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传统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和道德观有依附于正史的特点,但是这种特点在近现代已经开始动摇,30年代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开创了以"风俗史"写历史的先河,为历史小说带来了新的风貌。而80年代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突破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叙事,成为了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尽管书写于不同的年代,但都表现出了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历史观和道德观,并较好地完成了史性与诗性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新历史小说和新历史主义兴起后数年的《尘埃落定》,虽反映了藏区土司制度覆亡前的最后一段历史,可是其对历史的叙述,却已迥异于往日的历史小说。对土司家族日常生活的描写,第一人称视角的独特效果,似傻非傻之间的不可靠叙述,都使其具有浓厚的新历史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迥异于传统的以还原历史为目的的小说,在历史观上体现出偶然性对历史决定论的解构,在叙述方式方面,常出现一个叙述者"我",而且,新历史小说对历史进行"世俗化书写","史诗情结"在个人私欲中被消解.  相似文献   

4.
我们之所以指出《尘埃落定》的反"史诗"的文本意义,并非说脱离了"史诗"的界定,《尘埃落定》就失却了价值;刚好相反,它脱离了"史诗"的藩篱,正说明了它独特的文本意义和艺术创新的价值,也说明了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趋势在开始走向看重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6.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7.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8.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9.
走进历史隧洞的女性写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和她的几名博士生一组有关“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研究论文。女性新历史小说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加盟以男性为主体的新历史小说创作以来 ,其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到 2 1世纪初 ,一套以女作家观照演绎女性历史人物生命故事的“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出版问世 ,标志着女性新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成熟 ,可以与男性新历史小说比肩而立了。这组论文第一次提出“女性新历史小说”这一命名 ,并对其发生发展的合理性依据与代表性文本运用性别视角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刘思谦教授的文章从两个层次 ,即女性新历史小说相对于传统历史小说和相对于男性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确立了其在历史观、时间结构与性别内涵、写作方式上的独特性 ,认为女性新历史小说个体生命本位的历史观与时间结构 ,写作方式是在熟悉和辨析史料基础上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地合理想象与虚构。张兵娟的文章以性别视角分析了赵玫的三部女性历史小说《高阳公主》、《武则天》、《上官婉儿》 ;沈红芳的文章通过《英雄无语》、《叔叔的故事》、《你是一条河》、《羽蛇》等文本分析 ,发现了被男性新历史小说遮蔽的“英雄和母亲的另一面。”李仰智、付建舟两位男性加盟此组笔谈 ,通过女性与男性新历史小说代  相似文献   

10.
《根》是完全以黑人的生活为主要情节并且以黑人为主人公的优秀历史小说。他以独特的叙述方式"从头道来",从"根"挖起,以一代代黑人的命运,以他们的苦难和追求,雄辩地展示了主题,赋予了《根》史诗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尘埃落定》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宗教体验,小说中的宗教文化是作者进行创作的精神原乡和民间文化资源,文章从《尘埃落定》中宗教文化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走向和作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小说中的宗教文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阿古顿巴从民间传说走进文本,其身份经历了从贫困农奴到富裕贵族再到民间流浪汉的建构和重塑,而在《尘》中,阿古顿巴被赋予汉藏双重血统演变成了众所周知的“傻子”。从作者对这一民间人物的身份与血统的重塑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文化思考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尘埃落定》与《铁皮鼓》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者都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傻子,儿童这样三种叙述视角。从宏观上看,它们都使用这三种叙述视角;从微观上看,二者又有相异之处,各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尘埃落定》是以”傻子”为叙述者的第一人称叙事,但它同时又超越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形成了一个作为叙事主角的”傻子”及其叙事补充”翁波意西”这一显一隐的叙事窗口。傻子以表面上的失聪状态和翁波意西在主体意识中话语权力被剥夺的情况。二者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的一显一隐叙事主体串联于作品的叙事情节之中,形成了一种串联式叙事,从而使《尘埃落定》的叙事结构错落有致,有条不紊。递归式隐喻的运用,更使作品语言极富张力。  相似文献   

15.
《尘埃落定》是一部反映嘉绒部族历史生活的小说。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对宗教作用的解构和再现,不仅反映了嘉绒部族的历史生活,也间接地暗示了宗教在嘉绒部族中的特殊作用。由于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影响,宗教在这一地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一方面渴望通过宗教获得精神独立,另一方面又慑于土司的强权,找不到自我解放之途。  相似文献   

16.
勇士、美女幻化成蜘蛛的题材普遍存在于蒙古史诗中,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规范化的勇士幻化蜘蛛母题.这类神变题材对史诗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节的丰富诸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现了蒙古民族对超自然、超现实神秘力量的祟尚,增强了史诗的趣味性和艺术力量.蒙古史诗中神变题材的产生并不偶然,是源于一定的宗教观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蒙古族传统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崇信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且极富魔法变化观念.史诗《江格尔》中出现的勇士、美女幻化成蜘蛛的母题同其它类型的幻化题材一样,都是以一定的宗教观念为基础,是曾经存在过的某种宗教观念向审美的文学艺术形式积淀和演化而来的结果.《江格尔》中出现的勇士幻化成蜘蛛的题材,同蒙古民间流传的蜘蛛预兆凶吉的观念,在起源上都是以一定的宗教观念为基础的,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阿来在写作《尘埃落定》时,试图唤醒沉淀于民族历史中的文化碎片,从而编织出他心目中的原乡神话。由于小说文本对原乡想象与狂欢化书写之间张力的精彩呈现,这种神话建构并未如愿以偿。然而,这种张力叙事不仅使自然丰富的人性得以从文本中浮现出来,也从文学史的角度重写了乡土小说的传统叙事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史诗是人类文明的外化,它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历史的发展和文学主题的演变。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自己的史诗创作,但在史诗的发生与发展、内容与风格、情节与母题上却存在着很多既趋同又相异的特征。对于希腊和蒙古两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史诗作品进行审美关照下的比较性研究,有助于揭示东西方文化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的同质与异质,并在跨文化视野中使史诗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尘埃落定》一反传统的英雄或才子加美人的喜剧婚恋模式,写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傻子和美女的非同一般的婚恋悲剧,这种悲剧不仅是红颜女子的,也是男人的,也是命运的。  相似文献   

20.
<尘埃落定>是新潮小说,而小说史诗品格的具备、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对中国西部藏民族地区风土人情与神秘现实的描写是它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