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三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教育督导室的几位同志到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了解新课程实施情况。我听的是七年级吴老师的语文课。一堂课下来,除了吴老师较好的语言表达给我留下一点印象外,很难感受到新课改的气息。课后,我认真查阅了他写的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学计划太传统,感受不到新课改理念,教案虽然好些,三维目标清晰明朗,但我仔细阅读后就发现教案是抄袭的,办公桌上来不及收起的《新课程最新教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走出评价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 《教师》2011,(36):66-66
第二次听某位老师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我感到最大的变化是这位老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多了。同样的教案,同样的教师,换上不同的评价语言,课堂焕发了新的活力。我记下了老师评价学生的话,细细地品味着。"你真是一位情绪激昂的母亲"这一句是一位女学生朗读母亲看了巴迪写的诗说的话后,老师给予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教育督导室的几位同志到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了解新课程实施情况,准备听听课,查查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和学生作业,了解学校和老师实施新课程的困惑及其建议.一到学校,我们就根据各自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学科听课,我选择听吴老师的七年级语文课,一堂课下来,除了吴老师较好的表达给我留下一点印象外,很难感受到新课改的气息.紧接着,我认真查阅了他写的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学计划太传统,感受不到新课程理念,教案似乎还好,设置了三维目标,但一下就发现了这教案纯粹是抄袭的,吴老师来不及收起的<新课程最新教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记得一次我去了一所学校,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一位教师所上的那节课没有教案,问之,答曰,学校为了减轻老师们的负担,规定了带两个学科以上的教师可以只写一门课程的教案。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三年前,我有幸跟随吉春亚老师的课堂三个月,每天听一节课,享受着吉老师给我们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当然,老师也提供给我们实践的机会,有时说课给她听,有时上课给她看。每次上课前的教案,吉老师至少会指导我修改三遍后才能走进课堂。印象最深的就是跟随吉老师学习上《金蝉脱壳》一课。我谨记老师"教学设计要一线串珠"的教诲,抓"神奇"一词来设计教案,整堂课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正当我自信满满地将"作品"交与  相似文献   

6.
我一到小学教书,就听很多人说,张化万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很有特色。幸运降临,两年前的某一天我有幸成了张老师的徒弟,有机会听他上课,有空也研究他写的教案和文章。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主要是知识储备和心态调整1.做好知识储备,其实就是备好课。我校自立校以来,就十分重视备课这一环节,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这几年,我主要教的是小学语文。在教高年级语文时,因课文较长较难,我采用"三备法"。教案初写一遍只是明白了大概思路,要想上课时讲得游刃有余;第二遍我主要采用"书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关于"教研写"的培训中,有三位老师上了同课异构"九色鹿"。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都有一个关于写话的训练。三位老师的写话设计同中存异,异中有同。这使我不禁思考:语文课堂的练笔究竟该如何设计?究竟指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9.
我所在的是一所省一级中学,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写教案,平时也很少抽查老师的教案,只是在申报什么项目的时候才偶尔抽查一下。我这几年都是教毕业班,学校就更不会查到我了。其实,我们学校在写教案这方面还挺宽松的。 坦白说,除了刚进校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写过那么几回后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  相似文献   

10.
我接到观摩体育教学的通知以后,心里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了领导上对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已开始重视起来。于是我详细研究了冯老师的课时计划并认真地听了他的课。现在,我把原教案和观摩中的情况一并写在下面。  相似文献   

11.
一位老师请我看一下她的《兰亭集序》教案,看后我感到青年老师在备课上下的功夫很深,备课细致,预案做的也好,但备学生却不够,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不够好,于是我便为她稍作指点。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一一听、说、读、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满宜杰 《生活教育》2014,(17):114-114
正在星期六的作文课上,我深深地记住了老师的三击木,这三击木让我在"师生大战"中彻底地败下了阵来。老师第一次拍"惊堂木",是在一堂课刚刚上了三分之一的课时。当时,我们正在讨论一个问题。有一位同学说出了一个十分可笑的答案,我们哄堂大笑。只听"啪"的一声,这声音突如其来,把我吓了一大跳,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后仰了一下,同学们的笑声戛然而止,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看向老师。老师像  相似文献   

