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人不寒而栗的某些法制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越 《今传媒》2009,(7):58-58
4月24日至25日晨,广东省汕头市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事件,当警察赶到现场,谈判了6个小时后,歹徒仍然不肯释放人质,并且企图加害人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警官果断开枪,击毙歹徒.  相似文献   

2.
去年1月4日,杭州萧山公安分局民警张叶良在缉捕歹徒中壮烈牺牲。笔者与人合作采写了长篇通讯《英雄浩气撼萧然--在缉捕歹徒中壮烈牺牲的民警张叶良追记》。回顾这一报道的采写,我深切地感到:一篇报道若想打动读者,首先得打动作者自己。在此次报道中,我始终被动人的场面、感人的故事和英雄的高尚精神所打动。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事迹感人、写得不错、反响也很大的人物通讯。但其中一个细节,看稿时让我产生疑问。这个细节是说,通讯歌颂的这位“热血英雄”执勤时,与5名歹徒进行了8公里追击较量,5分钟生死肉搏。“……被激怒的歹徒唯恐他不死,临走前又用大砍刀朝他脸部猛砍一刀,致使‘英雄’9  相似文献   

4.
为一位“见义勇为英雄”续写“爱心故事”,最初的起因是在1997年的岁末—— 那天,我们新闻科进来一个衣着朴素、已近不惑之年的清瘦的中年人。他佝偻着腰,神情十分憔悴。当他说明身份,道明来意时,我们在座的几个人都恍然想起,他就是一个月前各新闻媒体曾竞相报道过的与三名歹徒进行过殊死搏斗而奇迹生还的“见义勇为英雄”吕建生。 说到动情处,吕建生这位七尺男儿也流下了泪水。他说,他没有什么别的要求,他只希望同以前一样有一辆自己的富康轿车开,但这个要求达不到,他不知道自己该找谁? 听完他的叙述,我们迅速与襄樊有关部门联系。 一对在关键时刻将生命置之度外,与劫车歹徒英勇搏斗的出租车司机夫妇,因何原因陷入无人喝采的困难境地呢?作为本应得到社会承认的英雄,为何迟迟未能戴上本应拥有的花环?要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首先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997年11月11日——  相似文献   

5.
作者原文(之一): 今朝京城英雄多 ——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评选巡礼 当一酗酒的凶汉在公共电汽车上殴打一男一女两名外地乘客,女乘客向周围人哭救而车上30多人竟无人相助时,身为共产党员的首钢工人杨宏本勇敢地站出来制止歹徒的违法行径。歹徒又持刀对杨宏本大打出手。在邪恶面前,杨宏本一身正气,毫不畏惧,同歹徒展开搏斗,将歹徒刀打落踢下车。在群  相似文献   

6.
一位年届花甲的老同志,不但呕心沥血,把自己领导的报社搞得很红火,成为读者交口称赞的先进集体,而且身体力行,辛勤笔耕,在一年中,写出了近50万字的新闻报道和作品。这是多么难得啊!这位老同志就是鹰潭报总编辑兼作家程关森。挥泪写英雄 1990年11月10日20时51分,鹰潭火车站发生了一起烈性的手榴弹爆炸,一场英雄与歹徒的殊死搏斗。车站客运组查危工人熊云清为保卫旅客生命安全,与携带手榴弹的歹徒进行了生死搏斗。他看到引爆歹徒腰间手榴弹已冒出白烟,仍然扭住歹徒不放,结果以血肉之躯挡住了炸弹弹片,保护了候车室数百名旅客  相似文献   

7.
陈城 《视听界》2005,(3):34-37
2005年2月25日,上海发生首例校园劫持事件。上午10点左右,一名男子冲入普陀区一所小学,劫持了一名学生。上海警方启动反劫持预案,在与歹徒对峙两个小时之后发动突袭,于中午12点35分将歹徒制服,人质及同班学生安全脱险,一名警员受轻伤。对于这起事件,东方卫视做出如下反应:当天1  相似文献   

8.
寻找金蔷薇     
数年之前,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故事发生在巴黎.那时有一位老清洁工名叫夏米,他的朋友死去了,留下一个名叫苏珊娜的小女孩,朋友要求夏米帮助他把小女孩抚养成人.为了让小姑娘过得更快乐,夏米时常讲故事给她听,曾经讲到了一个关于金蔷薇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1999,(5)
英雄倒在血泊中8月13日晚9:30分。成都郊外九里堤桥上唱响了一曲英雄救一弱女子而英勇献身的人间正气2歌。廖维成,信息汇报特约记者。当日晚上他因事乘车外出,恰逢一疯狂歹徒追杀一女子。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寒光闪闪的屠刀,手无寸铁的他勇敢地扑了上去与歹徒展开了一切殊死的搏斗,不幸英勇牺牲。持刀杀人的歹徒名叫林照华,与被杀伤的女子雷秀菊同在成都市月亮岛宾馆职工食堂工作。林经常利用工作之便想与雷进一步交往和发展关系,并且不顾她已经成家而且有了小孩的事实,竟然在不久前死死缠住雷要与她“耍朋友”。在遭到雪严辞拒绝…  相似文献   

