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比较学方法,就格斗性对抗、隔网对抗、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对抗类不同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征.  相似文献   

2.
运用比较学方法,就格斗性对抗、隔网对抗、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对抗类不同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征。  相似文献   

3.
上海竞技体育实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鸿辉 《体育学刊》2007,14(3):120-122
对上海在历届全运上竞技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5~10届全运会比赛上,速度力量性项群、准确类、难美类和格斗对抗性项群能稳定地发挥其竞技实力,而速度、隔网对抗、同场对抗与耐力类项群竞技实力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名次的变迁;举重、划船、射击、乒乓球、花样游泳等项目有望成为上海全运会新一轮的制胜项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理论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组织结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阶段特征和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诊断的理论与方法和比赛双方运动员制胜因素的分析方法。为揭示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客观规律提供了一个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比较分析1996年各项目年度最高赛事和2005年第10届全运会的比赛成绩,发现我国技能主导类奥运项目中对抗类项群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表现类项群;在对抗类项群中,同场对抗和隔网对抗项群,即球类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格斗项群运动员;表现难美性项群的女运动员运动寿命比男运动员短;技能主导项群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与运动成绩有可能存在正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炜烨  杨东亮  董付立 《精武》2012,(25):82-82,85
对体育院校球类项目专修学生的竞技动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运动员在感性体验测度上的分数高于女运动员;隔网对抗类项目在社会认可、竞技水平提高和感性体验上的分数低于同场对抗类项目;中期训练运动员在社会认可、竞技水平提高、感性体验和努力取向上的分数高于短期训练的运动员,在社会认可,竞技水平提高和娱乐上的分数也高于长期训练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不同项群优秀青少年有氧能力,寻找不同项群有氧能力特点。方法:选择上海市2003—2014年一线、二线运动员测试数据库,从中筛选88名16岁以上男性,年龄为(17.5±1.2)岁,103名15岁以上女性,年龄为(16.4±1.1)岁,均为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对其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Z分值等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各项群间有氧运动能力特点。结果: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显著高于隔网对抗(P<0.05)与格斗对抗(P<0.01)。男性各项群间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无显著差异;女性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同场对抗(P<0.01)、隔网对抗(P<0.01)与格斗对抗(P<0.01);女性同场对抗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格斗对抗(P<0.05)。结论: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高于其他项群;体能主导类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高于技能主导类项群;同场对抗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优于相对值,其余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绝对值同步。为科学训练提供有力数据支持,教练员可以结合项群有氧运动能力特点,判断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水平,从而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提高整体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冠军的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学历、家庭背景、训练经历、地域分析及项目分布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26名男运动员和30名女运动员获得了金牌;1名瑶族运动员和55名汉族运动员获得了金牌;在体能快速力量类、体能耐力类、技能准确类、技能难美类、隔网对抗类和格斗对抗类项群获得金牌;奥运冠军的平均年龄为23.21岁;金牌主要来自于技能难美类和隔网对抗类项群。  相似文献   

9.
江苏竞技势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项群和各项目为基本单位,以时间转换为背景,对江苏全运和奥运竞技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在4—9届全运会竞技中,隔网对抗、难美和准确类项群能稳定地发挥其竞技势力,而格斗对抗项群竞技势力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名次的变迁;另外,短距离跑、耐力自、行车、射击、柔道和体操等项目有望成为江苏全运新一轮的制胜项目;在奥运会竞技中,隔网对抗项群(乒乓球和羽毛球)的竞技势力日趋强盛,而耐力则表现相反。从而提示按各项群和项目竞技特征进行合理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不同运动项群的理论研究越发重视,传统的训练理论体系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网球运动属隔网对抗类项群,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较高。在网球运动构成要素中,体能训练是有效提高运动员表现能力的基础性训练,但传统的体能训练难以匹配复杂多变的赛场环境。  相似文献   

11.
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时间结构的项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个案法及调查法对体能主导类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类个人对抗性项群和技战能主导类集体对抗性项群等5大类8个项群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中的参赛次数、竞赛日程分布、周期划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各项群高水平运动员(队)年度周期的时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九运会前10名竞技布局中存在的训练学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网络查询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通过对九运会前十名的竞技成绩以项群为单位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 ,结果显示 :各地区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竞技特色 ,同一地区同一亚项群的不同项目之间的竞技成绩存在明显的偏差。提示 :目前训练实际中以项群为整体考虑各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远远不够 ;不同项目之间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移值和借鉴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悉尼奥运会女排比赛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通过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排42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资料分析,实施新规则后的奥运会女排比赛具有如下特点:网上实力强的球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技术全面的球队同样能取得好成绩;进攻仍是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参与国际交流多的球队,更适应新规则,因而在奥运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代表亚洲参赛的中国队与韩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在拉大。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医疗档案等方法对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体能主导类项目的232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体能主导类项目的力量、速度和耐力3个项群分类,分别给出了各个身体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及其排序,并对不同项群之间身体部位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力量性、速度性和耐力性3个项群内部各自运动项目的运动损伤部位、损伤次数和发生率的排序均具有相似的规律,各个身体部位损伤的分布在同一项群内部的不同项目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项群间运动项目的损伤部位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得出以下结论:运动损伤具有"项群现象",运动损伤可进行项群划分,便于运动训练管理及优化后勤保障从而保证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区域竞技格局的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智 《体育与科学》2005,26(3):68-72
本文以各区域各项目群体为研究单位,通过对24-28届夏季奥运会上各参赛国各项目成绩统计分析,研究各区域竞技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结果表明,奥运强势板块由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构成,弱势板块由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构成,强势板块中,欧洲奥运竞技格局较为稳定,各项目群体竞技实力的时间变化情况不大,亚洲和北美洲男子体现优势项群的稳定性,而女子优势项群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弱势板块中,南美洲和非洲奥运会竞技项目比较单一,且大多表现出竞技的非连续性,女子为甚.  相似文献   

16.
以项目群体为研究单位,分析第28届奥运会各参赛国各项目成绩,划分项目群体等级,研究各等级群体竞技实力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亚洲在得分类、评分类和制胜类项目群体的一级区域中,占有较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欧洲在测量类、命中类、评分类项目群体的一级区域中,有着较为强悍的整体实力;中国在得分类、无防型命中类和评分类项目群体上竞技实力较为强盛,且女子强于男子.  相似文献   

17.
电动计时网络系统的工作流程与相关裁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网络信息技术在田径竞赛尤其是在计时环节中的运用,传统的人工计时及过程的胶片摄影时系统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高智能、数码化的全电动计时网络系统。这个系统的启用更新必然给相关的裁判工作方法带来新的课题。就此对田径运动会电动计时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作简要介绍,并对与此相关的裁判工作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四人制"篮球教学比赛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广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敏 《体育与科学》2002,23(5):80-80,77
篮球运动作为非隔网的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提高学生在对抗中施展技、战术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将“四人制”比赛法纳入篮球专项课的教学过程。经过实验对比表明,运动强度及基本战术的掌握和运用等方面的效果,“四人制”比赛都更优于“三人制”比赛,更适合作为篮球专项课中的教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田径竞赛裁判工作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生 《体育学刊》2001,8(4):114-1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田径竞赛裁判工作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现代田径竞赛所具有的比赛项目多、参赛运动员多、竞赛时间持续长、竞赛成绩判定客观性强的现状,提出了田径竞赛裁判工作具有裁判分工专业化、裁判方法电子化、裁判工作程序化、成绩评判科学化、场地器材高科技化和裁判员队伍大型集团的六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