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3月1日,《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在这个地方性法规中,有一条是根据未成年人的意见创设的——“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今后,上海的教师如果当众室读或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就属于违法行为。对于这种做法,你怎么看呢?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保护青少年的隐私,于3月1日开始施行新的《天津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者测试;不得张榜公布未成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  相似文献   

3.
《教师博览》2008,(3):19-19
为了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保护青少年的隐私.于3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的《天津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者测试:不得张榜公布未成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推销或者变相推销练习册、习题集等教学辅助材料;不得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与教育无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对学生分数隐私权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这个地方性法规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其第一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学校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从而将未成年学生的分数纳入了隐私权的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11月25日三审表决通过《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这部8章50条的地方性法规中,有一条是根据未成年人的意见创设的--"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 此次上海市立法机关在制订这部与未成年人直接相关的法律文件时,决定打破赁例首次邀请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6.
在2004年11月,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这个地方法规.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其第一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学校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从而将未成年学生的分数纳入了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其实早在1994年,教育部就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2001年,教育部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文规定:“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2004年11月,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这个地方法规,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其第一次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规定:“学校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从而将未成年学生的分数纳入了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其实早在1994年,教育部就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2001年,教育部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文规定:“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  相似文献   

8.
季明 《教育文汇》2005,(2):13-15
正在审议中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规定:“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此次是《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二审,极有可能在下次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三审后交付表决。  相似文献   

9.
信息总汇     
2004年10月,兰州市教育局出台了一项新规定,学校对违纪违规学生进行处分要听取当事学生的意见,如果学生对于学校的处分不满可以要求听证,自我申辩。 2004年11月2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0.
管理资讯     
升学率和学校考核“脱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指标。这是上海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保升学率和学校考核“脱钩”。将升学率与学校水平高下相挂钩曾是教育系统的“惯例”。高升学率意味着学校可以拥有更好的名声、更优质的生源、更多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资源倾斜,这些都曾引发各所学校对学生层层加码,以“题海战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新通过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除了取消学校考核中的升学率指标外,“减负”的内容还包括: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推销或…  相似文献   

11.
《家教指南》2005,(1):35-35
“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日前,这一新规定正式出现在即将提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二审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上,与这—规定共同出现的条款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得对学生实施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1月25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三审表决通过了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其中有一条根据未成年人的意见创设的条款——“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也许制定此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减轻学生的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此法规的正确与否值得商榷。如果我们说成绩排名可能挫伤学生自尊,就应该立法禁止排名;那么,考试让学生苦恼,是不是应该取消所有考试?再进一步说,学生现在还是在学校里,如果他们离开学校以后到了公司,公司领导当众批评该怎么办?是不是也制定一个法律来禁止公司领导不…  相似文献   

13.
刘道可 《班主任》2006,(8):42-43
2005年10月19日,上海市第12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对《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动是在草案中增加了"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关于“禁止公布学生成绩排名”这个话题的讨论,历来已久,尤其是2004年上海拟立法规定“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这一行动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之而起的是各地对此问题的规定和立法:如重庆市教委在2004年就开始拟订“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处罚老师”的规定;又如《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和《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惩戒》中都明文规定“不得公布考试名次”: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也建议在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增加条款,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严禁将考试成绩排名公布。这一系列的规定和立法当然有它的可行之处,考虑的出发点也主要集中在“减负”这一问题上,认为公布成绩排名给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加重了学业压力,甚至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1月10日,国家教委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意见》中曾明确规定:“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因此,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处理方法,在不张榜的前提下,学校采取的做法是:有的教师把成绩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都知道;有的教师让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的成绩。模糊了成绩的名次。对此,教师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教师觉得成绩还是应该公布.公布了成绩,就少了一一解答家长疑问的麻烦;也有的教师认为,是否公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学生和家长都要知道成绩及名次,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16.
教育短波     
和平区采取坚决措施,进一步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日前,和平区教育局召开“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动员大会,并决定采取措施:一、学生成绩以平时考查为主,考核内容不得超出教学大纲、教材要求。凡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教师,不得评为先进教师。学校不得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张榜公布。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毕业班不得提前结束授课,更不得提前结束或停止音乐、体  相似文献   

17.
今后在重庆,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私自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短信等个人信息……日前,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条例》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作出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背法律规定,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  相似文献   

18.
吴江 《成才之路》2009,(30):I0003-I0003
日前。经湖北省人大审议通过.于10月1日起施行的。湖北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办法”.将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行为。如未经允许偷看孩子短信、学校张榜公布学生名次、开办有偿课外辅导补习班等等列为被禁止的违法行为。这一规定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禁止偷看短信是尊重保护隐私。也有人认为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管教。  相似文献   

19.
教育资讯     
《家长》2004,(11)
上海拟立法禁止公布学生成绩名次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伟表示,目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已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尊重未成年人的意见,在《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二审稿中,采纳学生们的建议,禁止学校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名次,从而进一步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上海青年报》2004-10-11)JIAZHAN(《上海青年报》2004-10-11)天津:农民工子女入学禁止单独编班随着近年农民工子女在津入学人数的逐年增多,为保证这些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天津市教委出台了专门解决在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意见。意见规定…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9,(4)
杨涛2008年12月29日在《新民晚报》撰文:新修订的《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特别突出家庭保护和人性化关怀,如规定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夜不归宿、不得让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学校设施配置应当照顾女学生的生理特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