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达到了1.95亿,仅仅半年内的增长就超过两倍,增长率为208.9%,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微博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对微博“乌合表达”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微博登陆中国以来,用户人数突飞猛涨.“总用户数达到1.6亿,月活跃用户9300万,月消息量超过10亿.”这是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在2011年腾讯智慧峰会上题为“全平台战略下的微博力量”演讲中公布的数据.①同时,新浪微博方面也在近期公布了其注册用户的人数.新浪公布2011年第一季度财报时,其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表示,截至到今年4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1.4亿,今年年底前用户数将超过2亿.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佛山的两岁女童小悦悦被碾压事件受到大众媒体的极大关注,在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上的讨论尤其激烈,从而引发了一场拷问社会道德良心的全民大讨论。如今,我们已由传统的"熟人社会""人情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社会"。重建社会信任,加强公共道德建设成为异常严峻的现实话题。社会学中关于"陌生人社会"的命题对应于费孝通提出的"熟人社会"概念。"熟人社会",是指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因为地缘、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私人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4.
张玲玲 《视听界》2012,(2):106-107
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和舆情网联合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社会舆情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第三季度,在曝光社会热点事件方面,微博赶超报纸位列第二。微博正在挑战大众媒体在新闻业界的地位。随着用户量不断扩大,以微博为第一发布渠道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庞杂,微博改变着社会交往方式,也改变着电视媒体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微博影响力发生的技术关键与社会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日常生活,微博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尽管微博的规模化成长才仅仅2年的时间,但它已经迅速拥有超过2亿的用户,并且在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层面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照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主持的“网络舆情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的监测:在2010年,刚刚成长了不到1年的微博已经在各种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排位中位列第三.按照相关的数据推演,2011年微博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和信息交换的传播平台,一定能成为影响力排位的第二,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一.  相似文献   

6.
2010年,微博可谓红遍大江南北,两会微博、微博直播、微博议政、官员微博、微博打拐……微博虽微,其势不徽,有人称2010年为中国的"微博元年".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突破6500万个,2011年初将突破1亿,2011、2012、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  相似文献   

7.
叶晓 《声屏世界》2011,(8):114-115
三个月前说过,2010年并非实质意义上的"微博元年",真正的微博元年是2011年。截止2011年4月的数据,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突破1.4亿,加上网易、搜狐、腾讯、天涯、饭否、139说客等其他平台的微博,  相似文献   

8.
苟德培 《传媒》2011,(7):61-63
2010年被称之为"中国微博元年",元年的微博火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在中国网络传播学会2010年会的开幕式上,主席台前两幅硕大的微博就不断切换着大会的"微直播"与网友的"微互动"。2011开春,腾讯即宣布其微博注册用户量突破1亿,紧接着新浪也宣布其微博注册用户突破1亿。虽然有学者质疑对于注册用户中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而言,微  相似文献   

9.
5月4日上午,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对于微博给出了如此描述:中国微博用户不断增加,微博逐渐向大众普及,超七成用户愿意将微博作为获取新闻的重要平台.由此可见微博的媒体效应在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0.
2010年,被称作"中国微博元年"。这一年里,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应用平台在中国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注册用户人数纷纷过亿,其势头强盛赶超此前以BBS、博客和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任何网络媒体。140字的微小创意空间,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模式,也改变了政府与民众的对话模式。那么,微博何以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微博舆论是如何形成并展示出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呢?本文将以2011年6月在新浪微博上"引爆"的"郭美美事件"为例,从微博诞生的社会背景、微博用户的特征分析、微博比之于传统媒体的新特点等方面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1.
包剑武 《青年记者》2012,(23):61-62
近年来,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介入和渗透日益广泛.无论是重大活动,还是突发事件,抑或是普通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微博的身影.从2010年到现在,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其中政务微博数量超过5万,微博"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话语权整体格局".①微博这种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格局,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微博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速度优势和言论聚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付敏 《新闻窗》2012,(5):88-89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微博逐渐成为了大众娱乐消遣的工具之一。它因其独特的手机客户端连接方式,使用户方便快捷的发布信息,推动了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截止至2011年,中国大陆的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两亿①,在这上亿的用户群中,一些名人和机构单位往往比普通用户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并且也具有更强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3.
赵彤 《记者摇篮》2012,(10):30-31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5.13亿,其中微博使用人数高达2.5亿,约占网民总数的48%。可以说,作为自媒体时代的典型代表,微博赋予了公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和媒介接近权。纵观过去种种微博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微博对于公共社会议题的介入和参与能力已经越来越强。以传统媒体为核心的舆论格局正逐渐被打破,微博开始成为继传统媒体之后又一调动公众参与、引发社会思考、影响事件走向的新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社会运动特别是建构社会运动理论,以有关重庆"钉子户"的大众媒介报道与评论为分析对象,描述并阐释了大众媒介在中国"新民权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作用。本文认为:转型中国的"新民权运动"具有"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的双重诉求,兼具旧、新社会运动的特征,既要实现在国家制度层面从等级统治的传统政治中解放出来的目标,又包含从个体出发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获得个人自主性的生活政治内涵。媒介的社会动员也因此包含了"认同政治"中的多样化内容,在动员的关键环节"集体认同感"、"集体行动框架"的建构中都体现了转型中国的特殊性,即由个体层面的私人性诉求转向国家制度变革层面的呼吁,并以此达成中国"新民权运动"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曼缔 《传媒》2012,(3):59-60
自从2009年8月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以来,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发展。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毛扬周 《新闻窗》2013,(3):76-77
自2010年"微博元年"开始,微博这种传播方式迅速崛起,据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这就好比3.27亿人每一个人都安装了一支向社会表达意愿诉求的麦克风,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了一个传播媒介,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自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社会热点、舆情,特别是一些重大的事件,会在瞬间引发成千上万的观点、意见,形成大众围观的格局,其中对事件的倾向性也就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7.
林俊 《新闻战线》2012,(3):90-92
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微博平台也逐渐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政务微博日益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所以,有人将2011年称为"政务微博元年"。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及至2011年,"王功权私奔"、"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达芬奇事件"、"卢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等无不显示微博在社会公共议程设置中的主导性地位,加上传统媒体的跟进,更是放大了这一议程发展过程,使新闻事件产生空前的裂变式效应。笔者  相似文献   

19.
三年前,当我们还欢喜于互联网展示广告效果之好、搜索营销ROI之高时,以SNS、微博为代表的看似并不起眼的新型网络应用模式悄然而至,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不陌生了:从2009年起微博全面兴起,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中国微博用户数就超过了3亿,网民使用率超过了60%,微博普及率接近30%。而伴随各种社会化网络应用的发展,互联网用户将越来越多的网络使用时间花费在社会化网络应用中。还是以微博为例,根据DCCI最新研究发现,19岁及以上的互联网用户中有88%以上的为微博用户。中国真的进入了微博时代,"社会化"这一词汇被频繁提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多,微博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之下,众多地方政府和官员开设微博,将微博政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问政渠道。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据统计,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增长速度接近200%,截至目前,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