10.
旅美华人严君玲以其亲身经历写成的一本书《落叶归根》,已译成10多种文字,在全球销售逾百万册,台湾时报文化公司亦已译成中文出版。 这是一个犹如“灰姑娘”式的真实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天津出生后两个星期,母亲便去世,父亲又娶了一个中法混血的女人,另外生了自己的小孩。从此,那个小女孩过着完全不被爱和遭受虐待的生活。后来,小女孩长大了,成为一个有名的医生,遇到一位很爱她的丈夫,但她内心“那个小女孩”仍然渴望着父母的爱。并开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张栋 《新闻天地》2004,(4):13-14
小女孩婷婷在2004年2月7日逛街时和妈妈失散,对于小婷婷,“伤心、寻找、等待”这些词语在一瞬间成为了小女孩的表情符号,而婷婷的故事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现在过的如何?婷婷的母亲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2002,(9):47-47
北京日报"京华生活"周刊8月9日刊发<一位医学教授意外的"人生处方">一文,讲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白求恩医科大学教授孙喆在电梯中遇到"歹徒"持刀抢劫,在交出6000元钱的同时,孙教授发现对方不像惯犯,于是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歹徒"王涛生家境贫寒,自己出来打工,又被包工头所骗,心里极不平衡,于是动了歹念.  相似文献   

13.
2002年7月22日,陕西省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特大绑架撕票案,被告人王应才、马治国、张飞一审均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此案在当地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不仅在于3名歹徒残忍地杀害了两名人质,还因为3名犯罪分子之一的王应才是一个曾担任过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的公安干警。 对于一审法院的死刑判决,王应才当庭表示不上诉。 一个昔日的刑警大队长,是怎样堕落成为死刑犯的?  相似文献   

14.
挟持人质是近些年来恐怖主义的惯用套路,它已成为任何一个政府最为棘手的问题。人质的安全和国家的利益往往是各国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时的两难抉择,各国为此颇费心机  相似文献   

15.
走过80年辉煌征程的人民军队,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每一个英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壮歌。  相似文献   

16.
面对媒体,身负重伤的他,动情地讲述着因见义勇为被歹徒砍伤的故事。当全国众多媒体和网络在一遍又一遍传播他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之时,当他所在的学校正考虑发动学生为他捐款疗伤之时,当读者和观众为他的事迹而感动之时……我们却发现这竟是一个弥天大谎。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个谎言的导演者是一个仅15岁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我采写的反映“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英雄壮举的通讯《战士义勇非凡人民思重如山》有幸获得了一等奖。编辑部约我谈议写作这篇稿子的体会,思量再三,还是把这个稿子形成前后一些情况摆一摆吧。徐洪刚8月17日英勇斗歹徒,我9月4日无意中获悉。虽是旧闻却实在让人尖奋徐洪刚于1993年8月17日在探亲期满归队的K途客车上,发现4名歹徒侮辱一名青年妇女.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在身中14刀.鲜血进溅、肠子外流50多厘米的情况下,仍对歹徒穷追猛打,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为人民的英雄壮歌。8月18日早操结…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月5日凌晨5时许(当地时间),在尼日利亚河流州哈科特港实施尼日利亚农村电话网工程的五名中国技术工人遭一伙武装歹徒劫持。此后,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展开全力营救工作。1月17日深夜,五名人质全部获释。近几年我国在外工程人员遇袭或遭劫持事件已发生多起,这让一位前伊朗大使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其任驻伊朗大使期间也曾发生一起我国工程人员被绑架事件。那起绑架案经历时间之长,营救工作之复杂与艰难,至今也算罕见。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20日,沈阳发生震惊全国的“玛莉蓝”大厦大血案。人质被害,歹徒一死一伤。记者第二天即赶赴沈阳,次日发回劫案告破的一组消息。23日又发回“玛莉蓝”血案全程扫描的整版报道。面对这次高难度的成功采访,我究其原因:一则遵循了“以快制快”的新闻规律,满足了受众的阅读欲望;二则一  相似文献   

20.
那是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的故事,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流了许多血,伤得很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