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从道家美学、以情喻乐、以典喻乐三个方面分析了李白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体现了李白的风格特色 ,是很成熟很有造诣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音乐这门艺术,具有深厚的审美内涵和感人魅力.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按照音乐的本体特征实施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功能.但在我们的有些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忽视音乐特点,违反审美教育规律的现象.尽管这些非音乐化的教学行为是局部的,不自觉的.但它阻碍了音乐美育功能的实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音乐教学的非音乐化倾向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音乐表现手法是指作者为了传神地描写某种音乐或声音,使读者身临其境,在文本上所使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笔者以《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为参照对比,分析《西厢记》第二本中"崔莺莺夜听琴"一折以声喻乐、以形喻乐、以典喻乐的音乐表现手法,并说明《西厢记》采用这样的手法是对音乐描写的突破。通过这些写作手法,在思想内容上更好地表现出了《西厢记》所传达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和崔莺莺、张生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纯洁爱情。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得还可以,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却有些不尽如人意,给我的感觉就是,学生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而不知道真正的音乐为何物。可见传统的欣赏教学带来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了。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途径。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其实,在未欣赏音乐之前,介绍作曲家情况都是徒劳的。可以这样说,学生对一个作品的兴趣远远没有对这位音乐家的生平感兴趣。我们很多的学生都希望老师介绍贝多芬、莫扎特的  相似文献   

5.
石硕 《教师》2011,(14):97-97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语言指令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如果过多地使用语言指令,不仅会打断教学环节,破坏课堂气氛,更会打断流动的音乐,破坏学生获得美好的音乐体验。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如何运用教学指令,做到既不会打断音乐的进行又能适当地维持纪律、讲解作品,使音乐课成为学生享受美、感受美、体验美的乐园呢?为此,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和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对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非语言指令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金凤 《考试周刊》2011,(7):227-228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和表现美是音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旨在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而且要突出学科特点,处处体现音乐美,让美伴随学生。  相似文献   

7.
1引言 笔者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发现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适应现代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需求,因为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途径,一般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然后欣赏。而在欣赏之前介绍作曲家的情况都是徒劳的,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只注重“填鸭式”知识传授,不容易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相似文献   

8.
周永梅 《课外阅读》2011,(12):289-289
“弘扬民族艺术,培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凝聚着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有着数千年的积累,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也应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更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新课标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可在实际教学中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我们好多学生不喜欢我们祖国的民族音乐,排斥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认为这些作品过时了,不好听。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学生冷漠,教师无奈,让民族民间音乐陷入困境,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似乎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9.
高职非音乐专业中的音乐教学属于认知与欣赏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其中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重点也区别与音乐专业的学生。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能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音乐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修养能力,所以高职院校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更多的倾向于音乐艺术分析方面。本文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分析了高职音乐教师所应必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存在于现今大多数学生当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与现行音乐教材的采用有很大的关系。现在通行的中学音乐教材,其内容多为介绍音乐基本知识以及广为传诵的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由于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较为久远,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同当今的信息社会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成为学生不愿意上音乐课的一大主因。  相似文献   

11.
词汇具有系列性、群聚性的特点。尤其是近代汉语新生成的词,大多都是合成词,词的群聚性更明显。运用“词语系连法”,可对其分群归类,在训释词语的同时,探索这种方法对修订辞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性自命出》为郭店竹简中一篇颇为重要的先秦儒家佚籍,篇中有论及音乐之源起、音乐之功能、音乐之宗旨等方面的内容,虽语焉不详,却与《乐记》表现出既相同也相异的音乐美学观念。《乐记》为孔门乐教传承的经典,浸润着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音乐观。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教学中,学习、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中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剧坛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荒诞派作家之一。他对荒诞派戏剧加以改造创新,重新加入现实主义元素,使其剧作成为一种既有别于法国荒诞派又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独特艺术作品。本文通过对品特的经典之作《看管人》的分析解读来反映品特的思想内涵及其特有的“品特风格”。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有别于散文、小说、戏剧等,其不可解释性、不可译性和不完整性便它韵味悠长。了解了它的这几个属性会有助于英语爱好者欣赏英诗的美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重新解读,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体操教学的主要手段--语言法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语言法的形象性、精炼性、以及科学性在体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正确使用语言法的各种形式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尽快掌握体操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讲解性理解”的基本含义及其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讲解性理解”是一种新的理解方式,“过程性”是其核心特征,主要体现为:讲解性理解是知识意义生成的过程、是视域融合的过程、是生命活力展示的过程.讲解性理解能够使学生在操作自己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具有适用性与经验性的认知结构;在对话与沟通的过程中促进思维与语言的和谐发展;在展示个性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提高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9.
雅乐是主流音乐的代名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就有之,特别是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体现中和之道,为历代儒家所尊奉。虽然朝代更迭会给雅乐造成破坏,但是新政权确立之后,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统治集团的重要任务,所以雅乐建设历汉唐宋元明而不衰。本文的给出,乃期待有识之士的提倡、音乐家与词作家的组合创作,推出具有时代精神的雅乐。  相似文献   

20.
复习总结是学好概率不可缺少的环节,而知识的序列化、题型的多样化、梯度化是搞好复习总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