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对称信息理论在期刊发行市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昆  王甲东  张意 《编辑学报》2003,15(5):320-321
简述不对称信息理论在期刊发行市场的应用,例如反向选择以及道德危害。在期刊发行市场中,读者和期刊社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使读者逆向选择,引发市场机制失灵,而期刊社和销售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又可能导致道德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传播机制,树立品牌效应以及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只有减少期刊发行市场信息不对称,才能让期刊发行市场得到有序、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扎扎实实做工作把信息送进千家万户吉林省新华信息发展服务社吉林省新华信息发展服务社始建于1994年秋,是由新华社吉林信息社、吉林省科技情报所和吉林省新华信息发展服务社三家联合创办的信息服务网络,以《新华信息》期刊为媒体向广大网络成员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服...  相似文献   

3.
期刊社应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鑫 《编辑学报》2005,17(1):63-63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为经济建设、科学研究、人类文明进步保存记录资料,而且为各行各业提供信息资源.科技期刊编辑部或期刊社是传播最新科学和技术成果的前沿阵地,接收了待发表的研究成果,收藏和积累了大量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原始资料,汇集了大量与编辑出版相关的政策、法规等文件.这些成果、资料、文件的管理构成了期刊社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在期刊社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期刊广告信息传播效果的改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我国科技期刊广告的现状出发,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影响期刊广告信息传播效果的4大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期刊广告信息传播效果的5条主要措施:期刊更明确地定位,与广告主进行有效合作,仔细选择所发布的广告信息,提高科技期刊广告制作质量和期刊社人员的广告经营素养.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封面信息标识存在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封面是读者和管理者了解期刊的第一窗口.因此,封面信息标识的全面准确与否、清晰恰当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使用及科学管理.为此,笔者对我院理科资料室的417种学术期刊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特撰此文,旨在引起期刊社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12月10日上午,由湖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湖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联合主办,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承办,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社、出版社、文法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协办的首届“数字出版与信息快速共享”学术研讨会在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图书馆、期刊社、出版社、文法学院和网络信息中心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学者近80人出席了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期刊社资料中心的变革及需求,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伯海先生主编的《中国期刊》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资料准确、信息丰富,对推动期刊改革和产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工具书,值得推荐给关注思考中国期刊现状的研究者,更应提请期刊编办者,尤其是期刊社的负责同志耐心细读。读出“治散治滥”工作以后中国...  相似文献   

9.
就根本属性而言,期刊是一种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有机结合体,它承担着知识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等重要功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期刊社的出版活动看成是知识管理。当然,作为一种在知识经济环境中产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知识管理的内涵和价值远远不是期刊社的出版经营活动所能完全体现的。我们研究知识管理,是要运用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观念和方法为从事期刊业的种种实践活动服务,解决期刊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地发挥期刊的社会功能,使期刊社管理者通过对期刊社所拥有的知识和期刊外部知识的管理和利用,以达到期刊社提高创新能力,优化结构,增强竞争能力的目的。期刊社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期刊社的知识可以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期刊中所刊登的各种文章、图片、图表,出版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数据、作者和读者的信息记录等属于显性知识。而期刊社工作人员对这些知识资源的选择、管理、编辑加工以及把它们提供给读者的各种服务活动则是隐性知识。知识的转化与创新在期刊的出版经营过程中有很多具体体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期刊社的隐性知识存在于期刊从业人员、作者、读者的头脑和行为中。从业人员之间共享工作经验和技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文章作者的商讨交流,收...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把握作者投稿意愿影响因素,有利于期刊社完善运营服务策略,提升对优质稿源的竞争力.文章以《医学研究杂志》作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序贯访谈法,从期刊因素、作者自身因素及所处环境因素对作者投稿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探讨期刊社在强化办刊特色、优化审稿环节、注重信息公开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对于提升作者吸引力的重要性,旨在为医学期刊社了解作者投稿需求、培养核心作者群提供信息参考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标准色是用来象征刊社和期刊特性的指定颜色,是标志、标准字体、封面、内文设计及对外传播专用的色彩。期刊标准色彩的确定是建立在期刊内容、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等总体因素的基础之上的,在刊社和期刊信息传递的整体色彩计划中,具有明确的视觉识别效应,因而具有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感情魅力。期刊标准色设计既承载着内容设计又承载着形式设计,优秀的版面设计不仅能向读者传达有益的信息,还能给读者以身心愉悦  相似文献   

12.
强化信息观念搞好期刊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图书馆的期刊工作如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我们期刊管理工作人员急需思考的问题.全国期刊品种逐年增多,加之期刊内容广泛、分散交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作为收集、整理、提供和利用文献信息中心的公共图书馆在期刊收藏数量上也在逐年增加.如何管理和利用好期刊资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笔者就此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机关刊物的劳动期刊,多年来为发布政令、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推动劳动工作的开展,以至推动整个劳动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面对期刊全行业市场化的大势,我们不得不从新的视角对劳动期刊进行新的、全方位的审视。 目前,全国劳动期刊共约60种。其中内部期刊30多种,公开期刊20多种。20多种公开期刊中,所社(研究所与期刊社)合一、处社(行政机关的法规处、办公室等与期刊社)合一的占一部分。这些劳动期刊社(或称编辑部)没有单独的机构和编制,其工作作为研究所、法规处、办公室等单位工作的一部分,由一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期刊社在全媒体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出版编辑能力是期刊社的核心,数字出版是信息传播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出版中密切结合了数字技术,也是期刊社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探究编辑能力的概念,分析如何实现全媒体发展背景下传统期刊社中编辑能力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动态资料第六届图书馆学期刊编辑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第六届全国图书馆学期刊编辑工作研讨会暨期刊编辑研究组、图书馆编辑出版研究组、《中国图书馆年鉴》编辑研究组成立会议于1995年10月10日~18日在广元、成都召开。49个单位的75位代表出席会议。广元...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04,(10):26-28
武汉市期刊社要结合武汉市读者自身的特点,找准定位、找准读者才有可能争取到读者、争取到市场、获得成功.同时期刊在定位上仍然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各期刊社要锐意创新,尽量避免冗余信息,注重文章的真实性,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俞菁  陈波 《编辑学报》2015,27(6):590-592
"互联网+"新业态给传统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构建利用互联网挖掘、整合全社会的编校资源,满足期刊社外包需求的方案:科技期刊编校平台由期刊协会(或出版管理机构)与期刊社共同搭建,实行会员制管理.平台除了匹配供需信息外,还具备培训编辑和评价编校质量的功能,用以储备编辑资源、提升编辑业务水平和保证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化可能面临侵犯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两项著作权的风险.因此,作者、期刊社、数据库三方在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的同时,应当明确约定的合同,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数字化授权,在数据库数字化过程中注意保护期刊的版权信息和单篇作品的完整性,同时采取有力的技术防范措施等保护作者和期刊社进而保护数据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期刊社在何种情况下建网站较适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建设 《编辑学报》2004,16(3):199-201
针对当前有些期刊社对网络认识不足,盲目跟风、条件不成熟建网站等现象,就网络的优势和功能及网络社会化的条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电子版期刊和印刷版期刊各自的特点,指出当前网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对建站的不利影响.认为一个成功的网站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丰富的信息来源和高素质的人才3大条件,建议各期刊社慎重对待,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网站.  相似文献   

20.
良好形象是期刊竞争力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琦 《记者摇篮》2007,(12):32-33
形象建设是竞争的高层次战略,如何在信息社会的"印象时代"抢占制高点,树立良好的期刊形象,是每个期刊社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