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爱诗你好:非常感谢你为我们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解惑答疑、交流经验的机会,借此请贵刊帮我解答一个教学问题。我在每次批改作业或判卷子时总会遇到不少学生因计算错误而失分的情况,替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又很着急。于是常常在本子或卷子上写下诸如“细心一些”“小马虎”等批语,可等再做作业时又会发现这些学生仍然犯着同样的毛病。究竟原因何在呢?该怎样做才能尽快纠正呢?请你或由你请有关老师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相似文献   

2.
刘锦霞 《考试周刊》2009,(7):203-204
一名学生请教教师:“怎样读出镜中钟表的时间?”这位教师对着题目皱了皱眉头说:“你把卷子翻过来从背面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出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活动中,在几种不同的场合,有时能听到一些老的或比较老的教师说出内容相似的话。例如: 在课堂上:(有学生小声说话)“象你们这样能学到东西?我们那时候……真要挨板子。”在考试时:(一个学生借用同桌同学的橡皮)“我们那时候……立即把卷子收掉,取消考试资格,赶出考场,象你们这样还行?”在找学生谈话时:“立正站好!自由自在的样子!哪里还象个学生!我们那时候……还敢动!?”如此等等。上述几例,或许可以算作是教师出于对学生严要求的一片好心吧!但人们不能不注  相似文献   

4.
谈心屋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透过泪光望卷子,卷子啊我的命根子。”这些顺口溜在校园里广为流传。又快到期末考试了,同学们的心态会怎样呢?请看“谈心屋”里怎么说。  相似文献   

5.
严丽荣 《生活教育》2010,(10):52-52
每当新学年开始,一些教师总要接手新的班级,面对一张张陌生而又可爱的笑脸,常常这样叫学生:“你”、“那位女同学”、“戴眼镜的男同学”、“第三排第四桌的同学”等;被点的学生往往很不情愿,个别调皮的学生甚至不理不睬——“老师又不认识我!”更让教师尴尬的是,开学许久了,教师却叫不出学生的姓名或叫错学生的姓名,引来学生的议论或哄笑。  相似文献   

6.
写下这个题目,忽然想到那次与几位朋友聊起的“家长当助教”的话题。什么叫家长当“助教”?就是如今一些本该由教师在学校指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转到家里由家长来指导孩子进行。就是说,一些家长取代了教师的部分职能。比如,由家长指导孩子预习,由家长给孩子复习,由家长给孩子抄卷子,由家长给孩子  相似文献   

7.
教学一得录     
我是一个年轻的语文教师,中师毕业后教书四年多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一个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加强业务自学外,还得进行一些自我检验。一是民意测验。隔若干个星期(或一个学期),我便要学生做一张卷子,卷子常常是这类题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首当其冲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对此却没给予足够的重视。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期中考试有道题是指出“或”字的古义与今义。学生答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但判卷老师说错了,学生拿着卷子问老师,老师给其答案看:今义是“选择连词”。很显然,这种用固定答案判断是非的做法,只能禁锢学生头脑,闭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再举一例:我校有个绰号叫“小发明家”的学生,他课余爱好就愿摆弄个什么,曾为老师制做了许多辅助教具,效果很好,在小发明制做方面获得了县、市级奖励,但…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难免存在各种“意外”——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始料不及的举动或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有的教师千方百计把课“做”得又圆又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难免存在各种“意外”——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始料不及的举动或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有的教师千方百计把课“做”得又圆又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学习或教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典型的例题,这类问题因构思巧妙、形式新颖、设计合理,在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又考查学生能力,被教师与学生称为“经典例题”而当做习题的范例进行讲解或研读。鉴于“经典例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这种特殊的地位,“经典例题”的认定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韩诗外传》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文侯有一天问他的大臣狐卷子说:“如果有一个贤明的父亲,就值得子女依赖了吗?”狐卷子回答:“不值得。”魏文侯又问:“有一个贤明的儿子,就值得父亲依赖了吧?”狐卷子又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有一个贤明的哥哥,就值得弟弟依赖了吧?”狐卷子仍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有一个贤明的弟弟,就值得哥哥依赖了吧?”狐卷子仍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那么,有一个贤明的大臣,就值得国君依赖了吧?”狐卷子还是回答:“不值得。”魏文侯突然变了脸色,发怒道:“我拿这五种人问你,…  相似文献   

13.
未来世界中的我是一位年轻的教育局长,是一位敢于大胆改革一些不合理教育方法的教育局长。有一次,我去某小学调研,观察了该校六年级学生。当时六年级学生正处在毕业阶段,又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六年级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个个汗流浃背,但仍埋头做着老师们布置的一张张卷子。我来到老师们的办公室,看见老师们也在埋头苦干,要看卷子,改卷子,给学生讲卷子。六年级的老师也不容易呀!你瞧,那布满皱纹的脸,那已被白色“染”过的头发,还有患有多种疾病的身体。老师累,学生也累。你再看看那些学生,失去了童真,一个个简直都成了老气横秋的“书呆子”,哪里…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怎么教?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成为阅读教学的理念并被明确提出时,面对学生的或有理或有失偏颇的“侃侃而谈”,教师该如何处理“允许学生充分表达”与“引导教学进程”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该具备怎样的文学鉴赏能力?又该具备怎样的阅读视野?本期几篇文章以期在这些方面能给大家一些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期在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进行评改与分析时,常见到学生时常发生一些令人痛心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又常被有的教师或学生视为因粗心所致的小问题.这种习惯性的归因又常常导致学生“屡教不改”或“屡教难改”,影响解题能力的提升和考试时的有效得分.  相似文献   

16.
在期末复习中,人们经常看到的情况要么是让学生背课文、写生字,要么是做大量的卷子,每天的复习就是一张张地做卷子、讲卷子.这样的复习缺乏新意.教师乏而无味,学生不感兴趣,复习效果可想而知.等到考试成绩下来后,教师才后悔没有带学生复习到位.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分风波     
“老师,您看!”女生李某委屈地将卷子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她是我班的学习尖子,各方面表现又特别好,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我每门课都少了1分,肯定是她故意的。”我拿过卷子,仔细算了算,果然,李某8门课的总分少了8分。8分,这对一个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排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主张。其中“居学”二字指的就是课外作业。《论语》在开篇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然而,现今的课外作业是否如孔子所言.是一件快乐的事呢?常听到学生如是说:“又要抄了。”“放假几天这些卷子做得完吗?”语文教师如是说:“礼拜一交上来的作业最差了。抄点生词都抄不像!”“这几个字,像什么东西!”……学生为什么要抱怨?教师为什么要抱怨?我们的语文课外作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由于缺乏分析能力,又不具备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是不足为奇的。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批评方式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期终地理考试卷子发下来后,一名学生大声嚷着老师把分数给她评少了,  相似文献   

20.
每一届学生在英语期中期末考试中,除了几位学生是既能保证速度又能保证质量地完成全部考题,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临近考试结束时匆匆完成英语卷子;有一小部分学生为了保证卷子的质量而忽略了速度,致使做好了阅读理解,却把大比分的作文丢弃了,得不偿失;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近几年的阅读理解难度增加,根本看不懂文章大意,导致只顾速度而忽略了质量,更不可取。究其原因,学生觉得做阅读理解题比较费时,比较困难。这一现象表明我们大部分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很多教师说:“我们天天给学生做阅读理解训练啊。”其实不仅仅是阅读理解训练这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平时泛读教学缺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