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解释下列概念(30分)1.中学生物学课程2.生物科学素养3.无形的课程资源4.教学设计5.生物学实验科学6.问题解决法7.学习方式8.合作学习9.课堂演播教学模式10.苏格拉底式评定法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生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2.生物学教材不仅是生物教科书,它有文字教材和非文字教材之分,是与生物教学有关的素材的统称。()3.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个性化学习、选择性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特指学校条件下的自主学习。()4.教学设计方…  相似文献   

2.
“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起源于“螺旋式课程”。“螺旋式课程”(SpiralCurricu--lum)理论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的“概念结构”,从而实现促进学生们认知能力得到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在课程上面的设计。螺旋式上升的基本假设是,任何一种教材都能够用一种相对合理的方式来教给某一发展阶段的学生。事实上,“螺旋式课程”还提供了具有先后顺序,逻辑性强的学习方案,这让学生在学习上,探索出逐步渐次加深的概念性体系。  相似文献   

3.
分析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这一主题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和知识整合,并对该主题教材的相关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芳 《天津教育》2024,(3):73-75
<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思维可视化教学提供了资源和设备上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可视化”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初中生物课程包含许多抽象、微观的知识概念,如细菌、病毒、基因等,包括一些生物实验的反应过程,学生很难用肉眼观察,导致许多学生认为初中生物知识枯燥、难懂,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思维可视化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包含许多信息技术与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以及视频材料、模拟实验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图示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将生物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图像、形状、线条、文字等元素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概念,构建系统化的生物知识框架。  相似文献   

5.
以往我们看到的教材,内容的呈现大多是演绎式的:先给出结论,再进行推演。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呈现方式最大的弊害就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泯灭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提出,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对于现阶段的教材建设特别是地方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琳 《四川教育》2020,(11):32-33
立足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背景,以“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为蓝本,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与年级差异,深度挖掘教材资源,从年级、主题、目标、学习建议、学习评价五个部分进行主题课程框架设计,形成独立的主题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7.
鲁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突出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题,教学内容都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危害性,建立起关爱其他生物,爱护地球这个共同家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教材中设计了“分析与讨论”、“观察与思考”、“相关链接”、“探究实验”、“应用与实践”、“思考与练习”、“网站与书库”等板块。在教学中,只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生物学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科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生物学探究的教学策略与实施,可以从“角色定位”、“反思教材”、“创造条件”、“组织实施”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大概念统领、大单元布局的方式将单元内容块状式地呈现。通过将单课课堂笔记“组块”形成单元思维导图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要求。教材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都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因此易教利学。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在结构设计上加大了“活动”的力度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探究性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多种多样 ,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 ;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注重挖掘学生的经历和体验 ,增强了所选择内容的实用性 ;适应儿童特点的语言风格 ,使得教材具有亲切感 ;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版式设计活泼 ,使教材具有新鲜感。这些特点很好地配合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的课程观。教材的改革突破口选择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 ,即摒弃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学习方式 ,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明确…  相似文献   

12.
一.新教材特点分析 《思想品德》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改变了以往德育课程教材的说教和刻板的面孔,创建了一种全新的教材呈现方式,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呈现方式是以板块教学的方式实现的。以尊版教材为例,每课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具有特定功能的四个板块,即“探究园”、“心灵(或法律、道德)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  相似文献   

13.
李琳琳 《家长》2024,(1):153-15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项重要的教学概念,为语文学科奠定了革新与发展的新方向。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形式,以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为主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种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改变了语文学科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机遇。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习任务群在语文的实践”为主题,以小学语文教学为案例,  相似文献   

14.
张勇 《地理教育》2003,(6):58-59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对教材呈现形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模式进行变革,“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为张扬学生个性,设计活动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重要目标,提倡“让学生主动发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教材呈现”,指的是课程内容用什么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既指教科书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也指教师在教学情境下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组织教材并以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新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已逐渐被普遍使用,此时,政治课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按照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变革教材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成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主要媒介。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一批例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果视教材为“圣经”,一味死搬教材,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呈现方式把知识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就背离了新课程的方向,削弱了教材的功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潜心“走进教材”,又要善于“走出教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创设路径。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体会教材编…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新教材。我国原有的课程和教材,偏向于学科中心,较少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活动过程去加以设计。新教材的设计和呈现需要进行根本转变,就是走向以学习为中心,促进新的学习方式的产生。教材是范例,是学生发展的“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围绕“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这一重要概念,采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生物的基本特征两个重要概念为基础,结合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演示实验、视频展示等方式,运用简笔画、科学史教学、自主学习等教学策略,形象生动的建构“单细胞”、“生物”到“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实现重要概念的传递.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将导致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由强调教材这一单独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仿真和现实生活背景)四因素的整合。所有这些,都包含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  相似文献   

20.
倡导“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