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我国批评性报道开展得最好的时期之一.批评性报道并不仅仅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文本类型,在它身上有明显的政府管控痕迹.通过媒体报道进行组织传播,是我国批评性报道的主要任务之一,经过党报的信息把关与处理,批评性报道对中共的组织建构和群众的政治动员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批评性报道紧密配合党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批评性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不多,但是起到的作用却很大,可以说批评性报道与正面报道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且是正面报道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这种报道的写作难度又较大,很多新闻工作者都感觉难以驾驭。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批评性报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批评性报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能够使人接受,发人深省,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深入思考,可以说批评性报道考验的不仅是写作功底,更考验新闻工作者的性格与观念。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4.
批评性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不多,但是起到的作用却很大,可以说批评性报道与正面报道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正面报道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这种报道的协作难度又较大,很多新闻工作者都感觉难以驾驭。那么如何提高批评性报道的写作水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批评性报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批评性报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能够使人接受,发人深省,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深入思考,可以说批评性报道考验的不仅是写作功底,更考验新闻工作者的性格与观念。  相似文献   

5.
以新华网为代表的权威媒体护航报道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历史眼光"主要是从纵向的时间因素考察的,"世界眼光"主要是从横向的空间因素考察的.护航报道努力扩展和延伸新闻报道的时间纵深度和空间广博度,使时间之"线"与空间之"面"交错而成新闻报道的立体时空.护航报道综合运用"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使新闻报道眼光更具时空穿透力和辐射力,从而真正领略到新闻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6.
如何兼顾"新"与"深"是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以日报的组合报道方式,为我们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批评性的监督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成为新闻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经常采用的报道方式。有关调查表明,揭露性、批评性的新闻报道在读者中反映更强,影响更深,更能引起社会轰动。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报道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新闻报道中一个老大难的课题.近年来,社会上对“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认识上存在种种偏差,有的地方告新闻单位、告新闻记者成风.还有其他方面的干扰,许多记者采写批评报道感到越来越难,吃力不讨好,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探讨如何加强批评性报道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危机传播的"第一时间"原则不仅仅与新闻报道中的"时效性"、"重要性"等特点相互呼应,而且是遭遇危机的主体占据权威信息源、设置报道主题和报道基调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王东林 《东南传播》2012,(3):116-117
批评性新闻报道又称“反面报道”,但它不好做,有风险,是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就会“引火烧身”。批评性新闻报道中的“选题”、“涉诉”、“客观”3个问题,可分别通过“取舍”、“解包裹”、“信息对称”等应对策略化解。  相似文献   

11.
宋淼 《传媒》2021,(12):69-71
新媒体的即时性特征给新闻报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闻报道如何在这样的语境下兼顾报道的速度与深度成为难点.作为《北京青年报》深度报道的官方公众号,"北青深一度"在长期的报道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兼顾了速度与深度,实现了提升速度、坚守深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批评性报道,是指对社会上不良风气、丑恶行为和现象进行揭露批评,对社会阴暗面进行曝光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明星的报道是近些年来娱乐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星新闻报道从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报道方式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明星"效益的背后隐藏着庞大的经济利益链条.在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媒报道明星屡屡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特别是"非公益性"信息的泛滥,不仅无益于传媒和明星的公众形象,也造成了社会道德的整体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媒体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第一时间".目前各媒体对其运用是否恰当?研究发现,当前"第一时间"运用在某些新闻报道中并不能准确表明一家新闻媒体的报道时效,反而是个容易被媒体用于掩盖其时效落后的概念.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应当慎用"第一时间",而代之以具体时间清楚交代发稿和报道的准确时间.  相似文献   

15.
"央视新闻"微博作为国家级媒体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在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增多,网络直播逐渐成为新媒体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央视新闻"微博在运用直播方面也有了不少实践.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相比,网络直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通俗化的特点,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在新闻报道中利用直播技术,提高了报道的时效性,丰富了报道内容,拉近了观众与事实真相、新闻人物的距离,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的最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电视新闻中进行批评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毫无疑问,新闻应以正面报道为主。但在报道大量成就、经验,发挥重要的鼓励、激励和示范等教育作用的同时,积极地、正确地开展批评性报道,也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人们全面地认识社会,帮助人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看待生活。批评性报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公开性,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帮助人们改进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前进。  相似文献   

17.
"走转改"指的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三点活动要求是新闻报道稳固地位、树立群众信任的根本.为了更好地开展新闻工作,使新闻工作者将事件进行如实报道,了解群众的观点,走群众路线.在报道新闻时要走进群众基层,包括田间地头、厂间以及各个行业的工作第一线,第一时间了解国情实情.本文践行"走转改"的精神,从记者的职业精神、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纪实感.  相似文献   

18.
上期《新闻战线》上有篇文章,标题是《批评之道,在于准确》。这个提法很好。对批评性的报道是这样要求,对其它各种报道又何尝不  相似文献   

19.
以数据挖掘和可视化驱动新闻生产已成为当前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新华网作为"中国数据新闻开拓者",其在数据来源挖掘、报道类型拓展、可视化形态创新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尝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数据新闻报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环球人物网"视频新闻为例,认为它对网络视频新闻文化叙事的建构有三点启示:一是挖掘新闻故事中的人情味,讲述好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开拓新闻报道的广度.二是碎片化展示故事中的悬念与冲突,灵活运用新闻背景,深度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三是找准每个新闻报道的亮点以精准定位,不断创新网络视频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提升新闻传播的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