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红艳 《学子》2013,(7):88-90
徐州市解放路小学北倚风景名胜戏马古台,南毗江苏师范大学,汉风楚韵的滋养与现代文明的辉映,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以"解放"命名,以"解放"立校。学校创造的"小主人,大愿景"教育哲学,如今更成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作为文化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为城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博物馆的建设水平标志着城市的文明水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博物馆发展出现了"以实物为导向"转变为"以信息为导向"的趋势,不再以实物为全部,而以信息为基础提供更广泛的服务,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明校园的外在表现是校园整体环境.反过来现代文明校园的构建主体内容就是校园整体环境建设,建设现代文明校园必须从校园各环境建设抓起。本文通过着重论述校园环境、人际环境、制度环境和外部环境在现代文明校园构建中的作用,为现代文明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连大学学报》2015,(5):52-56
当传统中国遭遇现代文明,中华民族将向何处去?"寻根文学"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主要通过两类人物形象加以阐释:第一类为乡土保守派,他们否定现代文明,甚至以憎恨的心态拒绝一切现代符号。第二类为乡土新生力量,他们或者驻守家乡以现代思维建设乡村;或者以"出走"的形式叛离乡村,走向现代城市。然而绝对保守意味着没路,完全的接纳又变得难以承受之重,"寻根文学"努力在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寻求最佳融合点。  相似文献   

5.
看点     
休息其实也是一种投资。——中国著名理财专家刘彦斌有人以为现代文明取消了牛马,代替以汽车。殊不知现代人要先做牛马,才能坐上汽车。——李敖认为现代文明其实并没有取消"牛马"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为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提供思想参照。从“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历史哲学观点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以资本运行逻辑为基础的西方现代文明的实践超越与理论扬弃,打破了以西方现代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终结模式的历史偏见,创造出了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物质与精神间关系的更为合理的人类文明演进方向。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包含五大文明体系在内的整体性文明;其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并最终指向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式文明;其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而创造出的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发展路径,并为人类文明的现代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沈从文站在现代文明之外用现代文明之眼来审视"天国的人间化"的湘西世界的。正是通过对这种原初的生命存在形式的怀恋和对虚构本身的怀恋,沈从文以"乡下人"的视角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边缘对抗的文化世界。一方面,沈从文通过虚构本身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外在于生活本身的诗化世界——湘西世界,另一方面,沈从文又在边缘立场中以对抗的姿态把湘西世界纳入现代工业文明之中,展开了对湘西世界在遭遇现代文明之后的必然命运的沉痛反思。这里既有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又有对苗文化与汉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切割后的湘西世界自身的反思。怀恋与对抗、感伤与背叛、柔情与憎恶相交织的复调旋律正是《边城》的文化意味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的推动作用减弱,现代文明冲击、就业市场惨淡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以及"文化自觉"思想不强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中华武术文化在传承之路上能走得更稳,为武术文化传承中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在崭新历史方位的文化理想追求,体现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之基、文化之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深深寓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涵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力量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有更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构建共享精神标识,塑造中华民族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还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这门学科是其他教育学  相似文献   

11.
《等待戈多》体现的是被异化了的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这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成为人类异己的力量,人的行为从而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被异化为荒芜寂寥的荒原,这是精神虚无的象征;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语言也退化成两个流浪汉一系列机械、毫无意义的重复与符号。这是贝克特对失去精神支柱的现代文明的"否定",将无力自救的西方现代人试图寻找出路异化为"等待戈多"。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的历史起点发出的伟大号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准确把握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趋势,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价值引领、发展动能、生机活力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身份特殊的"留洋者",他们代表了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以拯救者的姿势给女性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但由于多种合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同样沦为特定时代的牺牲品.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畸形的家庭环境是张爱玲塑造这批"留洋者"的原因,她企盼以西方现代文明来批判僵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寻求解放的新途径.从这点而言.张爱玲无疑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五四"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陈红艳 《教书育人》2013,(17):46-47
江苏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学北倚风景名胜戏马古台,汉风楚韵的滋养与现代文明的辉映,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学校一直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解放"命名,以"解放"立校。校徽中"解放"二字的首位字母缩写组成了一个飞舞的音符,就像挣脱了束缚准备起飞的翅膀,犹如开启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那圆球不仅代表了学校的球类体育传统,更象征着圆一个  相似文献   

15.
吴宓的红学研究沿袭了王国维所开创的"审美批评派"的红学研究模式,借用西方哲学、文学思想来对《红楼梦》进行深度阐释。新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吴宓思考现代文明弊病和人性危机与解码《红楼梦》的理论框架。新人文主义主张"一"与"多"、"审美主义"与"以理制欲"的结合,才能弥合人性的危机,进而解决现代文明弊病。而《红楼梦》的悲剧性就在于"一"与"多"、"审美"与"欲望"的无法协调。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身份特殊的"留洋者",他们代表了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以拯救者的姿态给女性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但由于多种合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同样成为特定时代的牺牲品。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畸形的家庭环境是张爱玲塑造这批"留洋者"的原因,她企盼以西方现代文明来批判僵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寻求解放的新途径。从这点而言,张爱玲无疑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五四"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说到沈丛文湘西题材的小说,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他的<边城>,而<萧萧>、<柏子>、<贵生>等作品,同样展现了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常"与"变".在这些作品中,他以一个"农民"的视角.运用富有湘西特色的地方语言,表现出"乡下人"原有的生存方式和现代文明入侵所带来的人生悲喜剧.<长河>是一部同类题材的小说,本文谈谈对<长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资本逻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资本逻辑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刺激了现代化的"生成"与发展,引发了全球化的趋势,使历史变成了"世界史",可见,在创造现代文明方面资本逻辑"功不可没";然而另一方面,资本逻辑在创造现代文明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给人类带来的"祸害"也不可忽视,主要表现为,资本逻辑造成了人的抽象性存在,导致人的"异化",使人成为"单面人",此外,资本逻辑还引起了世界的动荡,导致了道德意义和道德责任的丧失。因此,我们应客观、理性地看待资本逻辑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不可避免地要走进"网络社会".以互动性不突出特征的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不仅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与成才之路,而且为高校培育大学生网络互动性文明人格提供了机遇和平台.基于此,需要理析大学生网络互动性文明人格培育的基本原则,探究大学生网络互动性人格培育的文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的《怀念狼》故事离奇,寓意颇丰。它写人类文明的走向及其深层次问题,写前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与未来对既有文明超越的可能性及必要性。"怀念狼"是三重层次上的隐喻:第一层隐喻的是对强大生命力,对生命意义、价值的确立的渴求;第二层隐喻的是人类道德意识的唤起和强化;第三层隐喻的是人类文明对"道德自律"的必然要求。借此,贾平凹完成了对人类精神史、其深层危机及实质、其必然出路和方向的清理和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