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亮 《陕西教育》2010,(3):62-62
“三贤故里”——渭南市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西邻西安,东接中原,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深厚的文化积淀陶冶这生活在这方水土上的人们。如今临渭区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又为这片热土谱写出一篇华丽的乐章。  相似文献   

2.
随着阳逻长江大桥、武汉绕城高速公路、汉口新机场、集装箱码头、阳逻电厂三期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建成使用,武汉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东大门——新洲区阳逻街成为一片开发的热土,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城市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城市版图迅速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与经济大开发相适应的阳逻教育未雨绸缪,在阳逻这片经济大开发的热土上绘制了一幅现代教育的蓝图。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2010,(8):20-23
编者按:在云南这片教育热土上,历来都不乏为教育事业“吐丝方尽”的园丁。他们普通而平凡,但,是他们把赤诚无私地撒进这片并不丰腔的高原;是他们默默地挥洒着汗水,浇灌了祖国的花朵;是他们用无悔的青春谱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教育乐章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以后,对于文化的心理需求越来越迫切。这正是审美教育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时机。本文从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审美教育的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审美教育的时代意义,以及其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份发现的眼睛;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朱永新博士写的《享受教育》中的这些优美而富含哲理的诗句启示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把从事的教育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应学会享受教育,充分体验教育所带来的职业幸福。  相似文献   

6.
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孕育了山东省滨州市这方共和国年轻的土地,可是世代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的360万人民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依然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决策者们深感愧对父老乡亲,再三权衡、抉择之后,决定把“宝”押在发展教育上。于是,届届薪火相传,年年发扬光大。在筹措资金5.3亿元于1997年实现了“两基”的基础上,短短4年时间又斥资4.8亿元,不但巩固和提高了“两基”水平,而且还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这样概括滨州教育:滨州经济欠发达,教育不落后,无愧于“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光荣称号。观念一变天地宽在学校…  相似文献   

7.
“享受”通常作为心理活动,指“心理上和生活上得到满足、要求和愿望得到实现”的幸福感悟和积极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享受”是一个很时尚的词语。由于耳熟能详.人们反而没有深究其学术意义。随着“享受教育”的提出,江苏省示范学校——通州市四安中学自觉地用“享受教育”理念指导农村的教育实践,拓宽了“享受教育”研究的新天地。享受教育就是一种以培养  相似文献   

8.
郭峰 《教育与职业》2003,(20):53-55
多少年来,我们的媒体上总是在宣传:“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还有“教育是立国之本”等等很好听的口号。是的,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知识了,无论是经商、受雇,甚至是种田,知识都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一般而言,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就业的选择面越宽。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接受尽可能多的教育,是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大希望。在此基础上,对于教育来讲,逐渐进入了需求大于供给的现实局面,虽然从经济学来讲,供小于求就会使得价格上涨,这是市场运作的必然规律。但是,教育毕竟不能当成一种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这些年不少地方注意改善教学条件,提出“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口号。这是卓识远见。而从另一方面看,家庭生活富裕了,人们提出了“再富也不能富了孩子”的口号,应当说也是远见卓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有一部分人已经先富或暴富了起来。可是,这些人往往两眼盯着钱财,却放松了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他们误以为现在钱多了,不光自己要好生受用一番,而且也  相似文献   

10.
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教育——以温州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根于温州这片“创业热土”的温州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依托地域优势创立了地方特色鲜明的“低成本、低风险、高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温州模式”。研究介绍了温州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即课内与课外、学生创业工作室与素质拓展活动、“请进来”与“走出去”、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特点、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11.
“依靠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经验总结。本文在论述我区近几年各族人民群众为中小学校舍危房更新改造工作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做好“办好教育为人民”这一工作,使教育同我区的经济建设,同各族人民群众的富裕、幸福紧密联系起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口号多,是中国的特色.看看那大街小巷墙头门口上涂抹的悬挂的张贴的就知道。教育口号多.又是中国特色之特色:什么“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什么“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从这些琅琅上口对仗工整的迷人口号看来.教育享受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当下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可教育的现实境况总让人觉得这些迷人的口号只能给教育带来精神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江西教育》2009,(10):F0004-F0004
临川,著名“才子之乡”。这片肥沃的教育热土,不仅因为自古教育昌隆、文风鼎盛、英才辈出而得名,更因为今天的临川基础教育成绩显著,每年有一万多名大学生从这里走出,四五十名北大、清华学子从这里起飞。正如王勃《滕王阁序》记:“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相似文献   

14.
王艳玲 《继续教育》2004,18(7):35-38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良好的文化、教育基础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条件,社区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并呈现出地区性的特点。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对推进全国的社区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以雏鹰中队活动为例,分析“活动性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的作用,可以在“活动性教育”中孕育集体情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充分享受“当下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自提出以来,引起了教育界学者的激烈争论。本文在厘清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进行理性思考,认为应废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含糊不清的口号。要想切实解决我国现存的教育问题,不能简单依赖于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实现教育的建构性,建构出一个基于“教育生活”的独特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7.
大山带来原始的无奈 ,更孕育无限的希望 !册亨 ,一片富饶而贫困的土地。这里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 ,无霜期长 ,素有“天然温室”之称 ;这里有石油气、黄金、锑、镁等矿产资源 ;这里 ,却又教育底子薄、文化落后 ,是“老、少、边、穷”地区 !穷则思变 ,2 1万布依、汉、苗、壮等各族人民唱着“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壮歌 ,合力而为 ,在 2 5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展了一场摧枯拉朽、追求跨越的教育壮举 !困难再大 ,实现“两基”的决心不能动摇 !“今天的教育 ,是明天的经济”、“困难再大 ,实现‘两基’的决心不能动摇” ,全县各级党…  相似文献   

18.
教育基地,尤其是校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我国有许多具有革命传统的热土,在这些热土上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模,涌现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文艺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还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等文化遗产,他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品德曾经激起了人民的敬仰、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随着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某些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开始出现倾斜。贫困家庭的孩子与富裕家庭的孩子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尽相同。在一些孩子被送进学费动辄几千上万的“贵族学校”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另一些孩子却在破烂不堪的教室里“享受”贫乏的教育资源。如何防止教  相似文献   

20.
高大雄伟的教学楼矗立在古朴的吊脚楼中令人赏心悦目,回荡在山寨里的琅琅书声沁人心脾。这学校,这书声,陪伴着侗乡一路艰辛走来,放飞着侗乡一个个美好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学生”。60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致力于侗乡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科教兴县”的工作思路,将教育事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2007年,三江的“普九”工作通过了国家验收,高中升学率逐年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