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语文所包含  相似文献   

2.
卜瑾 《语文天地》2012,(19):61-62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名山大川的雄伟瑰丽是美,仁人志士的坚韧高尚也是美.人们在进行物质财富的创造之外,还通过各种精神教育活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中学语文课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集中体现自然景物美,社会人情美,高尚情操美.坚强意志美和文学艺术创作美等多种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美术是造型艺术,也专指绘画。单对美的解释就有很多种:美就是人类经验的组成部分,美 因人而产生,为人而存在。俄国唯物主义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生 活 ”。美学家李泽厚说,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形 式。 艺术是生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审美创造,被加工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反映在艺术家头 脑中的 映象。因此说,美术教学是一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的源泉是生活,但它并不等同于生活,它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 升华。艺术的审美创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酷爱美,追求美,审美活动已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高校组织了各种文娱团体和艺术协会,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渴望美,探索美,进而创造美的强烈愿望。审美教育能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所谓美,是指人们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即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表现人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它是人们在审美领域内鉴赏审美对象过程中情感上判断爱与增的尺度。美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存在于物质生活中,也存在于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学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地成长。学校中的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我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上的旅行、发现和创造。观察、思索、谈论、感受生活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为人们创造美和欢乐.并在这种创造活动中获得幸福;赞赏大自然、音乐和艺术的美.并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80):191-192
音乐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身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音乐等艺术学习在社会变迁中地位的凸显,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音乐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展示了它的无穷魅力,是一门反映人类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情感与思想的有声艺术。音乐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还让人们发现美,感知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正美是什么?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得意".美学界众说纷纭,但无论哪种说法,美的本质是不变的,它是人的一种心理愉悦感受.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同时也在欣赏美.  相似文献   

12.
美是创新意识不竭的源泉,美无处不在。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相似文献   

13.
音乐作为一种创造美、表现美的一种艺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它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美的渗透和传递的情感体验,它对青少年智力的开发和个性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该我们应从教学的各个层面去实现音乐课的高效性,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来愉悦心情、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由此可见,美育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蕴含着很多审美因素,是用来培  相似文献   

15.
美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它既是事物的外在体现,又是人们心灵的升华,是善的结晶,是艺术的闪光。忽视了美的眼睛是灰暗的,没有美的心灵是残缺的,丢了美的人生是可悲的。当今的语文老师已经把寻美、爱美融入了自己的天赋中和良知共辉映,与青春同命运。语文老师不仅应该帮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而且应该培养学生探求美、创造美的能力。要使学生有探求美、创造美的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学会感受美、体验美。它是学生探求美、创造美的基础。下面以古诗教学为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审美想象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心理方式,它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功能,能打破时空的局限,将人们生活中的事物形象化,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构成完美的艺术作品,同时它能将艺术生命对象化,使人们生活的世界艺术化,从而使人们对世界和生活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相似文献   

17.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人的审美意识及对美的需求在变,人们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造世界,美化生活,无异需要开拓美和创造美的素养。因此,培养学生想象、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即成为当前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人类最佳的接受功能是感觉,最美的思维方式是想象,最直接的反映形式是表现,最高的劳动价值是创造。儿童对美的真情实感的表现欲和无所畏惧的想象力及创造精神,是人类最珍贵的闪光。但它可因约  相似文献   

18.
李本元 《文教资料》2007,(23):133-135
设计美是作为"有用美"而存在的,它是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产生,并始终伴随其生活。它是功能的直观表现,是功能表现之中的美,我们称其为"人造自然美"或"第二自然"。设计美作为人文美的核心之一,在其构图技巧中蕴涵着各种意味和情趣,它所体现出的"真"、"善"、"美"的统一对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志、提升人的境界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去找寻这只"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发现艺术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美。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学生,不应仅仅去发现美、感受美,更应该去创造美。在日益摆脱简单劳动的信息时代,手工劳动已成为一种审美实践或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为大众在自由时间领域创造艺术化生活。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手工制作离生产越来越远,离艺术越来越  相似文献   

20.
美是神圣的,美无处不在,美是一种精神,美是一种境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芸芸众生都有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品味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经济、文化、科技和艺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美"的意识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对"美"的喜爱、渴望、向往和追求更加迫切,年轻活泼的师范学生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