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流派的中坚力量,王鲁彦的乡土小说中透露出浓重的悲剧色彩,除了表现"爱的破灭"的主题,他又继承了鲁迅先生对"隔膜"主题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王鲁彦乡土小说的民俗事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鲁彦的乡土小说表现了浓郁的浙东民俗特色,从人物的心理、饮食服饰、驱灾抗旱都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浙东风情,因而受到茅盾和鲁迅的关注。本文试图就王鲁彦乡土小说的民俗事象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95-100
王鲁彦1923-1935年的乡土小说创作在左翼之前和之后有明显的转向:左翼转向之前,小说着重揭露农民的封建思想,批判乡民的国民劣根性,表现了商业资本冲击下扭曲的人伦关系;左翼转向之后,则主要表现出农民革命意识的萌芽和喷薄而出。革命话语的流行、现实形势的需要以及"为人生"的思想是王鲁彦左翼转向的主要原因。王鲁彦乡土小说对中国农民革命和乡土叙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这样的变化表现出他作为知识分子具有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王鲁彦乡土小说包含着多重的美学意蕴,作者倾其真情悲叹小人物的命运,在对故乡意象的审美创造和乡土民俗的描绘中,寄寓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审美理想,并且真切地表达对正直、质朴的人格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王鲁彦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他写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尤以短篇小说居多。作者笔下的短篇小说,既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同时也不乏一定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选取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小有产者阶层,以自然、朴素的风格进行描写,表现了小有产者对富裕生活的正常追求,也批判了金钱崇拜对他们造成的人性异化,为现代文学史提供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现代作家对现代江南市镇文化的文学书写,建构了现代江南市镇文学。此类文学中的留守女性形象系列,主要有许钦文小说《疯妇》中的双喜媳妇、许杰小说《大白纸》中的香妹、王鲁彦小说《菊英的出嫁》中的菊英母女和《屋顶下》中的阿芝婶、叶绍钧小说《倪焕之》中的金佩璋等。这些留守女性形象,除了金佩璋为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女性外,其他都是传统女性,具有浓郁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安排,而王鲁彦的风俗小说以表现浙东风俗为主要内容,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法和艺术手段:作家着意于表现冥婚风俗,由于风俗自身的强大社会规约性功能,致使小说的内容被风俗内容所划定;冥婚风俗是浙东民众所信仰的,这是结构小说的现实性基础和逻辑起点;悠久的历史承传,为小说创作设定历史和社会语境;为了达到小说的艺术效果和反映风俗的真实性效果,作者采用了民俗叙事与故事叙事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因此,风俗小说真实呈现社会习俗远胜于对人性的揭露,风俗成了小说创作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王鲁彦的乡土小说,分析了东南沿海乡村小有产者和农民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下,由于经济地位变化而引起的痛苦、烦闷、忧郁、扭曲、悲哀的生活,让人感受到在特定的风土人情、特定的天灾人祸及特定的社会变异中,东南沿海传统社会的世态炎凉。  相似文献   

10.
从1927年10月至1934年10月,茅盾陆续发表了《鲁迅论》、《王鲁彦论》、《徐志摩论》、《庐隐论》、《冰心论》、《落华生论》.在这些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影响甚大的作家论中,关于浙江籍的作家论竟占了一半.《王鲁彦论》发表于1928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9卷第1号,是针对当时王鲁彦的《柚子》集11篇与《黄金》、《毒药》、《一个危险的人物》而评的.王鲁彦是“文学研究会”的重要作家,当时,还与叶绍钧、许钦文、冯文炳、胡也频等,被同称为“鲁迅派”的作家.王鲁彦一生坎坷,英年早逝,但留下了不少文  相似文献   

11.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传统课文,选自作家王鲁彦的《故乡的杨梅》一文。课文节选的是写杨梅形、色、味的三段话。原文是一篇怀念故乡的真情散文。作者把杨梅作为寄托乡情的一种佳果美食来介绍,文笔朴素生动,活泼多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2.
王鲁彦的优秀短篇《一只拖鞋》,由王鲁彦的夫人覃英同志亲自推荐,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小说卷。《一只拖鞋》是从农民国良到上海送侄子,惊恐地欲踏进嫡堂阿哥李国材的客堂的那双脚写起的。那是一双怎样的脚?是一双惯走山路、下烂田的脚,又阔又大,又粗糙又肮脏,穿着一双烂得只剩下了几根筋络的草鞋,鞋底里还嵌着这几天从路上带来的黄土和黑泥,碎石和煤渣。就为了这双乡巴佬的脚,  相似文献   

13.
以小说创作著称的茅盾,也是一位中国新文学杰出的评论家。“五四”以来,他写下了数百篇光彩夺目的文艺评论,评论了鲁迅、王鲁彦、庐隐、冰心、许地山、王统照、田汉、徐志摩、丁玲、叶紫、肖红、曹禺、臧克家、沙汀、赵树理、峻青、马烽、管桦、杜鹏程、  相似文献   

14.
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笔下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很多,但很有特色,尤其是李妈、阿芝婶、陈老奶这三位女性,她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显示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命运。从她们身上体现出中国女性从接受命运的安排、服从外在势力的调派到积极改善自己的现状这样的发展轨迹,女性意识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编排中,一直把彭家煌定义为乡土小说家,与许杰、台静农、许钦文、王鲁彦、蹇先艾等作为乡土小说家介绍。彭家煌的小说创作并不仅仅局限于乡土生活的描述,他关注都市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批判金钱追求下的人情冷漠、道德沦丧以及表现市民庸常的生活,他对都市生活的描写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重视他在这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爱的培育和表达是《爱的教育》这本小说的重要主题。小说通过一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展现出爱的丰富内容: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以及普泛化的人类之爱,揭示这些情感对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呼唤人们把爱献给亲人家人、友人、熟人,也献给人类大家庭的每一成员。  相似文献   

17.
在乡土文学作家中,王鲁彦以细腻而准确、广阔而深邃的心理描写见长。其小说刻画了五四落潮后知识分子伤感与愤激、迷惘与执著的个性心理,少男少女与商人妇微妙、幽曲、复杂的性心理,儿童的偶像崇拜心理,以及仇富、保守、冷漠等社会心理和嫉妒等原始根性,拓展了现代文学的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小说内容怪诞诡谲,风格多变,其小说的主题更是复杂多样.本文主要从神话原型的视角,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探究爱·伦坡小说中逃离"情结"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9.
爱·伦坡小说内容怪诞诡谲,风格多变,其小说的主题更是复杂多样。本文主要从神话原型的视角,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探究爱·伦坡小说中逃离"情结"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与调研了中国现代作家王鲁彦在厦门期间的生活经历,对现有的鲁彦生平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