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8月25-28日,由中同体育科学学会主办、辽宁师范大学承办的第3届中国体育博十高层论坛在大连召开.围绕"体育强国建设与体育科技创新"这一主题.100余名体育博士、在读博士研究生、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1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首都体育学院协办的体育文化座谈会在京召开。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孙大光,首都  相似文献   

3.
吴智鹉 《体育教学》2012,32(12):24-25
一、大会概况 2012年11月21日至24日,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第二届学校体育论坛暨教学研讨会在厦门英才学校和厦门十中隆重举行.本届"十城市"学校体育论坛暨教学研讨会是继2009年长春论坛后的第二次论坛及教学展示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十城市"体研会与厦门市教育学会主办,集美区教育局和厦门英才学校、厦门十中承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学校体育的继承与创新》,共有来自体研会13个会员单位的代表团和部分城市的观摩团参加.  相似文献   

4.
当代体育文化的价值回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演绎和归纳等方法,剖析了体育文化的定义、内涵以及体育文化的多元并存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体育文化的价值回归走向:竞技体育文化价值的和谐回归;休闲体育文化价值由"社会需要"向"个人需要"的转型;"人文价值"人类未来体育文化价值的崇高理想;"幸福体育"人类体育文化价值的最终回归.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与体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化与体育>(Globalization and sport,Richard Giulianotti&Roland Robertson)一书于2009年由英国布莱克威尔出版公司出版.本文为该书一主要篇章.该章分析了职业体育、赞助、媒体以及消费文化这四要素对于体育实现全球化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认为:从19世纪末期开始,现代体育从发源地英国遍及全球可谓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曲折的过程.20世纪,美国的体育商业理念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方,美式体育为体育的全球化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20世纪末,体育的性质彻底地改变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全球对财富追逐的体现、媒体交流的工具、消费文化的代表.随着体育进一步加速其全球化步伐,体育的功能将发生彻底改变,同时,伴随着媒体和商业对体育的不断需求,体育的商业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上海体育文化大都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上海市构建体育文化大都市进行分析与探讨.上海市具有构建体育文化大都市的基础;上海市在城市规模、近代体育的发展、体育文化普及和城市精神等方面具有建设体育文化大都市的优势条件;上海市制定了"十一五"体育发展目标和<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纲要(2004年~2010年)>等发展战略,为构建体育文化大都市提供了制度措施与组织保障;上海体育文化大都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发展目标,营造体育发展环境,探讨体育城市文化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8,(9):768-772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2018年6月2930日,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暨继承·创新·发展--改革开放40年体育科技专家研讨会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期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邀请了卢元镇、任海等10余位知名体育专家学者就"继承·创新·发展--改革开放40年体育的回顾与展望"主题进行了主旨报告。本文按照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产业、学校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等6大专题分别梳理了各位专家学者的主旨报告,以期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体育科研成就。  相似文献   

