置课程化、专业化的入学教育;采取不可或缺的体验式团建训练;建立全程化、常规化的"导师制";通过多元方式促进新生的自我认同;保持较为密切的家校互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对602名大学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19.6%的大学新生存在着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理科生,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性明显优于独生子女。在影响大学新生学业成绩的学习适应性5个维度中,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教学模式、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意义重大。当前,各高校都采取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适应性教育,效果明显。文章通过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调查和分析,以期推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