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前言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群体训练和竞赛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和竞争意识,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观念的革新,现行的学校体育运动会运行机制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有些问题还显得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认识并改造现行运动会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来享受运动会的阳光。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育》2014,(21):1-1
6月28日,就在第12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以“阳光少年”和“活力园丁”命名的两列地铁专列在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和10号线正式开通运行。阳光少年、活力园丁,这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果体现,更是教育追求的培养目标。阳光和活力,象征着健康,而“健康第一”是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健康第一,关键在行动。自2006年首次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以来,  相似文献   

3.
陈学平 《教育》2014,(30):24
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普遍开展以及“健康第一”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学校运动会也悄然发生改变,以前重竞技、重运动能力的运动会向着普及性、大众化的趣味运动会方向发展,趣味运动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多样性、特色性和全面性,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趣味运动项目的特点及意义传统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出现竞技性浓、趣味性差、少数体育精英在“表演”、其他学生做“看客”的场面。显然,这背离了举办运动会的初衷。趣味运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7月28日至8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上海市举行。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是原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合并后举办的首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运动会以"团结、奋进、文明、育人"为宗旨,以"阳光运动、健康成长"为理念,大力倡导"健康第一",促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展示我国学生积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一个推动群体活动的平台,当前学校运动会竞技性强、参与人数少,在新形式下,如何将竞技性和娱乐性,以及达标测试有机结合,把学校体育运动会开成学生喜爱又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并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  相似文献   

6.
姜新杰 《上海教育》2014,(25):52-54
2014年8月2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落下帷幕。重成长而非成绩,重过程而非赛果,重节俭但不失精彩,重快乐却不失拼搏……这是一届令人难忘的学生运动会,因为“阳光运动、健康成长”的办赛理念,因为除赛事本身外丰富多彩的非竞技类项目活动。因为展示了不断转型发展的学校体育工作,更因为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办着的。是一场学生自己的运动会。  相似文献   

7.
张彩霞 《甘肃教育》2009,(19):14-14
每逢学校召开运动会,总是彩旗招展、鼓号齐鸣,校园到处都洋溢着一派节目的氛围。但细心观察后,我们发现运动会只是班级中的几个“体育尖子”在“叱咤风云”,大多数学生只是置身事外。  相似文献   

8.
学校运动会大都采用限额报名、全校停课的方式举办。为落实“阳光体育”锻炼,使更多学生参与运动,我校改革了以往运动会模式,从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出发,多层面、多角度设置比赛项目,利用大课问和假日时问举办了一次人人参与的全校性体育科技文化节暨第五届运动会。具体思路和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今天,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学校举行了第五届趣味运动会. "趣味运动会",顾名思义就是有趣的运动会,最受我们学生欢迎了!项目有:投沙包、滚球接力、合作运水、阳光跑等.  相似文献   

10.
1 目前学校运动会存在的问题分析学校举办运动会目的是推动全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促进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然而,学校运动会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学校运动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类别不全,只限于田径;二是内容贫乏、单一,与体育教学和锻炼标准相脱节;三是项目少,参加人数少,缺乏广泛性;四是集体项目少,不利于发挥集体的作用,不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五是趣味性少,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目前学校运动会已很难适应全民健身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运动会…  相似文献   

11.
《安徽教育》2011,(11):29
本刊讯金秋十月,展示我省中职教育风采和中职学生竞技体育水平的体育盛会——"奇瑞杯"安徽省第二届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10月12日至14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成功举办。本届运动会由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主办,马鞍山市教育局、马鞍山市体育  相似文献   

12.
基层学校运动会不仅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与健康中的一次重要活动——学校体育运动会,也应该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如何开展学校运动会,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以促进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我省的中、小学校运动会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田径运动会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一些学生运动特长的发挥。我校在学生运动会上经过改革、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能够让学生都参与了运动会的比赛使学生们在比赛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既锻炼了身体,也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日前,安陆市中小学生球类运动会在解放路初中隆重举行。本坎运动会是继该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冬季长跑活动”后的又一次全市大型体育活动,旨在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激发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在四天的时间里,19支代表队的278名选手参加了篮球和乒乓球两个项目的比赛。  相似文献   

14.
学校运动会,是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有效途径;是检查体育教学成绩,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把运动会组织得隆重、活泼、有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展示学校体育成果和学校精神风貌的窗口。学校运动会以竞技体育活动为内容,“少数人干,多数人看”,历来如此,似乎是天经地义。如今,当我们用素质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过去的校运动会,不难看出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本质的错位。笔者试图从校运会的误区入手,探讨校运会向体育节转轨的必然,并初步勾画出作者心目中的体育蓝图。现行学校运动会的误区1.认识上的误区——抹杀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本质区别。把竞技体育等同于学校体育。我国体育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大部分组成。学校体育和竞技…  相似文献   

16.
吕晓军 《中学文科》2009,(12):84-85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推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和竞争意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学校的运动会大多以一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为主,且过分强调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这样的运动会模式与实际需要大相径庭。因此,对中小学运动会进行改革和创新,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加,真正达到全民健身、正确健身的目标,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运动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学校的体育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现在学校运动会的竞赛内容多以田径项目为主,参加比赛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观看比赛的学生也不多。学校运动会往往成为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没有起到学校运动会应有的作用。本文从笔者所在学校创新开展运动会谈起,就学校运动会的变革方向谈几点见解。一、学校运动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学校运动会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更好地成为学校体育的有益延伸,本文对现行学校运动会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符合新课标指导思想的弊端,并对学校运动会的组织方法和项目设置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校运动会,参与比赛,享受运动的乐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学校运动会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由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大部分组成。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学生,它的根本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竞技体育的对象是运动员,它的根本目标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超越自身体能极限,与增强体质有着本质的差异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学校运动会的主要模式是田径运动会,报名参加者大多是体育成绩较好和身体素质比较突出的少数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则只能成为热心的观众被留在看台上。这样做忽视了广大师生平等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权利,把少数学生和班级在运动会上获取的名次与奖牌当成主要目的。而校运会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温美 《广西教育》2009,(32):55-56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体育课教学成绩的一项重要检阅,也是强化学生健身的一项重要手段。多年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习惯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学校运动会,以此来强化体育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参与运动。但是,许多学校运动会的召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召开运动会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