13.
小华:你好!前些时候你告诉我,想了解美国的幼儿老师是怎样写教案的。这封信我就给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供你参考。在以前的信中我对你提到过,美国的教育体制的一个特点是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具体反映到教学实际中去,就形成了各个学校或幼儿园在教材、教法、教室环境和教师角色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幼儿园和学校的指导理论、教育目标、服务对象和课程结构不同,老师们在备课时需要遵循的教案模式也不一样。我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是想向你说明,我这里介绍的只是我们学校培训幼儿教师常用的一种教案模式。这种教案模式虽说有一定的权威性,它是美国…  相似文献   

14.
正上课铃刚响,科学课杨老师走进教室,合上门,转过身,一只手里拿着教案夹,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茶叶罐。杨老师走上讲台,把茶叶罐和教案夹放在讲桌上,打开茶叶罐,轻轻地捏出茶——不,不是茶叶。我往前挪了挪凳子,伸长脖子一看,啊?鸡蛋壳?半个鸡蛋壳?杨老师拿鸡蛋壳做什么?只听杨老师说:"今天我们通过这几个鸡蛋壳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我好奇地看着杨老师举起半个鸡蛋壳,口朝下,并  相似文献   

15.
英语学习主要掌握四个方面的技能,那就是听、说、读、写。现如今很多学生都把写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听、说、读这三个方面的培养,即笔者认为的"四缺三"现象。我认为这三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读"相比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丁如许 《班主任》2011,(4):36-37
若要提高班会课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对班会课教案的研究。我曾经听过不少班会课,也与不少优秀班主任研讨过怎样上好班会课。在交流中,对于我提的问题:"你写班会课教案吗?"不少老师的回答是:"不写!"上班会课不写教案,是因为课比较好操作,已烂熟于心;还是因为没有时间备课,来不及写?或是因为课比较简单,不值得写。理由可能有多种。但我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那个时代,新老师分配到学校后,一切都由教研组长管。所以,在我的印象里,阿荣旗那吉屯中学语文组长丁超云老师便如同我在玩耍时的家长,上学后的班主任。且看,丁老师是怎么"折磨"我的。也许就是考我病句的那天,丁老师限我在一周内写好第一堂课的教案,然后给他看。那时阿荣旗那吉屯中学有个规定:新教师的教案,必须在教研组长签字后,才能拿上它讲课。新老师怎样写好第一堂课的教案呢?丁  相似文献   

18.
正【问题】老师,选"独有的"材料写,这一点我深深地记下了。但是,什么样的材料动笔前确实有把握算得上是"独有的",不好掌握。您尽量多讲讲这方面的知识,好吗?去年暑假的一天,我有机会听您讲一次大课,内容正是怎样选材问题。您提到两种情况:像《这次活动教育了我》,班里只有她这卫生委员一人去敬老院参观,  相似文献   

19.
王有声 《课外阅读》2014,(12):14-17
【问题】老师,选"独有的"材料写,这一点我深深地记下了。但是,什么样的材料动笔前确实有把握算得上是"独有的",不好掌握。您尽量多讲讲这方面的知识,好吗?去年暑假的一天,我有机会听您讲一次大课,内容正是怎样选材问题。您提到两种情况:像《这次活动教育了我》,班里只有她这卫生委员一人去敬老院参观,  相似文献   

20.
那是 1982 年, 我大学毕业留校当 老师。按要求,设计 了有关课程的教案。 有一位热心的教授“审查”了我的讲 义,在表示满意的 同时,又很语重心 长地指出了两个问 题:第一是我多次 “土豆”这个英文 那是 1982 年, 单词都不能正确地我大学毕业留校当 拼写出来,本来应老师。按要求,设计 该是“Potato”却写了有关课程的教案。 成了“Ot。the O”。有一位热心的教授 这是政敌的抹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