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各处于不同的地位,相应地具有某种行为模式,这两种不同地位以及行为模式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关系,简称师生角色关系。它有三种表现形式:权力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和民主主义的。本文以最佳的师生角色关系——民主主义的学习——促进关系——为基础,探讨师生角色关系的本质内涵,以及阐释民主主义的学习——促进关系是怎样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与模拟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 ,也是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 ,培养能力 ,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在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提倡和推广模拟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所谓模拟 ,即模仿的意思 ,也就是按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模拟课堂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在某种特定的模拟环境中 ,以学生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进行教学。换句话说 ,就是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 ,在模拟课堂中进行授课和讲解。它可以锤炼学生以下几方面素质。第一 ,心理…  相似文献   

3.
正在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值得深思: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什么地位;在课堂的生成中,教师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新课程条件下学生的主动学习,还要不要教师的主导等。不少的学者认为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从主导者转变为多样化,教师在高效课堂中是以服务者的身份去协作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消解"。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活动,它受到诸方面的影响,如学科的特点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心理素养、工作经验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等,要上好一节课,实非易事。其实,无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但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现以数学学科为例,以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为  相似文献   

5.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要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空间;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的支配者向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下面结合笔者在教学中所闻所思,谈谈对课堂教学的2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暴露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再引出新的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问题教学为中心,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由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课堂教学以知识为纽带为以问题为纽带,通过全程引导学生盯着问题进行教学,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  相似文献   

7.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的行政干部角色,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校长在学校不应该局限于行政干部角色,还应该有另一个重要角色——学者。 校长之所以要充当学者角色,这是学校的特定环境所决定的。学校一有教师,二有学生,就教师而言,其中的若干人很可能就是某学科的权威;就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8.
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的行政干部角色,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校长在学校不应该局限于扮演行政干部角色,还应该有另一个重要角色——学者。校长之所以要当学者角色,这是学校的特定环境所决定的。学校一有教师,二有学生,就教师而言,其中的若干人很可能就是某学科的权威;就学生而言,他们  相似文献   

9.
<正>夸美纽斯有句名言是:"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在课堂教学中意味着某种节奏,保持课堂的这种节奏,意味着让学生"自然生长",它能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宽容、开放、接纳的积极心态,机智处理可能发生的问  相似文献   

10.
如何组织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我们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组织的讨论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对组织“课堂讨论”有如下一些建议。一、“瞻前”——关注讨论的前期准备l.角色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学生能自主探究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能讨论解决的,教师决不一讲到底。教师要做好合作者、指导者、参与研究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营造浓浓的研讨氛围:首先要让学生能意识到我与他人,尤…  相似文献   

11.
<正>一、"角色效应"法概述1."角色效应"法的含义"角色效应"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方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使其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2."角色效应"法的形成基础"角色效应"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即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以哲学的观点审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它应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学生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它属于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任务型教学的兴起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专家向新手传授知识的模式;今天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和原则在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任务型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对传统角色进行调整,主要肩负起任务设计者真实环境创设者学习促进者和语言教学反思者等新的重任,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更高的效用。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改对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一个"巧"字。一、巧导入——引生入场,激发兴趣课堂教学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参与其中。导入或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或设置悬念,创设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  相似文献   

14.
武继屏 《学周刊C版》2014,(3):105-105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使得传统课堂的师生定位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本文通过一堂以学生为主体,师生角色转换的课堂教学尝试,来凸显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让教师与学生对各自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和协调,加强心理与行为的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真正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15.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使得传统课堂的师生定位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变。本文通过一堂以学生为主体,师生角色转换的课堂教学尝试,来凸显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让教师与学生对各自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和协调,加强心理与行为的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真正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而教师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围绕教师角色转变这一核心,思考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号召下教师角色的几种基本转变形式:一、由“演员”变为学生学习的“导演”;二、由“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朋友”;三、有时甚至要做“学生的学生”。指出了只有改变过去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从而真正培养出创造型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7.
覃凤驱 《广西教育》2011,(17):47-47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一个"用"字。这要求教师不断变换角色,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伴学者转化;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接触英语,去感知英语、体验英语、运用英语;要求学生进行尽可能大的外语语言信息输入、  相似文献   

18.
分层思维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采用的一种民主式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必须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意识为前提。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分层突破 ,教学手段优化集中 ,训练成立体状发展。一、语言的分层思维教学语言清晰、准确、完整 ,是教师思维严密的集中表现。不仅如此 ,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设计分明的语言层次 ,即语调要抑扬顿挫 ,语言风格或华彩质朴 ,或优美直陈 ,语气、语势都要根据课文的语言特色作相适应的改变。例如 :情感语言。不管哪篇课文 ,都倾注了作者的某种感情。教师只有进入角色 ,才能传达语…  相似文献   

19.
“多元互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实现课程、教材教法的一体化的设计,其主要教学程序为“呈现展示——引入角色——探究活动——角色置换——评价归纳”五大环节。各环节中渗透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的统一;以形式多样、学生和教师“多元互动”为特色。  相似文献   

20.
师范教育主要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要具体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教学,训练学生课堂教学技能,有助于促进师范学生向合格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转换,培养学生在走上讲台后能熟练掌握并驾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