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中国养生体育的古代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与体育养生;儒家思想与体育养生;佛教禅宗思想与体育养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保健理论基础-<内经>等方面的论述,进一步揭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2.
任秀红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3):56-57,9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道家思想文化的形成、道家体育思想文化的孕育和发展,从“重人贵生”、保健思想以及道家思想对中国武术养生价值观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重点概括道家思想对体育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遗存,其思想中蕴涵了现代体育理念,生理与心理学体现与休闲娱乐的体育思想,生命观及外练内朴的养生方式,特别是“形神相济”、“内外兼修”、身心协调发展的健康理念,对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体育观念与道家思想之间存有诸多契合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注重整体健康、强调身心共练和养生,讲究阴阳辨证,追求和谐,尚美等观念都是在融摄道家思想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道家教育以自然主义哲学引导其教育目的论,以自然养生体育为根本,超越了以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界定的狭隘范畴,弘扬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命精神,对我们当下的体育教育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传统体育养生的鲜明特点的阐述和传统体育养生在学校中的兴起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传统体育养生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儒家养生思想对古代体育哲学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胜 《教育与职业》2004,(18):70-71
儒家养生思想包含了古代体育哲学思想和文化,儒家养生思想是养生学说和古代体育哲学的内在基础。本文通过对儒家养生思想中的重生、德者寿、仁者寿、礼、孝、生与死的论述,论证了儒家养生思想对古代体育哲学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养生体育的整体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体育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佼佼者,在满足全体人民的健身要求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养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相互关系及对人身整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飞速提升,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水平。中国传统养生对人们的健康向来有着独特的作用,而体育养生作为我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于高校体育中也有独特的积极作用。本文就传统体育养生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研究、分析,作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经常不被学生所重视,笔者从传统文化入手来考察影响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文化障碍。笔者认为在高等院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讲授传统儒文化的健身思想时,难以运用实证论的方法讲出令学生信服的内容,在介绍中国传统道家养生文化时又缺少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而传统意识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控制着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这种由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尴尬必然影响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韦斌斌 《考试周刊》2012,(64):107-107
体育养生,是以身体导引练习为媒介,从而增强体质和调节心理的一种健康活动。本文根据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从体育养生特点、影响及教学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体育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能较好达到课改目标,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建婷 《考试周刊》2014,(86):112-113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健身价值及其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促进功能,把养生思想和锻炼手段相结合,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的运动形式,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传统体育养生内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不仅能促使大学生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还能促使学生注意身体内部的活动规律和运行机理,身心并炼,真正达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传统体育养生是近代之前就已产生发展,并由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传承或影响至现代甚至未来、内蕴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身体练习和身体运动式的性命修炼方式.通过对其发生、本质规定性、功能、形态等方面的描述和深入分析,才能在形而下的层次上,获得一个内涵丰富而多样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现象.传统体育养生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相对稳定的性命修炼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对信息化环境下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就信息化语境下体育养生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普及体育养生知识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研究法就中西体育文化的产生及运行方式等方面阐述中西体育文化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预测了它们在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结论:中国体育文化是一种内外兼修、身心并育的养生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则是以竞技运动为主要形式,充分强调个性发展,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理应成为人们修身、养生的第一选择。然而目前,传统体育养生在城市社区开展体育养生的情况并不理想,地方政府也未对其表示出应有的重视。对此,本文概括了传统体育养生的内涵,对目前社区传统体育养生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社区开展传统体育养生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发展历程和它独特锻炼方法与作用的探究,来了解现代体育发展,进而对养生体育和终身体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体育保健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宏灿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101-102,114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体育养生保健理论,其特色是“身心并修”,其核心是“中和”。孔子体育养生保健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道家从人的自然性角度来规范体育的审美价值。“身与物化”、“技与道化”构成道家体育的审美价值取向,它为我国体育的生活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浅议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独特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代新  杨金云 《考试周刊》2009,(21):105-106
本文对中国古代养生体育观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认为中国的养生体育注重调动自身体内潜在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国文化心态内省力的高度发展,主张节欲;体现了“物极必反”的中庸思想,讲究精神修养,养生而不苟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