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实现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矛盾统一。传统的教学结构,把教学过程中施教的成败,完全归结为教师,忽视学生的学,没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学规律之一是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就是说教与学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做为教师不仅要下苦功夫研究“教”的规律,而且要认真研究“学”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邹爱珍现代教学观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笠处于主体地应,教师的教应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为主体和教为主导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首先,要教育学生爱学、乐学、自觉地学。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生...  相似文献   

4.
翟淑贞 《成才之路》2011,(32):26-27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角色几经洗礼,目前我们对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已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二者并不矛盾。究竟如何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改进我们的思品课教学,如何以主导来促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他们拥有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把学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以“会学”为目标.抓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浅议高校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李长萍高校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通常讲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为主体。那么,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在,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所谓教,包含着两层含义,即传道、...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教授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要转变一个教育观念,那就是变教法指导为学法指导。 教法指导是以“我怎样教授学生”为中心,而学法指导则以“我怎样指导学生学”为中心;前者是以教师怎么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而后者是以学生怎样学为主导,教师怎样引导为主轴;前者大体上是“授之以鱼”,而后者则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二者的有机统一。学是以教为主导的学,教是以学为主体的教。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我认为要做到"精、准、巧、实"。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变怕学为敢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相似文献   

10.
<正> 教学过程的问题,以往已作了许多研究,集中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以教为出发点,提出“教为主导”之说;二是以学为出发点,提出“学为主体”之说;三是以教学过程为统一出发点,提出“主导主体”之说。尽管“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各有其言之成理的可取之处,但由于角度偏一,且在论述中有相互贬斥相互否定之弊,被认为是片面的偏颇之说。于是“主导主体”之说,似有成为最终结论之势。但只  相似文献   

11.
介绍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及仿真软件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教为主导、学生学为主体,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师教中做、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最终达到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心论是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何者为中心的理论。其发展轨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继而发展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伴随教学过程中的始终,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是一个不可分离统一整合体,只有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和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时刻交互作用影响,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形成班级学习共同体,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有一句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教学的中心由教为重心应转变为以学为重心,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核心,学生失去了学习主动性。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教学关系倡导教基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充分彰显生本的课堂、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陈有法 《成才之路》2012,(36):36-36
有效性教学就是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效能的最大化。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有效性教学的本质是“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它支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  相似文献   

17.
探讨“导—学”型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与学历来是教学论研究的两大内容 ,它们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反映出一定时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传统的教与学关系主要表现为“教为传授 ,学为接受”(“授———受”型) ,反映出知识论的特点。现代教学论提倡“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导———学”型) ,反映出主体教育论的特点。有人认为 ,主体教育是一种境界 ,不需要固定的模式 ,而应让教师进行自由的创造。有人认为 ,主体教育虽然反对固定的模式 ,但是也需要创造一个适合主体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这对于规范课堂教学 ,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将起到积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泛论冯欣南(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技术学院)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信息传递、转化的过程。是由“教”与“学”双边活动构成的动态过程。如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一直是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加涅认为:“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虽然多种多样,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陶行之先生也曾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其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按照学的规律教”,能否通过一定的教的方法,教会学生必要的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学习,提高教学的效…  相似文献   

20.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观念下指导课堂设计和教学的具有指向性和共识性的原则.王策三指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致”,即教师教与学生学并重的课堂教学观,另外,教师需设计好能让学生“学进去”的教学内容,从而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并使得教学科学化,有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