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浸润着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的悲剧。由此出发,作者从悲剧人物、悲剧性格及悲剧形态等悲剧的诸种内涵加以中西对比,探讨了东西方悲剧的异质构成。  相似文献   

2.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悲剧。对于宝黛的艺术形象及爱情悲剧的成因的争论,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图从《红楼梦》开篇的神话传说来探究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3.
牟宗三的《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是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后20世纪30年代极少数对《红楼梦》悲剧问题再次进行研究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回应和发展了王国维的观点。牟宗三就《红楼梦》悲剧演成的问题提出"思想矛盾之冲突"和"人生命运之无常"两个维度的原因,并以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两幕悲剧为例进行说明。牟宗三从悲剧内涵方面对《红楼梦》悲剧的发展与深化,不仅做到了对《红楼梦》悲剧问题的本土化,更发展了中国早期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4.
辨证分析王国维《红楼梦》悲剧观,需要放于整个中西文学史中加以考究。生态人类学视角下,《红楼梦》作为传统文学之一并无悲剧可言,其现代文学悲剧属性主要表现在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族群、政治、社会、精神等外部领域。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5,(6):31-3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另一种妇女生活》分别是美国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和先锋派代表作家苏童对女性的解读。笔者从中西小说的悲剧意识这一角度对这两部作品做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中西小说悲剧意识的异同后发现:其相同点为中西悲剧意识本质内涵相同、悲剧人物性格缺陷相同和悲剧性结局相同;不同点为冲突根源不同和冲突处理不同。对读者理解中西小说女性悲剧以及中西小说悲剧意识的异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神话哲学与叙述程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阐释《红楼梦》的神话内容,力图在对《红楼梦》中的神话及其叙述程式剖析的基础上挖掘出潜隐于其中的哲学内涵及象征意义。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将《红楼梦》中的石头神话、木石前盟神话、太虚幻境神话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加以分析,指出在《红楼梦》的神话系统中隐含着人从何处来,人生于世的价值何在,人往何处去这样一些哲学命题,曹雪芹正是通过神话的创构追寻着人生的意义。第二部分运用中西神话理论叙述程式,认为这种神话叙述程式是《红楼梦》的深层结构,是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与传统文化精神的产物,《红楼梦》所描写的人生的悲剧、家庭的兴衰、世事的沧桑、社会的循环诸内容皆包容于这种神话叙述程式之中。  相似文献   

7.
就余英时教授的关于《红楼梦》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篇论为切入点,来阐释作在《红楼梦》研究领域内所做的贡献,特别是他的研究给我们提供的思路和借鉴。作在红楼梦研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余氏研究的突出特点首先是他的科学的历史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原则;其次是他的学批评的性质和特点。再次是他对以往研究批评方法和范式的反思。而所有这些又植根于他的中西化背景中,因而显得通达、睿智,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先生的《诗论》系统地运用西方现代美学原理解释中国古典诗歌,同时也用中国古代的诗歌、诗论印证、纠正西方诗论,通过中西比较融和,获得许多"独创见解";他的《悲剧心理学》通过中西戏剧的比较,结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中国人的人生观念及生活态度,剖析了中国戏剧殊异于西方戏剧的原因。这种以西方学术视角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根底结合起来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诗学批评理论以及悲剧审美特征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当代文艺创作与审美批评的创新,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以其对爱情描写的深刻性、广泛性、悲剧性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描写爱情的顶峰。文章从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的比较中,阐发了《红楼梦》所表现的全新的爱情观,揭示了《红楼梦》将爱情置于封建社会全方位背景下加以描写的独到之处,剖析了《红楼梦》所表现的理想爱情的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作者描写的社会百态展示出了一幅生动的人情小说画卷,反映了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历史积淀。本文从《红楼梦》作品悲剧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作家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艺术悲剧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挖掘其悲剧发展的本质根源,从而深刻地把握《红楼梦》的悲剧命运和人物真相。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评论》破惑传统《红楼梦》研究误区,王国维以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为出发点阐发自身的悲剧观,指明宇宙人生的悲剧性本质。《〈红楼梦〉评论》从内部精神角度论证《红楼梦》悲剧价值,以辨妄求真的论证精神否定单纯考证式红学研究。《〈红楼梦〉评论》虽存在无法回避的先天理论缺陷,却仍是红学史上极具启蒙意义的开先河之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从王国维1904年6—8月于《教育杂志》连载论文《红楼梦评析》开始,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已有百年历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鲁迅、周作人、王国维、朱光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圣叹批《西厢记》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的分析比较,梳理出二者悲剧美学的相通相异之处。希望以此更好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悲剧意识,并为深入了解王国维悲剧思想中的传统渊源提供另一种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尹湛纳希创作的《一层楼》、《泣红亭》等小说,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先河。《一层楼》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精神方面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泣红亭》中人物命运的设计则完全脱离了《红楼梦》的模式,更多的融入了《再生缘》的内容。尹湛纳希对《再生缘》的接受,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也艺术地批驳了弹词作家们对它的批评和非议。从作品传播与接受的角度来看,《再生缘》在蒙古族中或说对于尹湛纳希的影响是仅次于《红楼梦》的,在这一点上也可称得上是“南缘北梦”。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解读是英语世界中《红楼梦》译介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涌现于20世纪90年代,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文化诉求,《红楼梦》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佐证材料,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本体。英语世界的《红楼梦》女性主义批评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核心概念"对汉学家的启发,后期几种研究成果则反映出汉学家对西方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补充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从表面上看,《红楼梦》描述了贾宝玉的人生悲剧、青年女子的爱情悲剧和贾府衰亡的家族悲剧;但从深层次上看,曹雪芹向后人揭示的却是导致上述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支撑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世袭制。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主题的悲剧指向的是罪恶的皇权世袭制。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对于《红楼梦》译本的比较研究,通常局限于以翻译领域里的某一理论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而很少从另一个崭新的角度分析译本之间的差异。试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两个译本进行分析。经过研究,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在翻译批评中的确可行且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解读是英语世界中《红楼梦》译介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涌现于20世纪90年代,体现出强烈的社会文化诉求,《红楼梦》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佐证材料,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本体.英语世界的《红楼梦》女性主义批评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核心概念"对汉学家的启发,后期几种研究成果则反映出汉学家对西方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补充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四部名著当中最受争议的文学名著,在学术界中专门为她开辟了"红学"研究。"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就像它的前言诗一样,变幻莫测。笔者认为,《红楼梦》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她独特的悲剧色彩。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在《红楼梦》中体现得非常完美。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悲剧色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