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本课堂"需要我们高段语文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整合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感受体验。本文按照对"点"的理解、对"练"的操作、对"学"的思考等三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高年级语言训练的重要性。立足教材,找准语言训练点,有效地落实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值得高年级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有多种版本,各种版本的教材各具特色、内涵丰富,当然也存在优劣之分。教师备课时要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从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就"比的意义"对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教材的优缺点,从而使教师能更好地解读教材、重组教材、突破难点,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好课?我以前是这样理解的:教师能充分考虑课标、教材、学生的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能通俗易懂地讲解教材,并联系当下的时代背景,对教材的情境探究活动进行改编,使之更贴近学生现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把握教材的观点。真的是这样吗?一、在实践中反思曾经上过一节《经济生活》"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公开课。经过反复思考和修改,自认为虽不能称得上完美,也应该是上乘之作。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以30秒钟的"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广告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出"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4.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击起探究千层浪。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母语学科,教师如何立足教材实际,有效构建"问题导学"模式,从而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获得思维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一、在关键"点"设问,突破思维"盲区"纵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众多名家作品,既有古  相似文献   

5.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注重了按现有教材发掘教法,却忽视了按教材知识体系进行"再创造",使其更能适应学生学习实际,从而导致本应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陷入枯燥的境地.本文就小学数学教材处理过程,教师主观"再创造"和学生被引导"再创造"两个方面,粗浅地谈了谈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不同的教材有不一样的编排,学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学生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就"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分析,从而解析知识本身,解析教材编排,解析学生起点,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用来教和学的主要材料,科学、合理的教材可以有效提高写字教学质量,而教材改革是完善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写字"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材中的"写字"部分进行分析,有助于完善语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写字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字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以小泡泡形式出现的提示语。提示语在教材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多,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们不仅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小伙伴",更是教师诠释教材的"小助手"。活用教材提示语不仅有助于教学的设计,还能增加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泡泡语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关注泡泡提示语、用好泡泡提示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学生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他们快乐童年中的"苦差"。究其根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师没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没有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没有努力让教材中的习作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没能激发学生倾诉的需求,使他们能写、会写、爱写。"创意体验"作文教学从学生作文的思维规律、行为规律出发,目的是解决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无话可说、假话连篇等问题。它强调要以教材为本、体验做基、创意引路,使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体验到习作的乐趣,从而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备课的重要环节.要将静态、抽象的教材内容处理成为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应对教材教学内容做好"教育化"、"问题化"、"活动化"处理,从而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农村高中英语课堂立足教材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策略实践研究,提取教材精华,转化成听说训练的有效资源,采取"输入——吸收——输出"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实现教学目的。通过调查问卷、成绩对比,关注学生心理成因和听说水平的变化,从而证明了在农村高中立足教材的口语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需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教材"二次开发"教材"二次开发",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把课程和学科专家编制教材的过程看作教材的"一次开发"的话,教师和学生对教材创造性、个性化的运用则可以称为"二次开发"。"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教育专家、学者与教师们智慧的凝结.教学中我们提倡较多的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而往往漠视了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交流,忽略了学生与教材编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造成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不和谐现象,导致教材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材",制约了学生有效学习的开展,对此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弱"教材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处理现有教材时,从探究教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把教材"模糊化""边缘化",弱化教材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暗示作用,期望学生真正有科学探究的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就"弱"教材探究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形成"能说会写善表达"的语文能力。统编版教材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在教学设置上充分关联课内外阅读。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量的累积上,还要充分明晰课内外的阅读目标,强化教材课文与课外阅读的深度整合,从而引领课内外阅读从量到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面积的认识是一节典型的几何初步知识概念课,纵观教材的编排,学生已经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周长,积累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形象地感知"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从而建构起"周长"是"线的长短"、"面积"是"面的大小"的概念表象。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教材的可读性不强。教材编写者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编写学生乐于接受、可读性强的教材。除了在教材内容上落实"实用性",还要在形式上做到"新颖性"。教材要以个性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编写要做到抽象的概念通俗化、枯燥的理论形象化、高深的知识浅显化,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小学思品课教学的特点是:"明理、激情、导行"三者的统一。而如今的小学生因见多识广,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故事,往往就能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明确道德行为的规范。但学生明理并不一定就能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导行"更为重要,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课改和新课标教材的认识和理解,高中新课标教材的顺序应当按照必修1—5进行教学,新课标教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教材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学生、教材(文本)的"立交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生物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生物教材、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出发,优选生物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