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菊珍 《职业技术》2006,(13):56-58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职业教育中最具特色并成为其核心部分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即一种企业(通常是私立的)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通常是公立的)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受培训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一、德、澳、英职业教育考试举要(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双元制”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又有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学习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3.
德国高职课程的特点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德国高职教育课程的特点德国高职教育采用“双元制”模式,即学生一方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又用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与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根据德国基本法(宪法)的规定,“双元制”的一端——职业学校属于各州的高教部门管理,而“双元制”的另一端——企业则由政府负责管理。其中由教育科学部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则是企业培训的法律基础。“双元制”采用的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  相似文献   

4.
一、在坚持实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基础上 ,拓展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双元制”是指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 ,企业为“一元” ,学校为另“一元”。根据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 ,受教育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企业技能培训 ;又以“学生”身份在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为支持“双元制” ,鼓励企业培训 ,联邦政府对承担学徒培训任务的企业给予50 %的培训经费支持。同时 ,加强对每个年度职业教育报告的审核 ,对培训需求状况及时预测和通报。在过去3年…  相似文献   

5.
德国高职教育采用“双元制”模式,即学生一方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又用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与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根据德国基本法(宪法)的规定,“双  相似文献   

6.
《湖北教育》2006,(2):16-16
双元制职业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一元是职业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相互交替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办学体制、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三大特点。 1985年,我校所属的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2002年校本部引进德国双  相似文献   

7.
何平 《考试周刊》2010,(29):23-24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中一种比较先进成功的办学模式,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体系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透过在德国双元制学校与企业对其设备、管理模式、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制度的了解,与我国的职业教育比较分析,我国职业教育采用德国双元制体系是可行的,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双元制”是德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先进的办学体制。“双元”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双向”,“双元制”中的“双元”是指理论—实践、学校—企业、思维—动手。“双元制”是德国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它确保了各个行业及各个地区职业培训较高的质量标准。 在德国,职业教育主要由企业承担,并与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配合,即学员有两个学习地点:培训企业、职业学校。学生通常每周有3—4天在企业培训,1—2天在学校学习。在某些州或在某些职业中,也有将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课程集中进行,即学生三周在企业接受培训,二  相似文献   

9.
德国双元制是德国产品高质量的保证,被许多国家借鉴,但双元制复杂而庞大,不易复制,其中最困难的是我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种瓶颈,学校以"引企入校"的合作方式和企业共建生产型联合实验室,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改变以往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被动局面。联合实验室的实施、借鉴双元制精髓,从双元的责权利、双重的学生身份、双元的专业建设、双元的师资培养及双元的考核体系来培养直接通向生产岗位的检测人才,探索新型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说明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职业培训模式。其中,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山东省平度市从1999年开始引进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办了中国农村目前惟一的农业双元制项目———中德合作平度双元制农业职业培训中心。现设有机电、汽车维修、水暖空调等7个专业、25个教学班,已有2000多名学生毕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以实践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最早出现于德国的职业学校。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双元制培养模式。高等教育领域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凭借其多种优势在德国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以双元制为主体的三元制趋向的职教模式瑞士在职教体系中采取了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众所周知,双元制是指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一边在校进行职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一边去企业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练习。这是一种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方式。学校与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两个主体,即双元。在瑞士,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周中  相似文献   

13.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由于其较好地实现了提高劳动者素质、树立德国制造品牌的教育价值,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强大动力和秘密武器。近几年,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推进  相似文献   

14.
“双元制”模式在技工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李双一“双元制”模式是德国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其重要内涵是受教育者在一段时间内同时接受企业和学校的职业训练或操作技能培训。“双元制”的特征是,重点加强受教育者在操作规范、适应能力、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使之...  相似文献   

15.
李伍枝 《广西教育》2008,(21):16-18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一元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是培训企业,它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它对宜州职业教育的启示有:转变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和优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一"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培养人才与创造效益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现在,学生就读职校,既可以享受到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的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又可以享受到在企业里接受的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7.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企业本位的现代学徒制度。成功实施双元制模式,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三方的密切合作。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深度干预、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的积极配合,三者缺一不可。遗憾的是,在中国,很少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造成很多学校名义上推行双元制模式,实际上只是在与一些企业搞合作办学而已。这就背离了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初衷。  相似文献   

18.
史文杰 《教育探索》2008,(8):136-137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是德国实施高职高专教育中最独到、最有特色的内容,也是德国的职业教育获锝成功的关键。目前德国有55%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是指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即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他们分别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地点、由学校中的教师和企业中的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培训工作,学校教学由学校主管,企业培训由企业全面负责。其特点是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一种以实践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中一种比较先进成功的办学模式,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中的“双元”,意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与动手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这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而透过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制度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比较先进成功的办学模式,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本文以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旨在证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土化职业教育实际进行改良是有一定成效的,但要真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企业认可,还需要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