8.
体育界为国家的发展、人民体质的增强做出了很大贡献.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影响深远,北京奥运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之一.文化和体育有机结合走出了多元融合、互补互动的路子.体育的发展应该博采众长,实现文化积累、文化普及、文化走出去;民俗、民间、民族之"三民"体育文化有特点;体育无国界,面向世界的中国体育,一定会融入世界体育、世界文化大家庭之中;体育有市场;体育文化有个性;体育发展有潜力.建议体育文化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体制优势,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做好边缘地带的文章,坚定不移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9,(8):4-4
距离第十一届全运会还有不到100天之际.一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组委会共同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大型展览——“中国体育60年辉煌成就展”正在紧张筹备中,并将于2009年10月16日至22日全运会期间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新体育》2009,(8):75-75
“中国体育60年辉煌成就展” “中国体育60年辉煌成就展“将于2009年10月16日至22目全运会期间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览,力求反映各地方、各行业60年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体育文化发展的成就,包括各类优秀体育管理者、教育者、组织者、科技工作者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后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育文化的研究,不但是现代的体育工作者心中的"乡愁",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体育文化历史发展中对人文主义追求的分析,来更好的把握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对现代体育文化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我国从老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孔孟的"忠恕而已矣"到现在的科学发展观都透露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北京奥运更是从艺术、科技、教育、环境和经济等方面诠释了人文主义.体育文化未来仍要以人文主义这一历史主线不断继承和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2009,(7):F0002-F0002,I0001-I0003
“东北三省第七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研讨会”于2009年6月19日-21日在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举行.此活动由吉林省教育学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三省联合主办.吉林省教育学院承办,旨在深化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交流东北三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来自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1000余名体育教研员、中小学体育教师齐聚江城,参加观摩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近十年来数字体育图书出版物中有关体育文化资源研究的专著,从体育物质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三个维度进行归纳和总结。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看,2007年、2008年学者们主要倾向于竞技体育文化的研究,2009年以后则逐渐倾向于大众体育健身文化资源的研究;世界民族主义的泛滥所造成的地方分裂主义、民族瓦解和社会动荡也势必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民族政策产生影响,决定了我国体育文化未来的逻辑走向;中外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是极具代表性的,这也是中国现代体育文化逻辑进程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总结自1979年以来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合作事务处理的进程,从体育、社会、文化等视角,剖析海峡两岸体育事务的内涵及在"一个中国"前提下的妥当处理方式、方法和途径.前瞻今后一个阶段内,海峡两岸体育事务处理的发展取向,为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合作事务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1-22日,来自浙江省各地市校长、教研员和体育骨干教师300余人齐聚杭州市文澜中学,参加了由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与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董玉泉教学实践思想与浙派体育教育教学研讨会暨拱墅区阳光体育工作促进会"。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耿培新、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体育在体育全球化进程中一直处于"现代性"和"传统性"发展道路的论争之中.作为代表性的地域性体育文化,传统体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在现代性和传统性之间找到均衡发展的支点,或是进一步塑造和提升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精神.现代体育遵循的"标准化"并非传统体育发展之真正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明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的浸润下,形成了"重文轻武"、"重义轻利"、"男尊女卑"等一些偏执的思想,儒家这些落后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下,具有儒家文化色彩而又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性.在政策开明自由,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大唐,体育的这种独特性有所削弱和突破,出现了一些有悖儒家思想的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乡村节庆体育具有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改善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推广现代体育健身项目和构建当代和谐乡村社会的重要价值,但当前仍存在现代体育项目唱"主角"、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难以有效满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缺失等问题.利用新假日制度夯实乡村节庆体育的文化根基,大力弘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乡村节庆体育的现代化,创新"官办"与"民办"结合的乡村节庆体育赛事运作机制,是乡村节庆体育得以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文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研究者在场"的思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体育课堂文化的定义、特征、类型与运作进行了分析.体育课堂文化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念和行为,具有"中间性"、"外显性"、"情景性"、"聚合性"和"文明性"5大特征.体育课程内容的"游戏规则"体现了体育课堂规范性文化的特殊性,增加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社会性学习的机会.竞技性文化在体育课堂中过度存在的社会根源是体育教师培养机制和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机制出现了问题.体育课堂结构网络的缺陷造成对竞技体育文化娱乐性特征的消解.体育课堂性别文化有两种体现,一种是积极意义上的性别差异,一种是消极意义上的性别偏见.体育课堂文化的整合有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条是"关注--_认同--内化",另一条是"关注--遵从--内化".在整合效果上,前者优于后者.两条路径在"认同"和"遵从"的环节上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教师呈现内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2009,29(2)
2009年《体育教学》编委会于2009年1月17日在首都体育学院召开,首都体育学院书记李鸿江、院长李颖川、副院长王凯珍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副司长潘志琛、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陈雁飞教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研中心体育室主任马凌教研员等《体育教学》的编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