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说起貂蝉,可谓家喻户晓,众人皆知。有人说她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有人说她是深明大义的奇女子,为帮助王允铲除董卓不惜献身董卓;也有人说她是小说和剧本中虚构的人物,正史中没有记载……如此种种.反映了貂蝉这个人物形象在人仉心目中的美好和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自古就是一个讲计谋的国度,我们的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民族。远古时代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历来是兵家之宝典。《三国演义》中董卓横行宫里,大臣们痛恨得咬牙切齿,但无计可施。司徒王允就是用"美人计"让貂蝉周旋于董卓、吕布父子之间,让董卓与义子吕布大闹凤仪亭,从而父子反目,最后董卓死于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一回中,司马懿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  相似文献   

3.
文章拟就元杂剧《连环计》与明人王济的改写本传奇《连环记》的人物塑造,主要就董卓、吕布、王允及貂蝉等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并试图分析两剧诸多变化背后的一些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献“十厄”○侯强○中国古典文献浩如烟海,但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浩劫,其劫难有“十厄”之说。前人论述有关文献亡佚者,当首推隋朝牛弘,他提出书有“五厄”。一、秦始皇三十四年焚书。二、汉末王莽之乱,宫室图书并从焚毁。三、东汉末年,献帝移都、董卓之...  相似文献   

5.
论貂蝉故事的源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貂蝉故事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本文通过对前人有关貂蝉历史记载的考辨和对众多貂蝉故事文本的分析解读,初步梳理出貂蝉故事发展演变的脉络,并考察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析字趣谈     
《三国演义》中写到董卓把持朝政、凶狠残暴,引起朝廷内外怨声鼎沸。一天夜晚,他听到了有数十个儿童在唱歌,悲切的歌声传入帐中,令他不安。歌中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这里的“千里草”指的是“董”字, “十日上”指的是“卓”字。这首歌谣诅咒天怒人怨的董卓快点死,隐蔽而又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切齿痛恨董卓的心情。  相似文献   

7.
董卓正在办公桌前从电脑上查寻股市行情。今天他买的股票又上涨了三个百分点,乐得嘴都合不拢。站在他身边的吕布,左手拿着“枪手”,右手举着苍蝇拍,头上盘着蚊香,站在董卓身边为他放哨。其实他也在看股票。与董卓相反,吕布一脸沉闷,原来他买的股票又下跌了。这时董卓腰上的Call机响了。他低头一看,见是曹操打来的,说是要晚来一会。董卓把老板椅一转,对吕布说:“去,给曹操打个电话,问他出了什么事?”吕布  相似文献   

8.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八月,曹操的军队攻克袁尚占领的邺城,夺取了冀州南部。同年九月,曹操下令改革税制,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新税制按亩收田租,按户收绵绢,曹操改革税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财政困难东汉末年经过黄巾农民大起义,又经过初平以来的军阀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初平时期,军阀混战,董卓在迁都长安时,“卓部兵烧洛阳城外面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国家帑藏因兵乱被焚掠一空。董卓带着劫掠的财物西迁后,藏于郿地“万岁坞”。…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史学界对于历史上究竟有无貂蝉其人,一直探佚寻踪、争论不休。貂蝉,也许只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却能够与有稽可考的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一起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这不能不让人们惊叹经典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民间的巨大魅力与影响力。《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形象是罗贯中结合自己的思考,在历史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经精心选择、取舍后加工而成。从貂蝉这一形象的塑造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罗贯中本人深受儒家思想人本意识、忧患意识与力行意识影响的印迹,并将这一印迹通过貂蝉这个"仁、义、礼、智、信"的综合体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使之成为中国人文历史中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存在于我们的文化记忆中。  相似文献   

10.
NO.10 李肃巧语说董卓 卓问肃曰:“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肃曰:“乃太师应绍受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卓喜而信其言。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卓问肃曰:“此何祥也?”肃曰:“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卓又喜而不疑。  相似文献   

11.
"析字"例说     
《三国演义》第九回写道,“是夜有数十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董卓)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歌声悲切。”毛宗岗父子评注道;“‘千里草’乃‘董’字;‘十日上’乃‘卓’字;‘不生’者,言死也。”这首童谣运用了析字这一修辞手法,隐蔽地,然而又是无比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切齿痛恨董卓的心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时董卓暴政弄得天怒人怨的历史场景。析字是指对文学形体加以离合、增损或只假借字形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用来表达不便直说的思想内容,也可以使说话婉转,增强趣味性,从而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析字常用在对联中…  相似文献   

12.
结局     
我,脚跨千里赤兔,手持方天画戟,纵横南北,天下无敌,我就是“战神”——吕布。我虽天下无敌,却遭天下唾弃。人人都说我心术不正,背信弃义,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杀董卓,为保命而弃曹操,为霸权而夺徐州。那是一年冬天,丁原带着我讨伐董卓。之前,董卓答应我,只要我杀了丁原,丁原之兵全归我  相似文献   

13.
漫笔点丹青     
正《貂蝉拜月》貂蝉拜月,是传统工笔人物绘画经常表现的题材。刘丽画友的此幅《貂蝉拜月》,画面安排稳妥,人物形象充实,背景简洁。可以看出作者认真的创作态度,对经营画面经过了深思熟虑。此作,能使观赏者从貂蝉清雅而又犹疑的神情中体会历史人物的命运,引发思古之幽情,又能从人物形象面部、手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混乱、动荡的时期,为了宣传救国救民的思想,王独清以诗人的气质观察历史、选择人物,写出了两部带有作者主观理想和诗之特点的历史剧:《杨贵妃之死》《貂蝉》。王氏一反传统,把更深厚的悲剧注入历史人物,在中国的新文学文坛建立了“悲剧的宫殿”。  相似文献   

15.
从六个方面比较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董卓与曹操:1.董卓不臣,曹操忠贞;2.董卓无能,曹操多智;3.董卓无情,曹操有义;4.董卓残忍,曹操仁厚;5.一样贪色,两种结局;6.类似的名言,类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四大美人”,并且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她们。  相似文献   

17.
缺口     
早在上帝造我的第一世时,就曾问我想成为哪一类人,我脱口而出:“美女。”上帝又问:“你是想做王昭君、杨玉环、貂蝉,还是西施?”我考虑到杨玉环、貂蝉和西施都是红颜祸水,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王昭君。 就这样,我前世的前世就是王昭君。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2010,(14):57-57
董卓:“洛阳就是豪华,在这里我都乐不思蜀了。” 刘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刘备:“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相似文献   

19.
自古红颜多祸水,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曲“名句”。这仿佛是中国古代一种历史现象的缩影。 最早应该从神话《封伸榜》谈起:那位出现在“海市蜃楼”、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狐狸精妲己与商纣王酒池肉林,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被用作“美人计”的貂蝉、同为“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统治中国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等等。照这样看来,这些红颜,好像真的是祸水。  相似文献   

20.
却说董承等问马腾曰:“公欲用何人?”马腾曰:“见有豫州牧刘玄德在此,何不求之?”÷因董承转出马腾,因马腾转出玄德。玄德为主,董、马二人,不过做一引子耳。承曰:“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玄德依附曹操,与曹操依附董卓,同一识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